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生物课程教学新范式探究

2015-05-30邓巧妹马燕邱炳发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新媒体信息技术

邓巧妹 马燕 邱炳发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下,高中课堂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出了新要求。文章采用行动研究和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出现的教学课件单一,教学形式模式化,课堂枯燥等问题,提出了在新媒体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范式,并以高中生物课程整合为例,将新媒体技术及其教学理念融入课堂中,实践证明,这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媒体 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S14135)。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50-02

一、引言

新媒体时代,媒体的每一次演进都对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新媒体对教育的影响促使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当前国内外都在进行着课程改革和课程整合,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培养高素质人才。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符合教学的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是我们教育技术研究工作者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新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便捷的学习平台,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师生间探究、协作学习提供环境。所以,研究新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意义深远。

二 、新媒体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理论

(一)新媒体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手机等媒体,新媒体的概念也是宽泛的,利用数字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整合”可以将其解释为“一体化”,是指经过相干事物之间的作用,合成为同一整体的进程,最终目的是引发这些事物的相同变革。因此,一体化是一个全面与深入,需要较长的发展过程。

“新媒体下课程整合”是一种新式的教育模式,它不只是把技术单单作为工具使用,而是要促进新媒体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来使用的一个独立的研究,信息技术提供了多个互动、合作学习资源的学习环境,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整合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这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二)新媒体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术基础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总在取代、补充着旧媒体。从视听媒体、数字媒体到今天的新媒体,媒体在人类的选择和使用中不断地演进着。到了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逐渐地替代了视听媒体成为教学中的主媒体。同时还出现了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网络聊天室等基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媒体;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教学媒体;后期还有博客、教育游戏等媒体出现。这些媒体的出现推动了第三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终身教育的实施。这些新媒体的使用丰富了教学课堂,使课堂更具交互性、智能性。

二十一世纪以来,媒体的更新换代速度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新媒体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育、经济、文化。同时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新媒体下高中生物课程整合新范式

(一)新媒体下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新范式

1.高中生物的特点和整合的现状

高中生物坚持“一题多点”的法则,要求综合性能力、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实验探讨能力都必须很强。高中生物知识内容丰富、实用、应用广泛,生物技术重点是紧紧围绕事物现象。

实践调查发现,大部分高中教师仅在公开课上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而在日常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使用甚少;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教师比例普遍偏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迫切希望新媒体技术教学能更多地走进日常课堂。而整合时出现的主要问题有:(1)电子化教材运用单一(2)教学课件模式化(3)课件偏离教学目标(4)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2.新媒体下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新范式

调查发现,现在的高中生大部分都在使用微信。因此,把微信引入到高中生物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以《胚胎学——受精部分》做案例分析,首先建一个高中生物微信公众平台。

课前,教师把制作好的有关“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全过程的视频跟学习资料放到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群发推送”功能推送给学生,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碰到疑难点可以通过微信跟老师同学进行在线交流。课中,教师根据课前同学在微信中的交流情况和课中的“测评”来确定探究的问题,接着教师再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探讨等,从而使知识内化。结合Flash动画总结精子的成熟过程;通过图片显示排卵前和排卵后的变化;通过视频展示排卵过程;最后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总结、评价、反馈。课后,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布置作业和课堂延伸,给同学们一些资料让其自学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和克隆技术,领悟高科技的神奇。

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学到新媒体技术知识,还可以解决生物问题,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3.新媒体下高中生物课程整合新范式的优势

新媒体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和理想的学习环境,通过新媒体技术,构建生物课程整合的新范式,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传统相比具有特殊的优越性:(1)获取丰富的资源信息(2)独立自主的探索研究(3)促进师生间的交流讨论(4)高效轻松的复习方式。

(二) 新媒体下针对高中生物课程整合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如上问题提出了如下的对策:

1.利用新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微信运用于教学,通过微信传递教学相关的内容,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2.改善软、硬件设施,构建信息化环境

为使教师能方便地使用新媒体技术设备来进行教学,就必须改善软、硬件设备,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软件资源库,为课件制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实现共享资源均可实现信息化环境的建设。

3.提高教师的整合技能,与时俱进

教师要建立自我学习、终身学习观念,着重学习新媒体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实现人人都能自己制作课件的基本目标。其次,教师要与时俱进,把握先进教学理念,以适应教育快速发展。

四、新媒体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课程整合的新范式

新媒体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课程整合的新范式中,我们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课堂,如: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来对高中课程进行教学;利用微课、慕课MOOC来对高中课程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学习;利用微信等移动终端设备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和开展移动学习。

(一)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主要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针对课前练习”进行学习。首先,教师先设计好教学资料,通过公众平台的“群发推送”功能直接将学习材料和视频发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碰到疑难点可以通过群聊功能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给老师留言,寻求帮助。

(二)课中教学

课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前在微信中的交流情况和课中的“快速少量的测评”环节来确定问题。教学过程中,微信的“公众平台”、“即时通讯”和“群聊”等功能,都能很好的创建教学情境,都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个性化指导和协作学习。最后通过微信的“公众平台”、“即时通讯”、“群聊”和“朋友圈”等功能来为进行总结、评价、反馈。

(三)课后延伸

课后,教师碰到好的教学资源可通过微信向学生推荐,同学间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可通过微信来进行交流分享。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布置课后作业。最后,学生运用微信等工具,可以随意写下自己在生物课堂中的体验,构成学习笔记,这样无形中构建起自己稳定的学习思维方式。

这里把微信整合到高中课堂,不仅能促进交流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微信能够传递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内容,使老师、同学们可以更清晰、更直观地了解对方想表达的内容,可把一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生动化,加深大家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最主要的是利用微信进行交流不会受到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老师、学生之间的对话是真诚的、平等的;因为微信具有这些直观扩展性、实时高效性和互动平等性等特点,所以微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的青睐。

五、总结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要学会掌握新媒体技术,做到终身学习。在信息化的今天,高中生物与新媒体技术整合是培养信息素养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但在现实中,新媒体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有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创新实验。所以我们不能择返,我们要有勇气去研究。相信经过努力,新媒体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2]斯蒂夫琼斯.新媒体百科全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1.

[3]曾祥霖,张绍文.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6,(01):50-54.

[4]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

[5]李克东.数字化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01(18):46-49.

[6]曹惠玲.生物课本[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7]蔡茶米.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行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8]吴疆,常樱,张攀峰.现代教育技术学与综合学科课程整合方法与实践[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邓巧妹(1990-)女,硕士,福建人,研究生会部长,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马燕(1960-)男,博士,云南人,教授,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与教育应用、语义网格、云计算与现代教育技术等。

邱炳发(1990-)男,硕士,广东人,院主席,研究方向:新媒体技术与教育应用。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新媒体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