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教学中非技巧因素的培养研究

2015-04-29曹丽娟

北方音乐 2015年13期
关键词:培养

【摘要】源于东亚的琵琶于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到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大量的琵琶乐曲也随之产生。相较于其他乐器,琵琶弹奏技巧较为复杂,这为其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在琵琶弹奏中除了技巧性因素,还有诸多非技巧性因素需要我们注意。本文首先论述了琵琶教学中的非技巧性因素,又在此基础上从审美教育、文化教育、情感教育、乐感培养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琵琶教学中非技巧性因素的培养途径,希望以此促进琵琶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琵琶弹奏人才。

【关键词】琵琶教学;非技巧性;培养

琵琶作为我国民族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能够通过动人的乐曲声引起听众的心灵共鸣。在琵琶演奏中不仅需要注意其复杂的演奏技巧,还要掌握情感体验、审美情操、乐感和文化内涵等非技巧性因素。这要求教师在琵琶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理念,重视情感、文化与乐感教育,加强非技巧性因素的教育,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品内涵,进而在演奏中塑造更加动人的音乐形象。

一、琵琶教学中的非技巧因素

琵琶作为重要的民族乐器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若要使学生充分掌握琵琶演奏的技巧,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基本技巧是琵琶教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轮指、手型和弹挑等基本功。同时,琵琶作为一门重要的音乐艺术,还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较强的艺术表现力,若要充分表现这些艺术内涵,增强琵琶弹奏的艺术感染力,就需要教师在琵琶教学过程中,重视非技巧性因素的培养。从本质上看,技巧性因素与非技巧性因素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二者是相互融合、互为作用的,只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测中有所不同而已。增强非技巧性因素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琵琶教学的效率。培养非技巧性因素需要教师在琵琶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艺术、心理和审美引导,从而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艺术素养和音乐表现意识。需要注意的是,非技巧因素内容丰富,其培养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过程,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和强调。

二、琵琶教学中的非技巧因素培养途径

(一)琵琶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情感教育

在琵琶教学过程中,应把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心中对乐曲的情感共鸣,还能够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琵琶作品中的内涵,对其音响、音色有更深刻的认识,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因此,对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并把它们当成教学的重点,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良好的情感教育能使学生更感性的看待每一首琵琶作品,并且在欣赏琵琶作品时,能遵循自己的情感诉求,投入自己的内心情感,更深刻的理解每个音乐作品,从而在演奏时能融入更多的内心情感,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使他们的作品情感更加丰富而有内涵。

(二)琵琶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审美教育

在琵琶教学活动中的各个阶段,都要重视审美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以往只重视弹奏技巧的教学观念,把审美教育作为情感教学的重点,把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作为琵琶教学的重中之重。一言蔽之,审美教育就是要求学生更加注重欣赏琵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不是琵琶的演奏技巧。教师在教授每一首音乐作品时,要指导学生去欣赏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体味作品的情感内涵,把握作品的表现形式。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琵琶作品时就能得到审美体验,体会到情感表现和演奏技巧的和谐统一,增强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心灵共鸣。以我国著名的琵琶演奏曲《霸王卸甲》与《十面埋伏》为例,两首作品都是以楚汉之争为历史背景。《十面埋伏》这首作品风格雄浑壮阔,内容气势恢宏,在古典乐曲中并不多见,可以称作是我国琵琶曲里程碑式的作品。《十面埋伏》把该下决战的惨烈战况巧妙的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出来,为听众们呈现出了一幅雄伟,壮烈的战场画面。而《霸王卸甲》作为一首我国著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同样是以该下决战为乐曲背景,结构也采用了同《十面埋伏》相似的章回式。但此曲以项羽的悲剧命运为主题,旋律更加凝重、悲壮。因此,在教授这两首琵琶曲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探寻乐曲中的情感之美。首先,要充分掌握作品的创作背景,其次要细心欣赏作品,了解作品琵琶演奏技巧以及旋律和声的变化,最后,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交流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帮助学生养成审美情操。审美教育任重而道远,是贯穿于琵琶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因此,在琵琶教学中,教师要在技巧教学中加入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重视审美教育与演奏技巧的关系,使二者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琵琶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乐感培养

若想促使学生的琵琶演奏技能产生质的飞跃,就必须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乐感,而乐感的培养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教师可以在琵琶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方位感受乐曲的情感和语气。或启发学生在朗读乐谱的过程中用心感受乐曲的音调和语速。同时,还可以通过歌唱增强学生的乐感,教师可以在学习乐曲之前,指导学生先唱谱。在演唱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乐曲情感,增强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乐曲的内在韵味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弹奏出更加富有表现力的乐曲。

参考文献

[1]郑聪.试论琵琶演奏中的灵感思维与动作思维[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08.

[2]孙凯,罗卉.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想象力及其培养[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

[3]吴金琳.浅析器乐演奏教学中非技巧因素的培养——以琵琶演奏教学为例[J].飞天,2010.

[4]刘子般论高师音乐教育中的非技术教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

作者简介:曹丽娟(1982—),女,湖南冷水江人,硕士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器乐演奏琵琶。

猜你喜欢

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探析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