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2015-05-30贺金玲
贺金玲
摘要:当今的音乐课堂常见的情况就是欣赏、唱歌、器乐教学,偶尔师生互动再加些舞蹈基本动作。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合唱教学被提到日程上来,现在的社会主流就是团结协作,而合唱正好符合这样的契机,它怎样与平时的音乐教学相结合,如何恰当地渗透到我们教学过程中正是值得广大的一线音乐教师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 合唱 合唱比例 合唱与教学 倾听
《新课程标准》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感受與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从教以来,我们一直遵循着这样的守则,平时的音乐课也多是欣赏课和唱歌课,包括省市的公开课优质课比赛,也多是以欣赏课为主,虽然现在的教学手段不断地进步变化,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形式仍是显得比较单一。而《新课程标准》这时又给我们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强调要更加重视和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合唱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却很少有人敢在音乐教学中去运用,在大式比赛中更是凤毛麟角。首先,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班与班的情况又各有不同。其次,排练过程繁琐复杂,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演唱效果还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都不敢冒这个险。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这已是笔者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了,但是在课程中结合合唱来教学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在实施的过程中确实碰到很多问题,接来下就笔者的一些感受与大家探讨。
一、合唱的魅力
音乐是无国界的,其实教育的宗旨笔者想也都是殊途同归的!合唱作为一个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手段,它有很多的作用,在合唱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和谐相处等良好的品质。另外对他们的道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合唱怎样与教学相结合
虽然我们明确了合唱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运用和操作上,确实会碰到许多问题,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课堂情况注意几个方面:
(一)确定合唱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专业水平做适当的调整,对于专业素养一般的班级和学生,我们可做基本简单的训练,一两个乐句甚至一个和弦的演唱,这样虽然可能只占用十几分钟,但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和声(哪怕是最简单的)带给的美妙听觉感受,了解不同形式的演绎会对作品有怎样的影响。而对于专业素养较好的班级和学生,我们可以进行整个乐段的演唱,甚至在作品的处理与情绪的表达等方面做更高更细致的要求,当然我们也要做好前期工作,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时就应该考虑在内,我们要进行几课时,每课时能进行到什么程度,这都是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预见与分析的。
(二)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怎样与平时的音乐教学相结合是我们主要研究的方向。
在音准上,有些同学容易走音,这是个最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一个我们可以让学生多听多练。另外可以试着先进行二声部的教唱,一般我们都是先教一声部,学生往往会有“先入为主”的习惯,无形当中就加大了二声部的难度,那我们现在反其道而行之,学生先学习二声部,在熟悉相对较难的二声部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旋律性较强的一声部就简单多了,这样让不容易唱准的低声部先开始演唱,利用思维定式,稳定低声部的音准。在第二遍反复时,高声部悄然进入,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由于减少了趋同性干扰,再加上思维定式,两个声部都能相对较稳定地保持住,等到学生能较为自如地把握各自声部的音准后,再尝试同时进入,这样训练会轻松许多,出来的合唱效果也会好很多,学生在感受到合唱和声的魅力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带给他们的乐趣后,就会对合唱更加感兴趣,有利于他们对作品的进一步了解和诠释。在老师的引导和指挥下,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联想演唱与合作,不仅能深切体会到剪羊毛的乐趣,在训练过程中,还培养了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团结协作的一种团队精神,这种形式不光没有影响到课堂的氛围,反而把课堂的层次提高了,使课堂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唱一个旋律这样的形式。
(三)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聆听
匈牙利著名的音乐家柯达伊说:“音乐教育和歌唱教育应该让学生感到快乐,要逐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渴望,因为这种渴望会带给他们一生的热爱和向往。”我们坚持要做的工作就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渴望这种艺术修养,而这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学会聆听。音乐是个听觉上的艺术,合唱更是要注重聆听:
1.要注意聆听老师的示范。学生在学习的初级阶段都是靠聆听、模仿、想象而一步一步地进行的,老师在这个时候适当的给学生做以示范,从表情到肢体语言,从外在的投入延伸到内心感情真实的流露,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听老师的教诲,而不是一味枯燥的说教。2.去倾听别人。在以上内容中我们也强调过,合唱不是说光自己唱的好就万事大吉的了,它讲究的是合作,更重要的是要听到他人的声音,只有互相去倾听,有目的有层次的去倾听,我们才能及时的去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声音,力求能够做到声音情绪上的一种和谐,真正体会到“听”的乐趣。3.听作品。在课堂上老师要推荐一些好的合唱作品,让学生能更直观地近距离的去欣赏一些作品,比如说音乐剧《音乐之声》里面就有很多合唱的片段,学生们都很爱看,也愿意去学习其中的作品。在课后,老师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节目,比如央视青歌赛合唱组的比赛,杨鸿年教授指挥的作品等,就这样一点点地积累,一点点地渗透,逐渐提高他们对合唱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老师要起到一个很好的传播媒介作用。
总之,合唱在平常的音乐课堂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那样难以克服,只要正确对待它,掌握并运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我们就会唱出一定的效果,并能更好地诠释作品,更加丰富活跃我们的课堂。今后,我们可以放心大胆的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去教学,不断地提升自己,更好的服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