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下的数学课前预习

2015-05-30黎美云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小组合作初中数学

黎美云

【摘 要】随着新课改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退出了教育的舞台,挖掘和实践新的教学体制和思路已成为现阶段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的教学思路虽称不上创新,但在实施开展方法上的运用上,却存在着千差万别,本文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小组合作化的课前预习方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前预习;小组合作

数学教学在导学案课前预习的教学思路下,如何有效的进行预习,并在在课堂上展示预习成果,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证实,小组合作化课前预习模式是实现学生高效预习效果的有效方式。

一、小组合作化学习模式概念

小组合作化教学是指,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合作化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探讨的教学方式。合作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的目的是实现高效的优化,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感受人际关系带来和谐和学习到不同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的优势,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化课前预习

(一)明确任务,分工合作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下,导学案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被科学合理的进行的分解和分配,并由指定的“责任人”进行监督完成,在这样以大化小的小组合作学习思路引导下,数学问难点被逐一“攻破”。

在职责安排上,可以以小组长和科代表来协助导学案的预习工作完成。以晚自习为例,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纪律,而科代表分管所属科目的知识点学习情况,同时还要做好检查记录。

此外,预习应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分层。对于后进生,可以有针对性的只布置基础性的预习,例如概念的认知,例题学习和例题的模仿练习,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后进生的“小老师”对小学员进行预习检查,对预习好的学生进行加分鼓励,激励他们,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度。

评估预习的方式有多种,比如组内自查、组间互查、科代表抽查和老师抽查等,通过抽查评选出预习情况最佳小组,鼓励后进组。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对小组进行加分的形式进行嘉奖,一星期累计下来,第一名的小组可以免做一份周末作业。那不佳的小组给他们一个黑点,如果一星期累计到4个黑点,教师可适当地给这些小组再布置额外的学习任务。以此方式来激励学生自觉、有质量地完成预习工作。

(二)探疑解惑,展示成果

问题生成和展示解决成果是小组合作化学习的两个关键点,为了能够高效的完成并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最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突破这两个关键点。在实施步骤安排上,笔者运用组内交流→组间探究→师生讨论→展示成果的顺序来进行。

其中,“组内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组员预习情况信息,小组长收集组员反馈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小组成员共同解决或者由会的同学协助不会的同学解决,最终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学习方案,并如实记录下来最终解决不了的问题。

“组间探究”每一个小组派代表表述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并由其他小组协助解决。

“师生讨论”,组间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报给老师,教师点拨开导协助,引导学生解决。

“展示成果”,即是各小组派组员代表爬黑板的方式来展示小组学习的收获或者本节知识点,并派代表进行学习成果上的论述,在这里要注意纪律问题,每次只允许一个小组成员代表发言,并以“我们组认为……或者我们的理由是……”为展示成果论述的开头语术,如果在表述中含有个人观点则要加上“我认为……”“我的理由是……”或者“我觉得……”等字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安排学生爬黑板或者进行成果论述时,要根据小组学习状况和组员接受知识进度进行有针对性安排,一定要科学合理,顾忌到每个学生的心态和情感,总之,最终要达到激励和赞扬的效果,

简举一例,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式等量关系的配套问题预习时,笔者进行了如下安排:

首先,组内交流,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并记录在案。

其次,组间交流,合作解决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12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如何安排工人生产?

根据题意,第一组提出等量关系是应用题中的“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还是“使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为什么?第5组的同学回答“等量关系应是使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这句话,即生产的螺钉总数:螺母总数=一个螺钉:两个螺母,即螺钉总数:螺母总数=1:2,就是螺钉总数的2倍=螺母总数。第一组问: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等价关系?第三组:总人数的匹配比=单块匹配比…。

再次,师生讨论,比如,学生展示:某服装厂要生产某种型号的学生校服,已知3m长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库内存这种布料600m,应如何分配布料做上衣和做裤子才能恰好配套?学生列等量关系时得出了两种结果:2/3x÷3/3(600—x)=1:1和3x=2(600-x),学生纠结那种结果正确时,教师点拨“这两方程形式不一样,实际一样吗?”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突然领悟,得出,虽然两个方程式不一样,但都表达了同样的等量关系,因此,这两个方程式的验算结果实际上是一样的。这时,教师要及时评价“能写出第二个方程式的同学很不简单,说明他们不仅懂得列方程,还能化复为简,当然,第一组同学也不错,他们对题目理解很到位,找等量关系准确”。

在老师的激励和鼓励下,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探究,不仅获得了学习上的乐趣,更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三)检测反馈 提升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怎样,这需要进行检测和评估,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今日事今日毕的处事风格,不仅利于日常生活,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更是极其有益的,那么教师如何当堂检测预习效果呢?最有效的方式依然是小组合作学习检测的模式,打一个比喻,在检测评估的环节,教师就像是传说中的“渔翁”,古语有“坐收渔翁之利”,教师是观察者和验收者,小组成员之间和小组之间相互检阅,当堂打分,最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程度,当然教师作为观察者,更要起到维持打分现场民主公正公平客观的原则秩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主检测反馈学习效果,教师获得了最有参考性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案,从而实现了教与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三、运用集体智慧建构思维导图

对知识的构建,体现了对知识点的预习状况和思维掌握的程度,如果能将知识的脉络以思维导图或者树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则说明,对知识点的掌握已经达到了可以深入的程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预习的同时,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习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落实到实处进行思维的具象展现,这对初次接触以图形展示知识结构的学生来说,会具有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要悉心,耐心和恒心去开导,指导和引导,使学生习惯以思维导图(树图)的形式来对本节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过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化学习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合作化学习的过程中,被充分的挖掘和肯定,当学生的主体意识获得外界的认可并形成自我主张时,对学习的态度自然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学习效率也随之获得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尤国安.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中学生课程辅导,2015(2).

[2]周桂芳.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导学教学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12).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小组合作初中数学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作文评改“五步曲”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