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育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2015-06-03安秀萍
安秀萍
摘 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被广泛推进,许多学校都聘请了专业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开设心育活动课则成为心理教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工作。因各个学校心理教师数量一般为一到三人,成立独立学科组的学校少之又少,因此,招聘心理教师及听评心育活动课时,均由学校其他学科教师担任,一节心育活动课经常出现褒贬不一的状况,甚至在课程设计的认识理解上出现各种分歧和争论,就心育活动课经常会引起疑惑与争论的几个问题做一梳理,以期促进广大教师对心育活动课的认识。
关键词:心育活动课;热身活动;课程评价
当今在国际教育界,心理健康教育被认为是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学校两大任务之一,作为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之一的专业课程,心育活动课也逐渐走向全体学生,走进学校课程表。因此,学校教育管理评价时,对心育活动课经常会提出各种质疑,学校其他学科教师听评课时,大都是根据个人经验和感觉提出建议和判断评价,心理教师更是缺少同行的专业指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其他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将会极大地影响新任心理教师对心育活动课的把握和课程设计走向。作为一名从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余年的教师,现将近年的困惑及思考进行梳理,以期厘清大多数教师经常引起疑惑和争论的几个问题。
一、心育活动课是否必须要有课前热身活动
每次参与听评心育活动课,经常会遇到其他学科教师问:“为什么心理课一上课都要做心理活动或游戏?”我一般会简短地解释说:“心理课的热身活动,就是课堂导入,就如体育运动或赛前所做的热身活动一样,目的是使学生把注意力和情绪调整到这节课的氛围中来。”其实,很多发问的教师,是不知道热身活动对心理课的特殊意义。
热身活动每节课做,学生对老套和缺乏创新的活动没有参与热情,加之有些活动会让课堂显得无序,这是引起热身活动质疑的重要原因,也是很多心理教师的头疼之处。
心育活动课的设计中,热身活动属于课程的结构化设计,一般称作“暖身活动”或者“破冰活动”,是激活与吸引学生参与到本课主题的必要阶段,很多教师喜欢设计一些小的心理游戏和活动来开场,它的任务是打破学生的情绪僵局,激活团体氛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形成互动,相互靠拢,增进师生信任感,形成团体凝聚力,让学生被课堂主题所吸引,营造氛围并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热身活动是必要的,它的素材不仅限于游戏活动,也可以是丰富的社会生活资料、音乐动漫、案例新闻、图片影视……只要能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眼球、触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都可以作为热身活动的极佳素材。
二、心育活动课是否一定要上得很欢乐
学生也罢,听评课的教师也罢,都喜欢愉快的课堂氛围和主题,尤其是对心理课有一种偏见,他们认为,心理课应该快快乐乐上课,课堂结束后,听课人的情绪体验应该是愉快积极的,因此,只有把课上得很欢乐才会受学生欢迎,获得师生好评,而心理课的欢乐程度似乎成了评价课程的尺度。
心育活动课的教学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它的目标不是传授心理学的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从中懂得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既然是关注人自我成长的课程,那么,我们一定会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认识和情绪情感等方面遭遇的各种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入手来设计课程主题,因此,课程的话题选择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感受感悟,应该涵盖人的成长体验中的各种情绪,而不应该仅仅是欢乐愉快的。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这些消极情绪如果能在课堂中得以释放,即使课堂结束这些情绪没有消失或者释怀,我们也要为这节心理课点赞叫好。
在课堂中,但凡触碰学生情绪,激活学生心灵,引发学生不断成长的体验,不管是积极的情绪情感得到强化,还是消极的情绪情感得到宣泄和释放,都是课程良好效果的诠释,而不是非得把课上得很欢乐才能得到认可。
三、课堂是否一定要完成原定设计
很多教师精心准备的课程设计,很多时候会因为课堂活动以及分享中的时间问题,会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改变原定设计。心理教师在参与各种评优课堂时,往往会为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生怕听评课者对此做出课堂随意性大,教学结构不完整,教学经验缺乏的标签。
心育活动课上,不管教师对课堂活动的预设和对问题的分享回答考虑得多么周全细致,不同的学生个体,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课堂氛围,不同的群体带动,在面对同一个问题和活动时,思维活跃和充满活力的学生们,总会在课堂话题分享中做出不一样的精彩回答,尤其是在感悟和体验中,学生会有很多话要说、要表达,有不可预测的课堂状态出现,这就使得教师要根据课堂生成状态,灵活做出课程策略的调整和应对,切不可死板地按照原定的课堂设计走流程而错失了动态的教学资源和启动学生认知、情感、价值观改变和提升的契机。因为教师适时点拨、评价,优化讨论的效果比死板的走教學设计更重要,心理课强调的是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看重学生的分享、领悟和转变。
心育活动课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最佳途径,是
现代学校的标志。建立健全各学科教师对心育活动课的认识和评价,是推动心育活动课健康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影响和培养心理教师走向成熟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通论[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