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5-06-09
海南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海南大学 曹羽
本文在对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定量测度的基础上,借鉴波特的“钻石模型”,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以及战略与竞争等4个方面选择了8个具体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这8个指标中只有汇率对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有负向影响,其余指标对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都有正向影响。在这些众多因素中,外商实际直接投资的作用影响相对最大。这可能和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处于粗放式增长的初级阶段和转型时期有关。
旅游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钻石模型 海南旅游
1 引言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者商务目的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旅游从业人员运用可控制的旅游资源向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并获得报酬的活动。旅游服务贸易既包括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游,即国际收入游;也包括本国旅游者的出境游,即国际支出游。本文主要研究国际收入游。
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把它作为一种平衡国际收支的重要工具。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7月31日,海南省商务厅发布了《海南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海南服务业已成为拉动海南省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服务业发展不断拓宽,集聚发展初见雏形,仍然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二是服务业缺乏顶层设计,发展重点不突出;三是开放改革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未形成服务业发展的合力。近年来,海南省国际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次持续增长。因此,科学测度海南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状况和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对提高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而建设国际旅游岛颇具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
国外关于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单一角度到多样化角度的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国外学者主要是从旅游需求角度来研究旅游竞争力。P.D.loeb[1]认为影响一国国际旅游需求的首要因子是相对价格水平。C.L Morley[2]认为个人在选择旅游形式的主要考虑个人自身的收入水平、业余闲暇时间以及个人旅游偏好等个性因素。Peter Murphy[3]认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感知能反映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强弱。到了20世纪70年代,国外有关学者开始用多种因素来评价旅游竞争力。N.leiper[4]认为影响旅游发展状况的四大因素为客源地区域、目的地区域、旅行路径和旅游产业。D.Fodness[5]和W. sehertler[6]等认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可以通过完善信息结构、提高信息质量、信息可达性以及传播速度来体现。
2.2 国内研究
中国的旅游业发展较晚,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有些起色。国内有关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大多出现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入世后旅游服务贸易的应对策略研究、有关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测度与比较研究、有关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杨朝继、李辉(2002)[7]等在分析入世后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态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刘维瑛、宋涛(2005)[8]等认为我国应从熟悉国际竞争规则、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信息化、发展生态旅游等方面来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
董小麟、庞小霞(2007)9等用出口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优势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比较分析了我国和其他9个旅游服务贸易较为发达的国家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状况。蒋小娟、徐虹(2008)10等通过对1997~2006年服务贸易相关指数进行测度,发现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还不强。陈虹、章国荣(2010)等11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
葛丽芳、田纪鹏(2011)12等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上海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升上海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总体来说,近年来,我国对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实证研究和模型研究较为薄弱。因此,我们应该就这两方面,提高对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测度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以“钻石模型”为基础,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等5个方面分析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从这5个方面尝试性地选择相关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衡量其对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最后提出提升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3 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测度
衡量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最为常用的方法是用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做比较优势分析,主要包括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为便于分析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正确把握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本文也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竞争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
3.1 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测度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是指一国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例,反映出一国出口方面的整体竞争力。本文把该指标用于衡量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在全国的竞争力,即: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全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
图1 2001~2010年我国主要省市以及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变动趋势
图1反映了2001~2010年居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前五位的省份和海南省的旅游服务贸易商场占有率指数的变动趋势。由图1知,广东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上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北京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上海、江苏、浙江则呈现出稳中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虽然从2001的0.6%一路下降至2004年的0.32%,随后缓慢上升至0.7%。作为国际旅游岛,海南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偏低,且上升速度缓慢。
3.2 海南旅游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度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s,RCA)是指一国某产业占该国总出口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占总贸易额的份额之比。RCA也被经济学界称为“最能衡量一国或一个地区某行业的在国际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测量指标”。本文把该指标用于衡量海南旅游服务贸易相对于全国而言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即: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海南服务贸易出口的份额与全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份额之比。
表1 海南旅游服务贸易显性优势指数
对于服务贸易,国际上一般认为:RCA大于2.5,说明该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极强;在1.25到2.5之间,说明国际竞争力很强;在0.8到1.25之间,说明国际竞争力较强;小于0.8,则说明国际竞争力较弱。
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海南省旅游服务贸易的RCA值总体上呈现出上升势头,这说明海南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步增强。2003~2006年,海南省旅游服务贸易的RCA值都在0.8左右,说明此期间海南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强;从2007年到2011年这期间基本上都在1.25到2.5之间(2009年稍低于1.25),2008年RAC值达到了2.11(为历年最高值),这说明了海南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很强,而且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
4 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波特的国际竞争优势理论中的“钻石模型”指出决定一个国家某种产业竞争力有两组因素:4个内生决定因素和2个辅助因素。其中,4个内生决定因素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2个辅助因素是政府行为与机遇。影响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很多,本文从4个内生决定因素中分别选取几个重要因素,并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各个因素对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4.1 变量选取及说明
第一,生产要素。“钻石模型”中的生产要素包括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涵盖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在内的多个变量。本文在考虑其对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时,主要从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基础设施来考虑。人力资源方面: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投入,因而也就需要有大量从业人员。知识资源方面:旅游业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无论是从业人员与游客之间,还是从业人员内部之间,都需要旅游从业人员有良好的素质,而旅游服务贸易就更需要旅游从业人员有着过硬的服务技能的更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选取以旅游业从业人员NOEMP(Number of employee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旅游院校学生数NOTCS(Number of tourism college students)、城市化水平UL(Urbanization level)来衡量,分别记为NOEMP、NOTCS、UL。
第二,需求条件。考虑到本文所研究的是海南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出口额),本文选取、消费物价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调整后的汇率AER(Adjusted Exchange Rate)来衡量,分别记为CPI、AER。
第三,相关与支持产业。与旅游业紧密相关的辅助性行业诸如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游商品制造业等。本文主要是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来考虑,并分别选取国际航班飞行次数NOIF(Number of international flights)、星级宾馆数NOSH(Number of star hotel)来衡量,分别记为NOIF、NOSH。
第四,企业战略与竞争。旅游竞争力的高低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水平,旅游企业的经营规模、盈利水平等又会影响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水平。旅游服务贸易的入境游主要面对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这些游客大部分都倾向于在星级宾馆等较高档的地方逗留,海南现有高档宾馆有很大部分都是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能扩大经营规模,而且能以其自身先进的管理水平和服务理念直接提高海南旅游业的服务能力。因此,本文选取外商实际直接投资ADFI(Actual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来衡量,记为ADFI。
表2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表3 方差解释
最后,本文选取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来衡量海南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4.2 样本和数据的选取
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03~2011年。其中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ITR、国际航线年飞行班次NOIF、旅游业从业人员NOEMP、城市化水平UL、旅游院校学生数NOTCS、星级宾馆数NOSH、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外商实际投资ADFI的数据均来源于历年《海南统计年鉴》,调整的汇率AER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4.3 实证分析
由于本文的样本数据太短且选择的自变量较多,很容易产生多重共线性和自相关,因此本文先采用Stata12.0软件先对变量进行自相关检验,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消除多重共线性和自相关性,最后再进行回归分析。
4.3.1 主成分分析
为消除异方差性,首先对各变量取对数,然后计算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初步检验各自变量之间以及各自变量与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相关程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4 初始因子载荷矩阵
从表3可以看出,旅游业从业人数、城市化水平、星级宾馆数和消费物价指数与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相关系数稍低,其余四个指标与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相关系数都在85%以上,说明对其影响相对比较大;各自变量之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自相关。
由于自变量较多且存在严重的自相关,因此用Stata12.0对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及主成分贡献率见表3,特征向量矩阵见表4。
由于前面两个主成分贡献了82%的变异性,并且只有这两个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在1以上,所以本文适合提取两个主成分的数据。此时,用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中每列的系数除以与其相对应的特征根的平方根就可以得到单位特征向量,进而可以得到如下的主成分函数的表达式。
再根据综合主成分公式:
可以求得2003~2011年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影响因素的综合主成分值(由于篇幅要求,此处不再列出计算结果)。
4.3.2 回归分析
首先,本文利用Stata12.0对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与综合主成分F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得到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93,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其次,本文以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因变量,以综合主成分F为自变量,对两者进行回归分析,并经过异方差调整,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由上式可以看出,调整后的可决系数达到0.89,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综合主成分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总体回归方程也显著。
最后,本文将各个原始解释变量按照综合主成分F以及主成分F1、F2主成分的表达式代入上面的回归方程中,就可以得到各个具体指标与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回归方程。
4.3.3 模型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结合各个变量的实际含义,可以得出以下的分析结果。
(1)生产要素对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高级生产要素中的人力资源、知识资源以及基础设施,分别选择了旅游业从业人数、高等院校学生数、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指标。从上述的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三个指标对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它们每上升1个百分点,分别会带动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增加0.0861、0.1936、0.1257个百分点。尤其是高等院校学生数对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影响最大。这说明海南入境旅游业需要有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即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较高素质的服务水平来为国际游客提供服务。与此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更高的城市化水平,意味着更好的基础服务设施,有利于提升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2)需求要素对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本文选择了消费者物价水平、调整后的汇率来衡量。从上述的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消费者物价水平对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它每上升1个百分点,会带动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增加0.1738个百分点。CPI上涨对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正向影响可以理解为CPI带来的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调整后的汇率对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有着负向影响,它每下降1个百分点,会带动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增加2.3434个百分点。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对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正向影响可以理解为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这两个指标对海南省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影响可能是因为海南入境旅游业处于粗放式增长的初级阶段。
(3)相关与支持产业对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本文选择了与入境旅游关系较为紧密的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来衡量,并分别选择对入境旅游最具影响的指标即星级宾馆数、国际航班飞行次数。从上述的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两大指标对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它每上升1个百分点,会带动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增加0.1978、0.0444个百分点。
(4)企业战略与竞争对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本文选择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来衡量。从上述的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外商实际直接投资对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它每上升1个百分点,会带动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增加0.6497个百分点。在本文涉及到的所有对海南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有正向影响的指标中,外商实际直接投资对其正向影响的程度最大。这说明提升海南省的国际化水平会大大提高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总的来说,“钻石模型”较为全面的总结了影响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几个主要因素。本文的实证结果也表明海南省的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基础设施、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外商直接投资都对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在这几个因素继续下功夫,以便进一步提升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另外,实证的结果也表明消费物价指数和汇率的收入效应均比替代效应大,而这可能是由于海南入境旅游业处于粗放式增长的初级阶段。因此,我们应该加快海南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伐,提升海南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把海南省旅游服务推向更高水平的国际舞台。
5 进一步提高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的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海南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5.1 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旅游业,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旅游业从业人数直接决定着旅游服务的接待能力,而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更是游客们对海南旅游服务进行评价的直接因素。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和从业自豪感,以吸引更多有志人士从事旅游业;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依托高校旅游专业和旅游专业科研结构,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从业人员;通过举办讲座、继续深造等方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与自我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
5.2 加大旅游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
旅游景点是旅游地的核心竞争力,其配套服务设施的质量决定着它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海南省城市化水平低,各项现代化服务设施都比较缺乏,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明显供不应求。比如,冬季去三亚过冬往往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加大旅游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为提高海南省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添砖加瓦。
5.3 大力改善旅游交通运输环境,提高星级宾馆的规模和服务能力
旅游交通的运输能力和便捷能力对海南省入境旅游而言极为重要,它是海南岛与国际接轨的核心纽带,也是国际游客选择出行地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我们要大力改善海南省的旅游交通运输环境,要保证航班的正常、准时运行,适时适度增开国际航线及其航班飞行班次。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住宿餐饮业的支持。对海南省的入境旅游来说,星级宾馆的规模和服务水平应该是国际游客的主要考虑因素。因此,我们要在结合海南各市县的实际需要的基础上,适度提高星级宾馆的规模和服务能力,为国际游客来海南旅游提供更多便利。
5.4 大力鼓励外商直接投资,提升国际旅游岛的国际化水平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能给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资本支持,而且能够带来先进的服务设施、国际化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因此,我们应当大力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以期提升国际旅游岛的国际化水平。
[1] P D Loeb.International Travel to The US an Economic Evaluation[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2,9(1).
[2] L Morley,A Microeconom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Demand,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J].1992,19(2).
[3] Peter Murphy,Mark P.Pritchard Brock Smith: The destination Product and its impact on traveler Perceptions[M].from Tourism Management,2001.
[4] Leiper.The Framework of Tourism: Towards a Definition of Tourism, Tourist and the Tourist Industr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79,6(4).
[5] Fodness D. Murray B. Tourist information Research[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7(24).
[6] W. Sehertler.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M].Springer-Verlag Wien,1998,New York.
[7] 杨朝继,李辉.入世后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态势分析及提升对策[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6).
[8] 刘维瑛,宋涛.关于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
[9] 董小麟,庞小霞.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7(2).
[10] 蒋小娟,徐虹.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现状、趋势预测及策略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06).
[11] 陈虹,章国荣.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10).
[12] 葛丽芳,田纪鹏.上海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1(01).
F592
:A
:2096-0298(2015)12(b)-1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