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调桄桄主要板式概述

2015-04-29朝鲁

北方音乐 2015年13期
关键词:慢板

【摘要】汉调桄桄是流传于汉水上游的民间戏曲形式,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了汉调桄桄中主要板式:慢板、二六板及川板的特点、应用方式及综合板式唱段中三种版式的组合规律。

【关键词】二六板;慢板;川板

一、汉调桄桄简介

汉调桄桄这一传统戏剧形式长期以来流行于汉水上游流域,地括陕西南部及四川北部地区,并曾辐射至川陕全境及陇东乃至汉水中下游流域的两湖地区。关于汉调桄桄的起源目前学界尚有较多争论,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是受汉调桄桄的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字性资料较少,而受其他地域性剧种影响较多,加之老一辈的民间艺人口耳相传的授业形式和较低的文化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有关汉调桄桄的起源大致有两种比较有资料支持的观点,其一是汉调桄桄是汉水上游流域尤其是汉中地区的民间音乐如山歌、佛教音乐等音乐元素在逐渐戏曲化过程中受到川剧、秦腔等戏曲形式影响逐步发展完善而成;其二是秦腔在从关中向南发展传播的过程中,吸收了汉水上游流域音乐元素和汉中方言的发音因素并受到一部分川剧影响变化发展而成。关于汉调桄桄与秦腔的紧密关系,作者在研究过程中与南郑县剧团的演员进行沟通中深有体会,如演员们反映:“会唱汉调桄桄就能唱秦腔,而会唱秦腔却不会唱汉调桄桄”,另外,在南郑县剧团排演新编历史剧《韩信拜将》时,因为人员配置不足,也曾邀请西安的秦腔演员饰演韩信的一号角色(当然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以完善汉中方言对白及唱腔中的陕南元素)。无论哪种论断,汉调桄桄是多种音乐元素互相影响、融合而成的一种地方特色浓郁的民间戏曲形式这一事实则是毫无争议的。而汉调桄桄又分为东路和西路两个分支,其中东路流传于接近关中地区的洋县、城固、佛坪等地,发音受关中语音影响较大,演出以须生、正旦、大净为主的仗头木偶形式为主;而西路流传于南郑、勉县、略阳等地,语音受巴蜀口音影响较大,剧目多由小生、小旦、小丑角色为主的“三小”戏,并按照传统的舞台戏曲形式表演。

南郑县剧团是汉中地区唯一一个坚持上演汉调桄桄剧目的演出团体,该团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始终坚持排演汉调桄桄传统剧目并不断创作和演出新编剧目,为汉调桄桄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汉中地区音乐戏曲工作者的努力下,汉调桄桄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汉调桄桄的传承和发展开启了又一个全新的阶段。

二、汉调桄桄的主要板式

汉调桄桄从戏曲声腔分类来讲应该属于梆子腔体系,而从音乐结构上来说则属于板式变化体或板腔体。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突出节奏、节拍的重要性,以不同板式(即不同节奏)的互相变化来完成整出或整场戏曲表演,通过不同的节奏、速度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因此,板式就成为了探讨汉调桄桄音乐和戏曲结构不得不谈的重要因素。汉调桄桄的板式有:川板、慢板、二六板、滚板、垫板、二导板等。在这些板式里,有的是作为叙事、说理,铺陈故事的主要手段,有的是作为表达愤怒、激动、呼天抢地等较为极端的情绪时的辅助手段,另外像二导板则是有特殊用途的结构性板式。不难看出,二六板、慢板、川板是推动剧情发展,构成核心唱段的主要板式,也是汉调桄桄大部分著名唱段及折子戏的主要应用板式。

这三种板式虽然都有各自的特征和应用规律,但是三种板式之间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相似的句式和结构。究其原因则在于这三种板式实际上是由二六板式通过拓展、拉宽、改变节奏、抽板、消融节奏等方式得来,并在此基础之上赋予特定的叫板、板头锣鼓(统称为“起法”)和歇板方式和互相转换的方式方法。

三、三种主要板式的应用方式

二六、慢板、川板这三种汉调桄桄的主要板式的应用是与具体剧情的要求紧密结合的,在不同的情绪表达要求下,需要不同的板式载体。这种情绪可能是贯穿一个完整唱段的,也可能是在一个唱段中不断转换的,这就决定了唱段的两种结构形式——单一情绪且运用单一板式的唱段或者是情绪转变后要求多种板式转换的综合板式唱段。

在单一板式唱段中,慢板是速度最慢的板式,这种板式多用于表现情绪平缓、安静或者角色身体虚弱甚至是晕倒后转醒等情况,至今仍存在“阴司腔”和“伤寒调”两种特殊的慢板唱腔来表现这种这种情境。慢板唱腔上分为软、硬音两种,顾名思义这两种唱腔表现的情绪不同,软音唱腔多为情绪悲苦、忧郁或者较为平静;而硬音唱腔这表现仇恨、愤怒、兴高采烈等较为高昂的情绪。

由于速度较慢,在旋律上有更多的空间,因此慢板的唱腔往往比较细腻婉转,有很大的空间使用“彩腔”。所谓“彩腔”即近似西方音乐之华彩乐段,在表达情绪的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功效,同时有体现了演唱者的演唱功力以及较高的音乐审美能力。所不同的是,汉调桄桄中的彩腔在经过长时间的传承和发展之后,沉淀出很多彩腔的固定形式,且都有固定名称如:“麻鞋底”、“十八腔”、“三滴水”等。

二六板更加趋近于人物角色的自然表述状态,因此,在汉调桄桄中叙事、讲理和抒情的单板式唱段多以二六板为主。可以这样说,二六板式就是汉调桄桄的主要叙述手段。二六板也同样分为软硬音两种,也是根据情绪类别不同来应用,在“彩腔”方面,由于速度的关系,二六板比慢板速度加快,所以彩腔的运用种类偏少,现存的演唱中多使用“三滴水”一种。二六板式在叙述过程中随着情绪的不断转化可能会出现速度的加快或者放慢,但是并不会脱离二六板式范畴。一旦情绪变化更加强烈,则二六板式可以转入其他板式从而形成综合板式唱段。

在表达比较激烈的情绪时,通过进一步加速或者伴奏加速唱词打散的方式,二六板式演变为了川板,川板本身分为规整和不规整两种,规整唱段多为有板无眼形式,基本上一字一板,表现出斩钉截铁之势。而不规整唱段则表现为伴奏紧急而唱词变散,相当于紧打慢唱,用伴奏的紧来烘托或激昂或紧张的情绪,用唱词的散来表现感情的浓烈和丰富。此外,川板中还有表现极端情绪如哭喊、呼喝的特殊唱腔叫做“喝场”。

在综合板式唱段中,慢板、二六板、川板这三种板式则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互相转换,形成一个更加复杂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体系。而这种情感的表现一般遵从感慨——平静叙述——激动——归于平静的发展模式,因此在速度的变化方面就表现出散——慢——中——快——中——快——散的大致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发展模式是比较多变的,并不完全遵守上述模式,只是在发展的大体方向上暗合之。

一个大型的综合唱段一般包括如下部分:叫板——板头铜器——板头过门(起板曲)——板式唱腔——转板或歇板——板式唱腔——落板。其中“板式唱腔——转板或歇板——板式唱腔”的部分可能根据综合板式唱段规模进行次数不同的循环。从上面的模式不难看出,转板或者歇板是不同板式唱腔之间进行连接的重要部分,它决定了唱腔之间的连贯性和变化性,也同时决定了角色情绪的变化,推动剧情的发展。

在综合板式唱段中,这三种板式都可以作为起始板式,这主要是由唱段的情绪演变要求决定的。在唱段中,板式安排一般遵循上述由慢到快再到慢的速度规律,因此,慢板起始一般会发展到二六板,而川板起始的话,则一般是用不规整形式的散打散唱继而进行到慢板或二六板。二六板起始的综合板式唱段一般会发展到规整形式的川板,以表现情绪的逐步激动高昂。在《斩黄袍·逼城》中赵匡胤的唱段“想当年不得时东游西踹”就是三种版式综合运用的典型唱段。唱段使用慢板起始,表现赵匡胤悲叹悔恨之情,进而转入二六板回忆自己与郑思起兵至成事的过程,最后回到现实,面对错杀郑思铸成大错,用大川板表现自己悔恨和对郑思儿女围城复仇的恐惧之情。

综上所述,慢板、二六板和川板这三个板式,构成了汉调桄桄主要的叙事和抒情手段,在汉调桄桄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和深入研究这三种板式的特点和他们之间互相转换的关系以及三种板式在具体唱段中的运用规律,对于理解汉调桄桄音乐的结构以及发展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朝鲁,男,1979年出生,籍贯:甘肃兰州,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音乐。

猜你喜欢

慢板
春的慢板
京剧《四郎探母·坐宫》之【西皮慢板】音乐形态分析*
浅谈笛子独奏曲《深秋叙》的演奏技法
秦风
静海(组诗)
山东梆子慢板板式探讨
听雨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基于田野调查的澧水船工号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