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气韵生动
2017-01-03卢洪英
卢洪英
摘要:中国画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结晶,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气韵生动”是中国画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文中主要就中国画的“气韵生动”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中国画;气韵生动;神似;意境
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气韵”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生命。中国绘画的最高品第是“气韵生动”,传统美学用“气”来体现事物美的本原,强调艺术要表现生生不息、元气流畅的天地间万物的节奏和韵律。
一、“气韵生动”的起源
“气韵生动”是南北朝画家谢赫《画品》论述六法中的一法。谢赫(公元479-502年)中国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著作有《古画品录》也称《画品》,为我国最早的绘画论著,评价了3世纪到4世纪的重要的画家。《画品》首先提出绘画的目的“明劝诫、著深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六法即《画品》理论中的内容。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这六项要求针对的是人物画。“气韵生动”自古便是中国画里最高境界的标准,历代画家也都为此心摹手追,气韵由原来的重视人物画扩展到花鸟山水画,在南北朝以后,绘画内容由人物的精神扩展到为画面的形式以至用笔,在一千多年的绘画领域充当着中国画论中最重要的艺术原则。
二、笔与墨的关系
画家对生活的熟悉,有敏锐的观察力,受生活感动产生激情,也就是“灵感”。中国画里最重要的就是画面的生动,不论人物,花鸟都要生动,而生动来源于生活的感受和激情。清人石涛讲:“千笔万笔,物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千笔万笔,复归一笔。”那么这里的“笔”是什么呢?在一般情况下“笔”应该定义为所有可以成为画面的内容,形式和所要表达精神这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所有线条,笔墨,结构,色彩等绘画元素。然而在中国画里,所谓的“笔”实际上讲的不单单是线条,而是包含了“墨”在内的“用笔”之道。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上契合了“书画同源”中国画的气,“气韵生动”主要体现在笔墨的运用上,一幅好的中国画很讲究笔墨的气势连贯,一气呵成。
三、“气韵生动”与“神似”
中国画讲究“神似”,而气韵生动和神似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元代,当时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杨维桢就曾说:“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气韵是与“形似”紧密相连,但是却又是超越了“形似”的所在,只做到“形似”是不可能体现出“气韵生动”的,而只有达到了“神似”的境界才能体现出“气韵生动”。在创作的过程中如果只是注重外表的形似,而没有能对审美对象的内在实质精神进行把握,那么其创作的作品是不可能体现出“气韵生动”的特质的,这又和白石老人的“似与不似”的观点相契合。东晋的画家顾恺之就曾提出过“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观点,并且被后代的人所推崇。其中“形”指的就是一个物体的外表、形态、形状;“神”则是形体的内部所包含的风骨、神态、精神以及生命力。利用感性的形式来进行描绘,最终对神态气质进行表现。形只是一种用来表现的手段,而神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只有达到了形似的要求,才能往着神似的方向前进,达到了神似才能够让形似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为了能够做到传神,就需要从写形开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写形并不是目的所在,最后仍然要做到写神,并最终实现“形神兼备”,这才能够真正体现出艺术的本质,而中国画一直以来的追求也是如此。“气韵生动”与“神似”之间的关系是相当紧密的。
四、“气韵生动”与性灵的流露
中国画很多时候不仅仅是注重绘画的技巧,同时对于画家的人品有着一定的要求。人品主要来自于修养,明代的文征明就曾说:“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在绘画的过程中,对于客观的景物所具有的品质需要通过画家来进行表现,而在表现的过程中,画家的品质就会产生作用,并持续到绘画的完成。这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品决定“艺品”。“气韵生动”虽然指的是作品,但是作品确是画家对于事物的认识与再现,因此只有绘画中的性灵流露才能真正做到“气韵生动”。艺术的创作和画家的人品、胸怀、气质、才情、精神境界都是密切相连的,也因此在我国的传统美学之中才会追求“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诗如其人”、“书如其人”。画家在绘画的过程中,只有自身具有不凡的品格,才能让自己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做到性灵流露的同时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同时画家不仅仅需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文化功底,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艺术创作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
五、“气韵生动”与“意境”
在中国画中,对“意境”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气韵生动”和“意境”之间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在近代,王国维提出了“有我之境”的意境简介,认为艺术家创作的过程中将情感融入到具体的物种,让所描绘的对象能传达、表现出自己的情绪与意向,用自己的笔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通过对时空境象的描绘,实现情和境之间的高度融合,这也是艺术家所追求的境界。苏轼曾经提出“胸有成竹”,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经验的一种概括,也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常用的美学概念。主要包括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复地考虑与推敲,最后形成整体性的审美意象;第二层则是在孕育出了一个成熟的整体审美意象之后,要能做到一气呵成、一挥而就,而不是今天一点、明天一点拼凑而成;第三层是由观赏所形成的“气韵之竹”。“意境”是否高远也直接决定着“气韵生动”。
总之,综上所述,气韵既包含着所描绘物象的内在精神,又体现了画者在笔墨挥洒之间充分宣泄着自身的才识、情感。同时,在艺术实践中,还应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从传统文化中获得丰富的宝贵财富,放开眼界,兼收并蓄,磨砺品行,陶冶情操,使绘画作品达到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 潘天寿.《中国历代画家大观丛书》.199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 曹洞颇、邬建编著.《丹青妙笔的意蕴-中国绘画赏析》.2006年郑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