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习主席讲话中的隐喻概念整合及翻译策略

2017-03-10陈琳许鸿敏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2期

陈琳++许鸿敏

摘 要:从概念整合视角出发,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习主席讲话为语料,运用概念整合网络,考察语料中的隐喻现象。研究发现,隐喻翻译中蕴含概念整合思维过程,在源语理解过程时,通过单域整合网络、双域整合网络与镜像整合网络,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更易达到或接近原文作者的心理图式,在目标语生成过程时,通过不同的网络整合方式求得翻译等值。

关键词:概念整合 隐喻翻译 单域整合 双域整合 镜像整合

一、引言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国家领导人对外演讲宣传和提升国际形象显得尤为重要。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国家领导人演讲中比比皆是。巧妙地运用隐喻,把看似不相关的两者联系在一起,可以增强语句表现力和演讲感染力。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善于引经据典,不乏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元素。如在出席2012年美国副总统及国务卿的欢迎午宴上,习主席引用“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来表达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2013年,习主席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提出“广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然而,领导人演讲中涵盖大量的隐喻,往往给受众带来认知上的障碍。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仅知其字面意义,更应知其背后的隐喻内涵,方能理解到位,由此产出的译文有助于目标语听众获得与源语意图契合的言外之意。本文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讲话为语料,从概念整合视角探究讲话中的隐喻翻译,通过对隐喻理解与翻译认知过程进行剖析,洞悉译者的整合性思维表征。

二、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又称空间合成理论,简称合成理论,由Fauconnier(Fauconnier&Turner,1998)提出。“概念合成”指的是心理空间的合成,而心理空间则指人们进行交谈和思考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构建的概念集(Fauconnier&Turner,1996:113)。简而言之,概念整合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空间中的部分结构整合为合成空间中带有层创特性的一个结构的意义构建过程(汪少华&王鹏,2011)。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的动态转换具有高度阐释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

概念整合发生在一系列心理空间构成的概念网络中。该网络基本模型由四个心理空间构成,即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与合成空间(blended space)。类属空间是两个输入空间共有元素的抽象、概括的投射,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从一般到抽象的心理认知过程,提取超越一般的具体事物、事件或状态的概念,因而是一种高度抽象概括的认知过程(王红孝,2004)。两个输入空间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射实现匹配,有选择地投射到合空间,通过组合、完善、扩展,并产生新的意义和层创结构(见下图)(Fauconnier & Turner,1998)。

图1:

概念整合网络主要分为单向网络、镜像网络、单域网络、双域网络(Fauconnier & Turner, 2002:120-135)。鉴于本文语料的特点,笔者将运用镜像网络、单域网络与双域网络,阐释演讲中的隐喻理解过程并寻求其翻译等值。

三、习主席讲话中所使用隐喻理解过程的概念整合

2015年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习近平主席发表的主旨演讲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隐喻丰富。隐喻翻译过程首先应解读原文,才能进一步进行思维转换和译文产出。本文将聚焦该演讲中出现的隐喻现象,分析隐喻理解过程的概念整合认知,寻找更能接近原文作者的心理图式。

(一)单域网络与隐喻理解

单域整合网络是概念整合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两个概念输入空间有着完全不同的框架,在形成整合空间时,其投射方式是使用一个概念输入的框架,但使用另一个概念输入的元素(Fauconnier & Turner,2002:120-135)。如:

(1)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

“鸡犬之声相闻”原意指鸡鸣和狗吠都可听到。在理解此短语时,人在大脑中会构建两个心理空间,输入空间1是鸡犬之声的距离,输入空间2是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在进行空间对接的过程中,由于两个空间在内容上存在的差异,迫使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元素,即距离。通过跨空间映射,把输入空间2中的元素填充到输入空间1中,最终在整合空间中构建出新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近。

(二)双域整合与隐喻理解

双域网络是对人类认知发展最具创造性、最重要的一种概念整合。双域整合是指两个概念输入有着非常不同的框架,这两个概念输入投射到整合空间,其方式不是单纯使用一个概念输入的框架,而是同时使用两个概念输入的框架,即这两个框架都同时起作用(Fauconnier & Turner,2002:120-135)。

(2)完善全球互聯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

进行“同舟共济”的概念整合时,首先在译者脑海里构建的是人们坐一艘船,共同渡河的输入空间1,输入空间2是各个国家共同面对全球互联网体系,治理互联网空间。译者推想,在这两个输入空间中必然存在着关联,这便是类属空间,即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结构和组织,包括事件双方、事件的因果关系框架。在新的整合空间中,两个空间共同的成分和结构之间实现匹配和压缩,即:船——互联网体系;渡河——治理互联网空间所遇到的困难。通过该关系匹配,最终在整合空间中构建出新的意义:所有国家同心协力,共同治理互联网空间。

(三)镜像整合与隐喻理解

镜像网络是指两种概念输入有一个相同的框架。此时,这一相同的框架会被投射到整合空间,但这并不意味整合空间只能局限于这一框架,它还能通过完善与扩展环节,形成特有的层创结构(Fauconnier & Turner,2002:120-135)。如:

(3)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

“零和博弈”概念整合的过程一方面是来自输入空间1中两个人下棋中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的投射,另一方面是输入空间2在互联网空间的治理中各个国家各取所需,各自为政的投射。类属空间: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结构和组织,即互联网空间的治理好比下棋。通过跨空间映射,我们可以整合出参与互联网治理的国家不合作的状况。

(4)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

从表象看,“安全”“发展”与“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不存在任何关联。前两者是抽象概念,后两者则是具体存在的客观事物。空间对接的过程势必会产生冲突。通过跨空间映射,将输入空间2互联网中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填充到输入空间1“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中,通过空间整合,我们发现互联网中“安全”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就像鸟儿中的“两翼”和马车中的“双轮”一样,彼此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上述隐喻分析表明,运用单域网络、双域网络与镜像网络,结合四大心理空间的相互映射和整合关系,我们发现隐喻理解的关键是隐喻空间的概念整合。通过概念整合网络,有助于译者理解隐喻背后的认知机制和推理逻辑,为隐喻的意义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四、隐喻翻译认知策略

翻译过程本质是一个概念整合的过程。译者具备的两种语言框架及其文化知识所含有的相同因素构成两个输入空间的类属空间,这是理解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构建整合空间的制约条件(王斌,2002:25)。翻译中涉及语言和文化心理的跨空间整合时,译者会选用不同的整合方式求得翻译等值(李忻洳,2014:86)。对隐喻的理解是译者把握隐喻意义构建的关键。译文结构是最终无数次概念整合的结果。根据上述三种不同的概念整合网络,笔者主要采用单域整合法、双域整合法和镜像整合法阐释隐喻现象的思维转换和译文产出过程。

(一)单域整合法

单域整合法首先应正确理解隐喻的深层意义,然后把原文的深层认知关系再现到整合空间中。例句(1)中的“鸡犬之声相闻”已运用了概念整合网络进行了整合。基于文化差异,英汉文化动物词语的内涵也大相径庭。汉语中多用鸡作喻体的,在英语中常用鸭和鹅替代。如汉语“像只落汤鸡”,英语则是“like a dying duck in a thunder storm”;“杀鸡取卵”则是“to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狗在西方文化多为褒义或中性,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而汉文化则注重狗的负面性如“狼心狗肺”,因而意象如“鸡犬”在英汉中并不对应,从而也不能译为“the sound of the chickens and dogs can be heard”。因此,在英语中并无与“鸡犬之声相闻”相对应的习语,这时可直接采用单域整合法将原句的深层意义即隐喻意义进行翻译,从而译为“where distance no longer prevents people from 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实现了对原文的准确表达。

(二)双域整合法

在译“同舟共济”时,译者不仅要了然此成语采用了“乘一艘船,共同渡河”具体的认知结构,还需理解到其抽象的深层认知关系。采用双域整合法,将其深层认知关系,即“同心协力,战胜困难”投射到整合空间,同时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储存在认知语境中能表达这一深层意义的框架也投射至整合空间,因此将其译成“mutual support”比译成“be in the same boat”更加简洁准确。

双域整合法基于上述心理图式,有选择地把深层认知关系投射至整合空间,舍去表层认知关系,同时把储存在译者认知语境中能表达这一深层意义的框架投射至整合空间,经过以上整合后,按照译入语的表达要求进一步完善、扩展。

(三)镜像整合法

英汉完全对应的词语可采用镜像整合法,保留原有输入空间结构,进入整合空间,如在译“零和博弈”时,可译成“zero-sum game”,保留原有意象,以扩大读者认知结构网。又如在译“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时,后句“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已进一步阐明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因而前一句不妨采用镜像整合法译成“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are like the two wings of a bird or the two wheels of a cart”。

五、结语

概念整合是一种意义构建的理论,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本文通过对习近平主席演讲语料中隐喻现象的概念整合分析,研究发现隐喻翻译中蕴含概念整合思维过程。采用不同的概念整合网络,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更易达到或接近原文作者的心理图式,可提高翻译质量。在行文允许的条件下,也可结合双域整合法与镜像整合法,采用综合译法。总之,根据概念整合网络类型的不同,对隐喻现象的翻译应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保证英译效果。

指导老师:许鸿敏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 & M. Tunner.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1998,(22):2.

[2]Fauconnier,G & M.Tunner.Blending as a central process of grammar[A].In Adele Goldberg(ed.) Conceptual Structure,Discourse and Language[C]. Stanford:CSLI Publications,1996.

[3]Fauconnier,G.& M.Turner.The Way We Think[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4]李忻洳.從概念整合视角探析翻译过程[J].外语研究,2014,(5):83-87.

[5]苏晓军&张爱玲.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力[J].外国语,2001,(3):31-36.

[6]王斌.隐喻系统的整合翻译[J].中国翻译,2002,(2):24-28.

[7]汪少华.合成空间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J].外国语,2001,(3):37-43.

[8]汪少华.谚语·架构·认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6):4-6.

[9]汪少华&王鹏.歇后语的概念整合分析[J].外语研究,2011,(4):40-44.

[10]王红孝.隐喻的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J].外语教学,2004,(6):9-13.

(陈琳,许鸿敏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