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举一反三逆向思维的培养
2015-05-30杨勋许丽彦
杨勋 许丽彦
内容摘要:逆向思维是相对于正向思维来说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培养学生能自觉地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思考、去学习。
关键词:逆向思维 练习 培养
一.由顺数到倒数
如小朋友数数1到10,开始总是顺着数,熟练了这一顺向的次序和结构后可及时引起学生倒过来从10倒回数到1,还有在学习单双数的时候也用上述的方法训练学生。当学生学会了单双数后又要及时训练他们倒过来按次序规律把单双数后面补充出适当的数字来。
在上述由顺而倒的整体性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仅对数学知识本身从顺逆两方面获得了全面深刻的理解,而且潜移黙化地获得了意识。不仅如此,也可以这样训练学生,教师出题让学生判断出对与错。
二.正与反思维的联想
例如、通过游戏,让孩子了解数量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比如2比1多1,3比2多1,比3少1的是几?比5多1的是几?通过游戏中的数数顺序,告诉孩子我们把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前一个数比后一个多一的,这样一排一排的数叫顺数。从大数大小数排列,前一个比后一个多1的,这样摆列的一排数叫倒数。又如(1)鸡6只,鸭比鸡少2只,鸭几只?(2)鸡6只,鸭8只,鸭比鸡多多少只?这两道题目是有相似的地方,但意思都是完全不同的,经过多次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实践,将有利于突破已有的思维方式。对“你还能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并解答吗?”是最好的对应训练。
三.执果析因,引导逆分解
数学知识间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因果关系,常常出现了多个因素共同产生一个同样的结果,这些因素是同向合力,或者是反向抵冲,以不同的关系影响看结果,而这种复杂的因果关系,需要有一种缜密细致的结果出发的逆分解能力,来加以澄清与简化,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如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27页内容3,“连加、连减混合”的例2:共有87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5个,王叔叔运走了20个,还剩下多少个?在上例2之前可先用最简单的一位数作先例,如妈妈买来了9个苹果,小花拿走了4个,小冬拿走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这样学生们很快就会运用连减的方法解答出答案。另以引导学生再想办法用另外一种加减混合的算法来列式并解答学生也会先算一共拿走了多少个苹果?再用总数(9)减去共拿走的数,最后算出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学生们有了上述解题方法的基础,这样再引导学生自学例2,学生就学会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用总数(84)减去共运走的数,最后算出剩多少个?
四.目前一年级学生逆向思维的状况
在学期开学不久,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出了几道数学题目给学生做,目的是想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其中就有让学生填()+3=7,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说填4,这说明学生们的逆向思维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后来的口算训练上却有一些学生填上10了。追究其原因是学生看到了“有3、有+、有7”这几个数学符号,就凭直觉去想3+7=10了。再如:回答“操场上有9只小鸡,走了一些小鸡了,现在还剩下8只,请问走了几只小鸡呢?”这一类型的问题,学生都知道肯定走了1只小鸡,学生们同声异口的回答,这本来是令教师感到欣慰的事,但看到学生的列式,却是大多数学生都是这样写:9-8=1,这显然不符合实际。象填方格3+()=6;5-()=2等数学题目时,一年级学生的错误就会更多。这些正反映出现在小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现状――习惯并擅长于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分析推理能力缺乏。
其实,在我的教学中,之前并没有考虑过用逆向思维这件事,也没有想过逆向思维训练有什么意义和作用。但随着学生每次练习、考试中反映出来的思维形式,不得不让我对逆向题与学生的逆向思维有了从新的认识。尤其是当今教育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逆向思维又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使我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作者单位:广西天峨县三堡乡拉马村小学;广西天峨县三堡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