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6-05谢志文

关键词:肌间甲磺酸布比

谢志文 杜 鸣

(肇庆市鼎湖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肇庆526070)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

谢志文 杜 鸣

(肇庆市鼎湖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肇庆526070)

目的对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符合ASA分级标准为Ⅰ~Ⅱ级的120例拟行上肢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0.25%的布比卡因,治疗组给予0.3%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的变化,并对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作用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进行记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感觉阻滞作用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阻滞作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在麻醉前后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的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临床上安全有效,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甲磺酸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效果

罗哌卡因为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主要用于外科手术麻醉与急性疼痛控制,由于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毒性较小、并发症少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国内外常将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但很少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布比卡因也为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临床上常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脊膜外阻滞以及外周神经阻滞等[2]。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0例上肢手术患者进行甲磺酸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麻醉,探究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符合ASA分级标准为Ⅰ~Ⅱ级的120例拟行上肢骨手术的患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7.6± 5.8)岁,体重45~79 kg,平均体重(60.3±2.3)kg;治疗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38.2.6±4.9)岁,体重46~80 kg,平均体重(61.1±1.9)kg。排除患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合并症患者、药物过敏患者、肾衰竭患者及有臂丛神经阻滞禁忌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30 min分别肌内注射0.1 g苯巴比妥钠及0.5 g阿托品,进入手术室后注射复方氯化钠液体,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双臂贴于体旁,触及肋间沟,医生进行颈部消毒与穿刺,然后注入局麻药物(前中斜角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0.25%的布比卡因25 ml,治疗组给予0.3%的甲磺酸罗哌卡因25 ml,监测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1.3临床监测指标[3-4]感觉神经阻滞作用的开始时间以针刺疼痛感为基准,感觉不痛即可开始记录时间。运动神经阻滞作用开始的时间以上肢伸展功能为基准,出现功能减退即可开始记录时间,并将感觉与运动神经的阻滞持续时间予以记录,观察术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方面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阻滞情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感觉阻滞作用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阻滞作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阻滞情况比较(¯x±s,min)

3 讨论

布比卡因是一种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常用于外周神经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及硬脊膜外阻滞,不适于静脉区域阻滞,以免发生猝死危险[5]。甲磺酸罗哌卡因是国产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较低的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毒性,并且性质稳定,起效快、作用强、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常用于感觉及运动神经的分离阻滞[6]。研究显示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对感觉阻滞维持时间相似,比较适合长时间臂丛神经阻滞手术,减少了手术中追加药物的次数,降低了手术中感染的机会[7]。甲磺酸罗哌卡因在上肢骨手术中及手术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临床效果较稳定,并且有一定的缩血管作用,延缓局麻药物的吸收,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对血液循环的影响较小,血氧饱和度也均高于97%,且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这可能与麻醉药物发挥药效外周神经丛有关。0.3%的甲磺酸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作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在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感觉阻滞作用时间方面与0.25%的布比卡因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可以满足手术对稳定循环的要求,患者上肢出现运动阻滞的作用较弱,同时恢复时间较短,非常适合于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因此,甲磺酸罗哌卡因是一种有效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药物。虽然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安全性较高、毒性较低,但由于肌间沟臂丛神经处的血管比较丰富,如果一次大量注射局麻药物,导致血液中局麻药物大量蓄积,也会使患者出现中毒反应,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这一点,严格规范用药操作,防止对血管、神经造成严重损伤,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临床上安全有效,能满足手术麻醉的需要,并且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少,使患者术后预后较快,是一种较好的阻滞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1]屈红梅.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6(2):145-146.

[2]卢政斌,孙红.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18(2):189-190.

[3]张咸虎.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比较[J].中国药业,2011,20(9):70-71.

[4]许世福,项春晓,张红岩,等.0.375%左旋布比卡因与甲磺酸罗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30(2):125-126.

[5]李正芬,章庆.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5):657-658.

[6]钱颖.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10,25(4):679-680.

[7]杨新平,卢健芳,史嘉华,等.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对比研究[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8,20(2):142-143,146.

R614.3

文章编号:1004-7115(2015)05-0558-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5.05.030

2014-12-12)

谢志文(1973-),男,广东肇庆人,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工作。

猜你喜欢

肌间甲磺酸布比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刀鲚肌间骨新类型的发现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团头鲂雌核发育群体的肌间骨形态学分析
碳酸布比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的麻醉作用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