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全程化教育实习模式探讨

2015-04-29苏金梅

北方音乐 2015年13期
关键词:全程化学期分组

【摘要】教育实习是地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职前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必经阶段。本文针对目前地方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传统实习模式存在实习时间短,实习形式单一,教师实习指导不力,院校与实习单位联系不紧,实习质量不高等方面的问题,提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贯穿大学八个学期,明确不同学期的实习内容,建立院校与实习单位的互惠关系,强化实习过程管理,完善实习评价体系的“全程化”教育实习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方院校;音乐实习;传统模式;全程化实习

地方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能够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教育实习是该专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实践检验的过程,甚至是学生从事教师职业准备中最有力的介入。据调查,大多地方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一直沿袭着在学生毕业前集中实习的传统实习模式,这种传统的教育实习制度,“从它的建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1],为培养和锻炼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加深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小学《新课标》的实施对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中小学校发展的要求,因此,建立全程化的实习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真正达到能够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已势在必行。

一、传统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时间短,形式单一

地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由于受观念、人力、财力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见习与实习总时间不足总学时的5%,其实习时间多集中在第七或第八学期的一两个月内。近年来,即使许多地方高等院校向应用型方向转化,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呼声日趋高涨,但是,除个别院校教育实习时间增加到一学期外,大多仍在6一10周徘徊,实习过程主要包括准备期(1-2周)、见习期(1-2周)、实习期、总结期(1周),学生真正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时间只有3-7周;而且,其实习基地多为一两所学校,学生依靠这一两所学校进行统一、集中的教育实习;此外,一些地方院校根据音乐教育专业特点,试图通过院系、协会、社会各单位等组织的一些活动,让学生获得参加舞台演出、组织活动的机会,以此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组织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从而忽视学生的基地实习,局限于在一所学校短期、单一及统一的教育实习形式。学生如何组织中小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需要较好的实践平台,如此境况下,想要学生达到具有一定实践能力、适应中小学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组织等培养目标是非常之难。

(二)学生生源扩大,教师任务繁重,指导实习力不从心

目前,尽管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地方本科院校招生人数成倍增加,各个学校根据专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学生人数增多等事实,教师队伍有所扩增,但是,由于学校需考虑今后的招生规模,在新进教师人事编制问题上还是非常谨慎,即使教师队伍数量有所扩大,也难以满足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任务需要,因此,出现一人多门课程、一课多班,教学工作量成倍增加的现象。各师范类专业院系根据现有的师资,既要维持繁重的日常教学任务,又要完成教育实习的情况下,多数院系的教育实习学校安排在临近的中小学,带队实习的教师一边指导学生实习,一边维持正常上课,使教师分身无术、加重负担,既影响日常教学,教育实习也只是走走过场,质量难以保证。

(三)缺乏与中小学建立互惠互利、长期协作的合作关系

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地方中小学服务,因此,建立与中小学长期沟通、相互协作的互惠关系有利于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发展定位更加准确、教学改革方向更加明确,同时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提供良好的实习坏境。然而,综观今日地方院校,其大多数基于完成教育实习任务或者应付教学评估而与一些学校签订实习基地,没有在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保持长期沟通,建立名副其实的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即名义上挂牌——即使一些基地接受了学生实习,也只是“心不甘、情不愿”表面应付,特别是部分中小学校长期受“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音乐课程仍然是边缘化的学科,接受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将会扰乱其它课程教学,影响学生学习,打乱学校的正常秩序。因此,为教育实习的工作开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实习指导不力,难以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

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治校理念和策略,对学校的办学行为、学生发展、学校未来发展等具有引领作用。而众多地方院校把自己定位于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大学,甚至于研究型大学,导致在人才引进上只注重学历学位和科研能力,淡化实践基础。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招生人数迅猛扩张,在短时间内,一批一直呆在“象牙塔”里、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数量不断扩增。许多青年教师考虑到自己的未来发展,一味地追求科研,对带队实习缺乏兴趣,与实践经验,不愿意带实习生。即使勉强为之,也只是敷衍了事。对于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而言,不但要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等,因此,对于教师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而由一批没有经验的实习生和实践经历较弱的带队老师来完成教育实习过程,实习质量将大打折扣。由于地方高校缺乏与中小学建立长期的互惠互利合作关系,导致中小学指导教师观念上对实习缺乏积极性和合作精神,难以给实习生提供较充分的实践锻炼和有效的指导。

二、音乐教育专业全程化教育实习模式的实施办法

“全程教育实习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实习思想、教育实习体系、教育实习方式的统一体,它是一种高于现行教育实习的新的教育实习模式,同时又是现行教育实习模式的深化。具体讲,全程教育实习是在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师生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实习。”[2]全程化的教育实习打破了统一、集中时间和地点的一次性实习方式,它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教学环节,而且是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全程性“的实践过程。地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为当地城镇、农村中小学输送音乐教师,教学实践情景的模拟,根据本专业特点,结合当地教育的发展规划、中小学的教学坏境及教学条件等,设置“全程性”的教学实践过程,是实现职前教育,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有效模式。

(一)设置职前教育全程化教育实习操作流程

1.全程化教育实习的内容安排与实施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全程化教育实习着眼于学生职前教育全过程,从学生入校开始,按步骤、分阶段、合理有序地进行教学实践,有利于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观、提高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等。因此,根据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程度的特点,制定不同学期的见习、实习方案,是全程化教育实习实施的基本保证。

音乐教育专业全程化教育实习实施方案

实施时间 实施内容 实施课时与组织形式 实施目的

第一学期 学生面试、分组 集体 了解学生的特点,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

第二学期 熟悉中小学音乐课程教材内容、《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4-8

课时

分组 了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学校对音乐教师专业知识的需求

第三学期 每组合理安排时间,到邻近的中小学见习,写好听课记录和见习日记 3-5

课时

分组 初步感知教学过程,熟悉中小学的教学特点

第四学期 聘请实习基地教师讲授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工作内容的相关知识。学生到不同层次学校交叉体验。播放中小学优秀教师的音乐课程教学活动组织的视频录像。

3-5

课时

集体 熟悉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材教法以及不同层次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音乐课外活动组织的组织形式等。

第五学期 模拟教学:利用每周的教学实践课,以学生练习讲课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让学生备课、模拟教学实践,并录制学生的模拟教学片断,小组评议等。

2-4

课时

分组 创造课堂教学活动的仿真环境,培养学生课堂教学能力,融角色扮演、师生点评于一体,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学习。

第六学期 学生实践期:每组合理安排时间,到邻近的中小学实践,指导老师与学生评议。写好听课记录和实践日记。 2-4

课时

分组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为教育实习期做好充分准备。

第七学期 教育实习期:教育实习活动、汇报课演示、优秀课共评、专题讨论研究。 6-10

周集

体 逐渐培养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一个教育事业者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八学期 总结期:实习活动经验交流、教育实习成果展示、教育实习论文报告 集体 相互学习和交流,总结经验,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2.全程化教育实习组织管理

音乐教育全程化教育实习是贯穿学生大学四年实践学习的全过程,具有专业老师和学生全体参与、持续时间较长、管理复杂、综合性较强等特点。实现院系与中小学互通协作、指导教师积极指导、学生热情参与的多维互动,有序地组织管理是教育实习全过程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一是成立院系教育实习管理的领导小组;二是成立各年级教育实习指导小组;三是成立教育实习质量监控与评价小组;四是建立与实习基地、教育行政部门联络小组;五是将学生合理分组。学生分组依据院系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分组形式:①以专业方向进行分组;②以行政班级进行分组;③以技能课程小组教学形式进行分组;④以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分组。

(二)建立与中小学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

实习学校是学生教育实习的重要“课堂”。建立相对固定的教育实习基地,是实现教育实践系列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教育实习的连续性和保证教育实习质量的措施之一。”中小学作为教师教育的实习基地不仅是学生验证知识的场所,而且还是学生建立专业知识基础,进行行动研究和专业开发之所在。中小学不仅是实习生的被动接受者,还要作为教师教育的课程开发主体、课程制定和评价主体参与教师教育中来“。[3]音乐教育专业因其专业技术、技能的个性化特点,需要更好的教育实践平台。地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建立与中小学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教育实习基地、创造良好的教育实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利于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及时了解当地音乐教育的发展动态,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方向。具体措施为:一是专业教师与中小学音乐教师交流合作,进行音乐教育科学研究;二是地方音乐院系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平台;三是达到双方人力、物力、图书资料、教学设施等资源共享的目的。如此,可达到地方音乐院系与中小学双向互动、通力合作,建立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的教育实习顺利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三)制定全程化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

“教育实习评价是高校师范专业教育实习组织、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教育实习顺利进行,达到实践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4]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全程化教育实习模式是一个系统性的实践过程,根据全程化教育实习的总目标以及各阶段的子目标、内容、要素、特点,按照全面、科学、可操作性的评价原则,建立一套各阶段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音乐学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手册》,内容包括《见习成绩评定表》《模拟教学成绩评定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表》《课外活动组织成绩评定表》《班主任工作成绩评定表》《实习生自评表》《实习生教育实习互评表》《学生评教表》《教育实习论文报告成绩评定表》等一系列量表。有助于指导教师和学生明确目标,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实践过程中,克服盲目性、随意性等人为因素评价,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目标化的管理与评价,完成全程化教育实习任务。

综上所述,针对地方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性的从“全程化”音乐教育实习模式进行规避化解,切实提高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金喜庆.浅议改革师范生教育实习模式的必要性[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

[2]孟宪乐.师生双向专业化发展: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3.

[3]何宗齐,胡青,胡平凡主编.高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

[4]林晖.高校师范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改革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2008.

作者简介:苏金梅(1974—),女,苗族,怀化学院音乐舞蹈系讲师,民族音乐学硕士。

猜你喜欢

全程化学期分组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