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语言学概念整合理论的翻转模式分析
2015-05-09朱琴
朱琴
摘 要:翻转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教学模式,目前已取得了喜人的成就。教学是知识概念传授和吸收的过程,涉及大量复杂而有规律的认知过程,而人类的认知过程就是构建概念整合网络的过程,因此笔者尝试用概念整合理论对翻转进行深入剖析,从概念整合的时间、方式和准确性三方面,探究翻转成功之处,为教学提供启发,并拓宽概念整合理论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概念整合;心理空间;翻转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6-172-02
1、引言
翻转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上讲授知识点,学生整理笔记。翻转以合作性的学习活动翻转了课中的说教部分,课前学生自主观看教师录制的视频,课中进行学习活动,如交流讨论。从国内外文献来看,翻转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广泛的认可。认知语言学从认知出发,探究语言的意义和规律。认知语言学家在心理空间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合成这一新的意义构建理论。Fauconnier和Turner将概念整合描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发生于人们用已有思维方式感知和构建新的意义的时候。[1] Fauconnier在1997年发表的《思维和语言中的映射》中提出了四个心理空间认知模型。[2]这四个相互映现的心理空间包括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
概念整合理论常用来解释各种语言现象,如隐喻、委婉语语用预设。国内学者主要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对概念整合网络进行了研究。但还缺乏将概念整合理论应用于教学的研究分析。教学是知识概念传授和吸收的过程,涉及大量复杂而有规律的认知过程,而人类的认知过程就是构建概念整合网络的过程,因此笔者尝试用概念整合理论对翻转深入剖析,从概念整合的时间、方式和准确性三方面,探究翻转成功之处,为教学提供启发,并拓宽概念整合理论的应用范围。
2、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翻转模式分析
2.1概念整合的时间
概念整合理论作为一种意义构建的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意义是怎样从大脑中现有的概念结构中创造出来的。该理论与意义理解相结合,可以将语言、图片、声音等表达形式作为心理提示进行意义建构和理解。教学过程就是发出、捕捉和消化这些心理提示的过程。
华东师大的田教授认为,“翻转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是先学后教的一种形式;……视频学习可以取代教师的知识讲解,而学生最需要教师的时候,是做作业遇到困难和迷惑的时候,翻转能实现这一点。”[3]在传统模式中,课前学生缺乏合适的学习材料,无法正确地完成心理空间之间的相互映射,或者学生跳过预习这一环节,直接进入了课中部分;课中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各自整理笔记,缺乏充裕的时间进行心理空间的映射,导致学习内容理解偏差。而在翻转中,教师赋予学生更多自由的时间,把知识的传授移至课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时间段学习新知识;课中主要进行知识的内化过程,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拥有更多沟通和交流的时间,确保概念整合的完成;课后学生遇到疑惑的时候,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完善对知识点的概念整合。
2.2概念整合的方式
在大脑进行知识点的理解过程时,合成空间中层创结构的出现经过概念整合的组合、完善和发展三种操作方式。完善也可称为模式完善,借助已有的图式知识与文化模式,使在合成空间中已被激活的模式更加完善。当部分表征映射到合成空间时,有可能激活附加的概念图式;或者说,当合成空间中的信息与长期记忆相匹配时,隐含的信息和理解就会被激活。在翻转课前的视频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的暂停、回放功能,充分将合成空间中的框架与记忆中的图式相结合,完成层创结构的完善;课中由于课前的预习,学生已有的图式信息比传统中的学生更加充分和精确,从而更急有利于进一步的课中学习。
Bache细微探讨了概念整合理论的整合层序,提出了三层序论,即首序整合、二序整合和三序整合。[4]首序整合主要是归纳和统一人的感知和经验,把时空对接物与事件看成一个整体,如将颜色、尺寸、形状运动等在大脑中进行第一轮处理;首序整合注重概念与感知的关系,将事物的体验进行对比,明确范畴,将体验从具体中抽象出来,帮助人们把复杂的世界整合成为心智中的成员。首序整合是人脑中自觉发生的,很多复杂的感知技巧均依赖于它。二序整合注重句法和语法以及心智关系与语言结构,将语法结构与功能结构相结合。二序整合反映了语言都是由各种基本而抽象的故事投射到语法结构所形成的。语法结构是认知价值中激活的符号,需要扩展并使用语境来弥补其不充分。首序与二序整合都是自发而不可避免的。三序整合是心理空间的整合,透明但非自动,进行即时概念的整合,包含大量的心智工作。翻转中的学生经过课前与课中两轮首序、二序与三序的概念整合,比传统中的学生拥有更为透彻的理解过程。
2.3概念整合的准确性
概念整合网络在建立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合成空间不仅可以被构建,也可以被解构和重构,因而随着人类感知能力的不断发展,概念整合网络会不断更新。在翻转中,学生课前在观看教师制作的视频时,重构了知识点的概念整合网络,并在课中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中,更新已经保留的概念整合网络,保证了理解的准确性。
概念整合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输入空间发生结构映射,经过合成空间对输入的概念进行综合加工,具有共性知识的人的经验意义才能被理解,映射即是激活心理空间中的记忆,而意义的形成则是来源于对输入的相似图式进行了激活。传统知识传授时,学生在上才开始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大脑中缺乏相似的图式,心理空间的记忆难以激活,无法成功地发生输入空间的相互映射,导致理解偏差。在話语理解过程中,大脑会激活有关事件、事物等的知识框架,并保存在心智网络的空间记忆中。Coulson和Oakley引入了场景单元和场景定位概念,说明语境知识和背景知识在解释话语意义时的重要作用。[5]场景单元可以表征被激活的概念结构,而这些结构在说话人建构意义时起决定作用。翻转在课前完成知识的传授,学生构建各自的心理空间,在课中话语理解过程中,学生已经拥有与学习内容相似的语境知识知识框架,保证课中的知识内化过程顺利而准确。
3、总结
通过概念整合理论的时间、方式和准确性三方面对翻转模式的探究,翻转比传统拥有更多的教学优势,充裕的自主学习时间,完善透彻的概念整合方式,更为顺利的准确地概念理解过程。然而,翻转仍然存在一些限制条件,比如广范围的网络化教学环境;再比如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觉性。但是,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跨越式教学的模式扩展,这些限制条件一定会被克服。笔者虽然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探究翻转的优越性,但目前传统仍然占据大部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笔者将通过探究出的翻转的优越性,提出改善传统教学方式的建议,促进统向翻转的过渡。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 G. and M. Turner. 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 [M].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
[2]Fauconnier G. Mapping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3]田爱丽.借助慕课改善人才培养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2):13-15.
[4]Bache, C. Constraining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level of blending and disintegration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5: 1615-1635.
[5]张辉,杨波.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理论发展及其应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