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015-06-03许海芹
许海芹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从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引导讨论、传授学法等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师;主导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传统课堂教学固有它的优点,可也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以教师满堂灌为主,教师的教包办了学生的学;(2)缺少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学生的学永远跟在教师的教之后;(3)缺少学生合作交流的环节,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教,毫无主见,更不用说创见;(4)缺少展示与反馈环节,有的话也是部分优生的专利;(5)多媒体使用泛滥,缺少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品质的培养。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如果仅仅是在某个环节、某个点上进行改革的话,已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优化构建相对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为此,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三年来,我们尝试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在实践中逐步确立与落实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初步构建了“自主互助,展示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思路是:变教师上课“讲”为“导”,变学生上课 “听”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
课堂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说:“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主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学习充满热情,会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实际,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采取方法创设兴趣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常见的做法有:
1.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使他们去思考、去理解,兴致勃勃地去学习新知。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设置了这样的悬念:文章开头写到虽然我一家生活拮据,可每个星期天一家人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此时,我提出了疑问:父亲为什么如此盼望于勒?于勒到底是谁?“于勒是谁”的悬念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探求欲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之中。
2.利用中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经常举行一些课堂默背竞赛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等,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改学习单一的枯燥,感到学习语文的新意,从而从内心深处意识到“我要学”“我能学”,这样,学习效率的提高才有可能。
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看云识天气”一文给我们介绍了天空各种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我在讲授课文时就结合时下天空中云朵的情况,让学生观察判断,科学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从而使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二、巧设疑问,引发学生思考
“学贵有疑”。学习起源于思考,思考来源于疑问;思考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会有思考。
真正学习的课堂不一定是热热闹闹的课堂,但一定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是让学生按照预先设置好的问题一步步去思考、去学习,而应该是引导和鼓励学生围绕文章的主题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多留给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在文章中看起来没有疑问的地方发现问题。因此,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要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全员参与交流讨论,积极进行思考,以达到学习的新境界。
如,在讲“羚羊木雕”时,我就设置了一个问题:“你怎样看待这件事情?请从文中找到依据并谈谈自己的理解”。这个问题一出,学生迅速提出了许多见解,于是,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下成功解决。整堂课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的兴奋状态中,学习效率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三、开拓思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就是要求学生围绕某个问题,通过多种形式讨论,相互交流,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但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讨论的题目要有启发性,难易程度要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避免出现学生不用思考,更別说交流,闭着眼睛就能解答的情况,也不要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太多,使学生见了题目,不知所措。题目设置最好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估计他们只要稍加动脑思考,就能解答出来。这样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享受到思考成功的愉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讨论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可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也可小组讨论,甚至全班集体讨论等。讨论中应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尤其要重视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发言总有顾虑,不像优生那样充满信心,所以可以拿稍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发言并加以鼓励,从而打消他们怕答错的思想顾虑,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3.关于讨论时间,教师可根据讨论内容可长可短,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的疑问尽可能由学生间讨论解决,学生之间讨论还解决不了的,教师才给予指点、启发或补充。学生交流讨论切忌流于形式,匆忙讨论,仓促结束。
我在教授“范进中举”一文时,在学生基本弄清小说的基本内容后,提问学生:“范进中举前后发生哪些变化?范进中举了为什么反而却发疯了?”然后学生展开讨论。它不单引导学生用极其简练的语言概括了故事的情节,认识了文中的众多人物,特别是认识了文中的主要人物,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了本文深刻的思想意义。
四、了解学生实际情况,适时传授学习方法
教师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还得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因势利导,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首先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然后才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教师不能简简单单地告诉学生学习方法有几种,怎样的文章用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不单单是一种归纳,而应该是融合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的。学习方法指导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最高体现,应该表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必须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经过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思路。目前,它还很不成熟,但它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已经显现出巨大的活力,我们将努力探索,使之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真正模式。
编辑 黄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