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视阈下的“碎片化”阅读与出版应对

2015-05-30赵婧

出版广角 2015年14期
关键词:出版碎片化应对

【摘要】本文通过对碎片化阅读和传统阅读进行比较,认为碎片化阅读与传统阅读并不存在整体上的本质差异。在分析碎片化阅读特点及对传统出版物影响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出版业适应和引导碎片化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碎片化;传统;阅读;出版;应对

【作者单位】赵婧,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当今社会的多元价值体系和亚文化特质以其强大的分力,把大众破解成一个个的“文化部落”和“趣味群体”,大众逐渐演化为分众和小众,加之信息的爆炸式增长,碎片化传播的出现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共同催生了碎片化阅读现象的出现。碎片化阅读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众说纷纭,面对碎片化阅读现象,出版业又该如何因势利导和有效应对?

一、比较视域下的碎片化阅读

阅读是一种通过视觉感知语言符号获取意义的过程。传统阅读是指人们世代相传下来的,通过印刷在纸介质上的语言符号获取意义的阅读方式。而碎片化阅读一般被认为是通过手机、电子书和电脑等屏幕介质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方式。

人们对碎片化阅读现象存在着多样化心态。陈熙涵等人认为,“碎片化让阅读变‘轻的同时,也让真正有效的阅读变得更加艰难”。苑广阔认为,碎片化阅读“缺乏系统性、太多随意化……往往导致阅读者过目即忘,从根本上说不利于知识的积累、传承”。还有学者认为碎片化阅读“对人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构成挑战”。而另外的观点认为,不能轻易否定各种新的阅读方式与阅读行为。

从阅读介质来看,碎片化阅读依赖现代数字技术和屏幕介质,传统阅读依赖图书、期刊等纸介质,二者在阅读介质上存在根本差异。但是,这种阅读介质的差异并无法证明哪种方式更具有深度或更具有文化积淀方面的优越性。

从阅读时间来看,如果说碎片化阅读在时间上是一种“断续”状态,那谁又能用传统阅读方式一次性读完整部《三国演义》或《水浒传》?碎片化阅读和传统阅读都存在断续阅读现象。

文字意义肤浅是碎片化阅读被诟病的主要原因。百字微博、搞笑段子和网络逸闻趣事等确实是许多年轻人碎片阅读的主要内容。但如果考虑到还有许多人的碎片阅读倾向绝不限于微博和段子,同时考虑到传统纸介质阅读同样无法排除短小、肤浅或粗制滥造的内容,那么仅根据文字意义恐难以得出碎片化阅读一定比传统阅读肤浅的结论。

关于阅读深度,有学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地将碎片化阅读与深度阅读割裂和对立起来。” 如果读者能对碎片化阅读的点滴摄入进行整合重构,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拼图,那也是一种富有价值的深度阅读。阅读是否碎片化并不是判断阅读深度的标尺。

从比较的视角来看,碎片化阅读和传统阅读都存在文本内容碎片化、阅读时间断续化,高雅与低俗混杂、深刻与肤浅共存等问题。这属于读物的特点、形式、风格与品位问题,并不构成某一种阅读方式的专有特征,更不构成排斥某种阅读方式的理由。

人们习惯于把“手不释卷”“寒窗苦读”等视为传统阅读的美德,而现代人在地铁、车站休息室和餐桌上,不顾场合低头看屏的随意性阅读,成了被诟病的事情,这里暗含着一种厚此薄彼的文化心态。人们对于新技术给人文精神带来的负面影响怀有焦虑与困惑,这是对碎片化阅读持有排斥态度的思想根源。

二、碎片化阅读特点及对传统出版物的影响

人们对碎片化读物是有特定要求的,并非任何读物都能成为碎片化阅读的对象。碎片化阅读一般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时间的断续性。碎片化阅读的时间短暂而断续。断续性反映了当代人阅读方式对生活节奏加快的适应与变通。二是场合的随意性。碎片化阅读的场合充满随意性,车厢里、道路上、马路边……都可成为阅读的场所。随意性是断续性的必然产物。三是篇幅的短小性。时间的有限和场合的随意,注定了碎片化阅读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如微博、微信、新闻、小小说、词典条目和诗歌等。四是结构的简单性。碎片化阅读对象的文本结构较为简单,相对独立和完整,可短时间一次性读完一篇文章或一个章节。五是内容的多样性。碎片化阅读的内容是多样化的,从微博、博客到小说、论文,从时政新闻到自然科技,几乎无所不包。

碎片化阅读方式对出版物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传统出版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一,碎片化阅读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它可以通过网络环境下配备的超文本、超链接功能,使碎片化阅读和传统纸张阅读产生明显的差异,而传统纸质出版物只能是平面阅读,难以提供无限丰富的阅读内容。同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碎片化阅读更是一种读写互动阅读,通过微博、微信留言等方式,促进信息和知识的交流,而传统出版物只能进行单向度的阅读。其二,碎片化阅读改变了传统阅读的载体,碎片化环境下阅读载体数字化、多元化、辅助功能更强大,使得传统纸质出版物携带不方便、信息储存量少和检索效率低等缺点暴露出来。其三,碎片化阅读革新了传统阅读的功能。与传统纸张阅读学习下被动地接受知识信息不同,碎片化阅读下,读者在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各类阅读器终端等的支持下,可以尽情徜徉于各个网页、数据库之间,阅读自己需要的信息。在碎片化阅读已悄然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的当今,这些影响对于出版人如何适应、应对和引领碎片化阅读现象,无疑会产生有益的启示,也是出版业实施应对之策的依据和基础。

三、“碎片化”阅读时代下出版业的应对策略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提出了一个“数字化深度阅读”的概念,认为数字化阅读“需要有效地完善和引导……需要适合数字化深度阅读时代的内容支撑,用好的内容去抢占数字媒体的市场和阅读空间” 。“数字化深度阅读”的概念实际上是一个把屏幕阅读和传统阅读的优势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个用数字技术手段和深度阅读内容,引领人们由浅入深、渐入佳境的阅读过程。如何尊重亿万读者乐于碎片化阅读的权利,在浩瀚如海的文化信息中精挑细选,深耕细作,为他们提供更多丰富、优质的文化碎片,提供更多富有内涵的数字阅读精品,将是出版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宏观层面上,规范出版市场,整合出版资源,是减免碎片化阅读负面效应的机制性措施。当前网络、图书传播市场,低俗文化流行,无价值信息泛滥,导致“全民阅读”的整体阅读质量不高。因而,出版管理机构需要加大监管力度,打击非法出版行为,净化出版文化市场;同时积极推进数字出版内容商、数字技术商、三大移动通信商以及电子商务资源整合,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提升整体出版质量。

微观层面上,出版机构需要提高电子读物的编辑出版质量,加强环节管理,进行观念和技术创新。具体可列举如下几点:

1.出版机构以分众化出版满足不同受众的阅读需求。出版机构可以认真研究不同群体的文化特征、精神需要和阅读特点,量身定制,以分众化出版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2.出版机构可以精心设计图书章节的文字篇幅,使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完整的章节,方便读者短时和断续阅读。如新华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四十堂哲学公开课》一书,一章就是“一堂课”,几分钟便可读完“一堂课”,非常适合碎片化阅读。

3.出版机构要提升碎片化读物的内容深度和文化内涵,摒弃粗制滥造的“碎片杂烩”。如一些迎合碎片化阅读的微博读物,缺乏思想内涵和文化深度,出版机构应慎重出版。

4.出版机构可以将数字技术融入纸质出版,为读者的深度学习提供方便。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最新编辑出版的《中小学校园足球》中引入二维码技术,读者只要用手机扫描书中的二维码,便可浏览到相关真人示范的动作技术视频,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学习,这无疑是一种运用数字技术引导深度学习的有益做法。

5.出版机构要借鉴微博体图书的可取之处,对长篇大论的内容,化整为零,重新建构。出版机构经与作者协商同意,在保证内容相对独立完整的前提下,对作品进行碎片化分割,为读者提供碎片化阅读的便利。

碎片化阅读只是一种适应当代人生活节奏和信息化社会特点的阅读方式,我们大可不必为此忧虑恐慌。如何分析、利用其阅读特征,为人们提供更多富有内涵的碎片化读物,引导碎片化阅读向深度阅读发展,才是出版人的当务之急。

[1]陈熙涵,郑文丰. 碎片化阅读:文字变“轻”内涵变“浅”[EB/OL]. 民主与法制网,2013-03-04. http://www.mzyfz.com/html/1407/2013-03-04/content-676896.html

[2]苑广阔. 碎片化阅读无法代替传统阅读[EB/OL]. 光明网,2014-03-10.http://guancha.gmw.cn/2014-03/10/content_ 10627937.htm.

[3] [9]张中江. 浅阅读时代的“深”思考 读书如何才能不支离破碎[EB/OL]. 中国新闻网,2012-04-23.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4-23/3837406.shtml.

[4]魏玉山.不要轻易否定微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J]. 出版参考,2013(23):1.

[5] 张璐.“碎片化“阅读同样重要[EB/OL].新华网,2015-03-05.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3/05/c_127544559.htm.

[6]卜源.碎片化阅读的“深”与“浅”[EB/OL].中国新闻出版网,2014-10-16. http://www.chinaxwcb.com/2014-10/16/content_304149.htm.

[7]杨瑞明. 数字阅读的文化价值与人文精神的张扬[J].出版发行研究,2015(02):19-22.

猜你喜欢

出版碎片化应对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想象力都去哪了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微剧将成为视频消费的主餐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