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知识面,构建知识体系,精讲精练,强化能力

2015-05-30张重载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学案知识点

张重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46-02

初中历史新课程贯彻的新理念使课堂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可以说新课程正在逐步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初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考试,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方面所达到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复习教学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复习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如知识掌握不牢、遗忘率高,理解、迁移、应用能力差,不易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内容多而时间少等困惑。要化解这些困惑,就必须使复习教学变得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方向明确、抠准区位。在总复习阶段如何让学生在总复习阶段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特别是让学生牢固地记住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年代,以及通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和分析,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这是历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知识量得到了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在考试过程中,不再感到困难;在学习过程结束后,体会到有了更多的东西。一句话,就是要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一、全面系统复习,注意知识连贯,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九年级历史复习时间划分一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般进行基础知识复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地毯式的复习与练习,此轮复习主要以知识点的讲授为主。在教学法上要突出一个“精”字:即讲课时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时间和空间概念明确;语言精炼,多余的话不讲,重复的话少讲,做到画龙点晴;并辅以条理化的板书(包括提纲和图表),增强语言的叙述性和直观性。在这个阶级复习当中,要重视基础知识,要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一章一节的基础知识,都应做到人人过关。

第二阶段,进行专题复习。第二阶段的任务主要是结合课本,比较对照,辨其异同,“纵横”串联地归类知识。 教师要将考点知识进行重新划分,将相关知识进行单元化、体系化整合,目的只有一个,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清晰化。例如复习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抓住珍妮机的发明、瓦特改进蒸汽机、火车的发明和工业革命的影响等主干知识的复习。又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要抓住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邓小平理论等主干知识的复习。要加强专题复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达到“纵中有横”,实现“纵横交错,经纬沟通”。这时,教师可将前面所学知识列成专题进行讲述式复习,把分散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组合成一个个知识群,连缀成一条条有头有尾的知识链,进而编织成一张疏而不漏的知识网。在这里,历史专题的划分宜粗线条、粗框架,而不宜细碎、零散。同时,在这一阶段要及时对学生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混淆点的纠正等工作。

第三阶段,综合复习,精选试题进行练习,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

在复习的后阶段中,要进行强化训练,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这一阶段的教学与复习以《考试说明》要求为准,精选一些模拟套题和思维性较强的问答、材料分析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达到离开教材重组知识,创设新的历史情景的能力。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调控职能,加强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构建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

1.复习课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2.复习课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课前延伸

①明确目标,精设复习提纲。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对知识和能力要求,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式提纲和针对性练习题,以学案形式呈现。

②自主梳理,自我检测。学生依托导学案进行自主梳理和自我检测,在预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③学案基本内容的填写以课下为主,课上整理为辅。

(2)课内探究

①预习评价,目标展示。教师通过查看学生预习学案,归纳总结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复习目标。

②导学案引导,自主自学。学生依据导学案,认真自学,再一次整体感知学习内容。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深化、补充、完整。教师在班内巡回指导和点拨。

③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问题要是综合性的题目、思维提升题和体现情感价值观的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点拨。最后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④精讲点拨,知识小结。

一是引导学生构建课时知识结构,突出知识联系,引领思考方向。对重难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复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

二是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同步处理本课重点、难点问题和学生提交的未知问题,点拨归纳规律、方法。

三是同步进行目标问题的巩固训练,做到教学目标问题化、问题前置化。设计检测题,注重基础,兼顾能力,当堂完成。

四是整理反思,总结升华。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再梳理,完善学案,记录典型题目。强化知识记忆,沟通知识联系,反思所学,升华认识。

(3)课后拓展

①拓展练习,总结升华。对学生的薄弱环节以及重要知识再精选练习题进行课后延伸。

②反馈矫正。通过教师批阅或学生互批等方式,了解课后训练情况,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或个别指导矫正。

三、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我们在复习课教学中主要运用“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教学程序,科学有序复习,力求实际成效。

在该教学程序下,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按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分为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训练”两种活动(即“教”与“学”),同时通过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进而使“讲”与“练”实现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程序上,本模式主要采用斯金纳“程序教学模式”的有关理论,将教学内容,按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分为若干小单元,这些小单元构成一个连续渐进、层次各异的“知识链”。通过“讲”与“练”的交替进行,使问题逐个突破,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但“讲”与“练” 并没有严格的顺序要求,可先“讲”后“练”,也可先“练”后“讲”。

此模式要求教师精心备课,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程式,重视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有意识地进行拓展训练,强化能力

要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上课力求生动易懂,讲得生动一些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点在课堂上记住,从而落实知识点。为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可结合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手段,适当对课文中的知识点内涵、外延进行补充展开,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典型的历史人物进行描述评价,以使学生产生共鸣。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符号在课本上把知识要点标划出来并记住。这样复习教学能使学生有提高。同时为了巩固知识,在每节课安排5-6分钟时间提问。提问听写内容可以是教材后的思考题,可以是教材中的材料题,也可以是印制的会考复习资料所列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己设计。但每次提问、听写都要评批记分,这样可以使学生引起重视,加强记忆的效果。同时,有必要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一些主观题的训练。因此,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作用,是提高会考成绩的关键。

总之,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采取各种方式使学生熟记基础知识,把课本上的知识要点尽可能准确无误地记忆在头脑中,从而获得大量足够的感性认识,以便在考试时根据所学知识,调动储备对试题进行分析解答。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还要应对最终需要考试的特点,要注意到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注意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把握及历史知识的疏理与应用,特别是学生自我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唯有这样,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从而使学生们在今后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学案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清律的基础知识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乡愁导学案
掌握基础知识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比例尺(一)”导学案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