APP下载

对景创作给当代山水画发展带来的启示

2015-06-11钟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气韵生动写生

钟涛

摘 要:黄独峰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囿于古人和成法,不囿于师传,对传统能出能入。他特立独行,艺术道路坎坷多舛,但他从没放弃对绘画事业的追求。他游历甚广,写生贯穿了他艺术生命的始终。其写生方法在观念上继承了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他写生之多,鲜有人可比;创作才气也多在其写生作品中体现出来,他吸收了多流派的艺术精髓,其“对景写生”“对景创作”的创作理念促进并影响了广西山水画的发展,是时代的代表画家之一。

关键词:岭南画派 写生 气韵生动 中国画教学

黄独峰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一个传奇:他1929年拜揭阳画师邝碧波为师学海派花鸟画,有海派的风骨;1931年入春睡画院,从高剑父治艺,是岭南画派代表人物。1950年,正当岭南画派风生水起之时,他又在香港拜张大千为师,成为大风堂的入室弟子;他一生出入三大门派,采扬三派之长,避三派之短,智慧果敢,为后世门人弟子所拜服。

但是无论他多么不囿于古人和成法,不囿于师传,“对景创作”作为他的利器始终被他紧紧拽在手中,并且从没有间断或游离过;他游历甚广,对景写生贯彻了他艺术生命的始终。其写生方法在观念上继承了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创作才气也多在其写生作品中体现出来,他写生之多,驾驭画面之能力,鲜有人可比;更重要的是他的写生方法和观念影响了广西山水画的发展。从1960年黄独峰到广西艺术学院工作开始,几十年来,他的人格魅力、绘画才气影响了广西一个时代山水画写生的潮流走势,并在他的弟子黄格胜身上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对后来漓江画派的形成并在创作思路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下面略从“对景写生”和“对景创作”两个角度谈谈黄独峰先生写生观念的重要意义及对广西山水画的影响。

一、中国人眼中的“对景写生”

黄独峰老先生的绘画思想是熔百家于一炉的,他认为:“写实要像高剑父那样自如,用笔要像吴昌硕那样古拙,用色当如齐白石那样强烈,气魄要像徐悲鸿那样雄浑。”[1]正是黄老这种兼容并包的思想风格成就了其绘画实践的特立独行。黄老名副其实,齐白石老先生称之为“写生妙手”。

他的这些观点反映了他对中国画形、色、笔法、意境的认识,这些以“比兴”观念来认识世界的思维,恰恰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关键;长期以来,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学校西式艺术教育取代了传统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在中国画教学上,学中国画,必定以素描写生为基础,而其观察方法、思维方式、都与“眼见为实”为标准,而中国画的认识世界却是“以心观照”的方式来获取的。中国画侧重对个人感受的尊重,而这正是中国画区别于西画的根本。

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必然有其社会发展的过程性和先进性,当然,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视觉文化资源的引进也正体现了这一点,这些先进性表现在丰富中国画的语言创作上,如任伯年等画家的人物画造型手法,高剑父创立岭南画派提出“折衷东西画派”的想法,吴昌硕等“海派”画家适应当时社会的做法等,都给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随着“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深入实践,画家在素描、速写“写生”中走火入魔,只顾一味地追求理想化改造的“真实”,全无从造化生发出来的心灵创造物,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背离初衷。

艺术创作要求主客体统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出自晚唐时期画家张璪的画学名言,这句话从理论上概括了绘画创作主体客体的统一性,缺一不可。中国绘画理论探讨主客体统一这一规律始于东晋南朝,当时姚最提出“心师造化”,经过一系列的发展直到唐朝窦蒙提出“直自师心”,期间绘画理论已从重客观向重主观逐渐转变。画家在认识上经历了从“师古人”到“师造化”再到“师心”的发展历程,并结合现实生活寻求作者内心世界的创作源泉。

总之,中国画的写生,与中国画的创作一样,“师古人”“师造化”和“以心为师”是三个互相关联、互为渗透的审美观念,中国画的写生,就是立足于这三个互相关联、互为渗透的审美观念之上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黄独峰先生在以“写生”为潮的时代,其观念还秉持在传统的写生时代里,但他的观念无疑为他的追随者们指出了走向中国画殿堂的正确方向。

二、对景创作对当代山水画发展的启示

黄独峰作品早期倾向岭南画派,重渲染,厚重而不乏秀逸。晚年风格渐趋豪放、扑拙,气魄雄浑。画风综合南、北二宗以及古代诸家流派,并吸收东西洋绘画之精华,历七十年修炼熔铸,纳海派“韵”、岭南“胆”、传统“神”于一炉,遂形成中国画坛上不事雕琢、姿肆老辣、笔触犷健、个性突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看过先生作品的人都能感受到其作品迎面而来的一股生气、大气。他能达到这样的艺术高度,究其原因,是和他长期坚持写生分不开的。

他在创作中特别强调对景写生的重要性,始终认为,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生活的,这一点无论是在他还是在他的弟子黄格胜先生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那么,作为写生来讲,什么是中国画写生的本质呢?它的迷人之处在哪里?时至今日,我们有没有必要坚守这一绘事理念呢?概括来讲,中国画的写生本质有以下几层含义:

(一)“中国画写生”顾名思义,就是写“生气”、“生意”,写出有生命的、有生机气象的生意,而不是被动的描写客观对象。无论意象是画家熟悉的还是生疏的,都要体现出大自然物象的勃勃生机。“写生”不能“写死”,若写的僵死无生意,即与写生初衷渐行渐远。

(二)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写生的不同在于:中国画写生可以直面对象来画,也可以以心观照来画,写生方式比较自由,正如古人所言“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观”等。中国画写生不注重对客观物象进行对象还原,而是追求艺术自身的美感和规律,更强调艺术本體的规律和美感,并通过气韵生动的画面和灵变高洁的笔性,能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使观者流连忘返。

(三)写生与写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画写生中,画家写生与写心关系紧密,不可分割。中国画讲究主客观合一,它既写物、景、象,又写我、情、意,既写造化,又写心灵。所以,中国画写生既是写实的也是写心的。张璪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叫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写生是“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是我用我法。

这些充分印证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论形态的完备性。

(四)中国画中的写生与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把写生与创作分别开来是苏式美术教育的模式,只有当写生作为习作时,它才与创作是有分别的。在中国画中,写生就是创作,写生就是作品。比如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黄宾虹的山水写生,都是直接对景写生、对景创作。所以,中国画写生与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并无区别,只是作为课堂作业或一般性习作时,才是有分别的。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画家崇拜真实的自然美,喜欢“写真”,主张熟悉热爱自然,理解深入造化。唐朝李嗣真主张“神会”,他曾有画学名言说道:“思侔造化,得妙物于神会”,意思是画家的思想应该在与大自然相处的活动中领悟其精神特征。但如何去与自然相处、发现造化之美、捕捉大自然所蕴藏的精神特征,只有写生是最适合不过了,因为这是特定时空、环境与画家感受和情绪构成的某种审美契机。写生即写画家自身,它蕴含了画家主观的感情思想、自身的人生观察、生活的发展变化等,从这种意义上说,一幅好的“写生”作品等于画家生命的艺术创作。

从1960年黄独峰到广西艺术学院工作始,几十年来,他身体力行,带着他的画笔和弟子跑遍了大江南北,他的人格魅力、绘画才气以及坚定的写生态度和成就影响了广西一个时代对山水画写生的追求,并在他的弟子如黄格胜身上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对后来漓江画派学术定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事实上,对景写生是艺术创作之源,这是一个没有多少新意的话题,但是我们在回望前辈们在这条老路上还在不断闪出迷人光彩的时候,我们也要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的执著为我们当下的学习指明了一条宽阔而充满光明的大道。

参考文献:

[1] 黄格胜.画旅文存[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101

作者简介:

钟 涛(1972—),男,广西柳州人,副教授,硕士。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气韵生动写生
论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
浅议中学美术引入室外写生教学的重要性
浅析气韵生动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写生与美术教学
注重创意优化美术写生教学探究
水粉色彩造型研究
书艺如山 师德若水
从“清癯之美”到“丰腴之美”:魏晋至隋唐人物造型艺术形象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