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常德丝弦中的衬词与衬腔
2015-04-29李萍
李萍
【摘要】 常德丝弦的衬词与衬腔作为其独特标签与常德当地的语言紧密结合,在常德丝弦的演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具体作品对衬词衬腔的类别、运用特点及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探索其对常德丝弦的独特作用。同时探讨衬词衬腔在常德丝弦的传承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常德丝弦;衬词;衬腔
一、常德丝弦的“独特标签”之衬词衬腔
(一)常德丝弦衬词的艺术形式
在常德丝弦中除了表达歌词意思的正词外还有许多语气助词,拟声助词或句子等。这些衬词和衬句与正词共同组成了一首完整的常德丝弦。它们极具情感色彩,与作品情感表达相得益彰,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衬词的分类
(1)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式的衬词在常德丝弦中是最为普遍的。它与地方方言与当地的说话方式紧密结合。在常德地区的日常对话中语气助词也有大量的使用。常德方言中经常将用“哪”“也””呦“等词发在句尾来强调语意和语气。如,“你到哪里克呦”、“我不知道也”。这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语言也极大的运用在了常德丝弦中。
如:《算命调》歌词
用(啊)手带(呀)关门(哪)门两扇(哪),手拿三弦街前转, 无事(啊)把命算,哎咳哎嗨呦 无事(啊)把命算。
在这段只有4句的曲调中,出现了八处语气助词,这些语气助词的运用使得正词的连接更加自然。同时,语气助词的使用也使得曲调更加生动活泼,语言更加生动。
(2)拟声助词
拟声助词通常是模仿生活中的场景的声音的,其中“依依呦,依儿呦,依儿依儿呀依呦”是常德丝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句衬句。它已然成为常德丝弦最为明显的标志,而婉转的“依依呦,依儿呦”也赋予了常德丝弦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常德丝弦的著名唱段《新事多》中就大量的运用了这一衬词。
作品中的衬词“依依呦,依儿呦,依儿依儿呀依呦”以四小节为单位反复出现。在每唱完一件“新事”后反复一次。在曲调中起到了很好的连接作用,同时也使得作品朗朗上口,结构明晰。让观众感到亲切,极具常德韵味。
2.衬词的运用特点之对称性
对称性是牌子丝弦中衬词衬腔运用的特点之一。特别是衬句的运用,能够通过句式的对称来使曲调更加连贯和丰富。通常,在一首曲调中会出现相同的衬词衬句,而这一衬句会以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在曲调中,上下呼应,相互对称。从节奏上看,同一衬句往往都使用同一节奏型出现在曲调中。大量具有对称性的衬词的加入对于作品演唱时的字音归韵,作品结构的划分都起到了极大地作用。因此,这种对称性也更加彰显了作品的统一性。为丝弦曲调的结构完整性起到极大地推进作用。
(二)常德丝弦衬腔的艺术形式
唱衬词的歌腔称为衬腔。衬腔的出现是歌者内心情绪的表达,同时也使得衬词更加具有艺术性,为作品润色。
1.衬腔的分类
(1)单音形式
单音形式的衬腔通常是语气词,音的时值很短,这些衬腔与常德地方方言的语气、语调、句读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并且衬腔之间也存在着对称与呼应的关系。
在上述谱例中,在第一乐句中的第四小节处的“啦”与第二乐句的第四小节处的“呀”都出现在弱拍,且音高、节奏都相同。在衬词出现后紧随其后的接入衬词“依儿呀嗬依”这两处衬腔相互对称与呼应,使曲调的结构更加鲜明,对旋律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单音形式的衬腔丰富了乐曲的节奏,增加了旋律的流动感,同时口语化的音调也使得乐曲更加的贴近人民生活,为大家喜闻乐见。
(2)乐句形式
乐句形式是由衬词充当一个乐句演唱。 乐句形式的衬腔是常德丝弦中最为常见的,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主要有“多词多音一句”和“一词多音一句”。最为著名的要数“依儿呦,依儿呦,依儿依儿呦”了。
多词多音一句的形式通常是出现在一段正词之后,起到乐句的连接作用。衬腔旋律相较于单音形态更加丰富。
如上述例子中的《新事多》,第一句衬腔与第二句旋律走向形成呼应,同时连续的级进进行也使得唱腔更加的婉转和具有歌唱性。
常德丝弦中的乐句形式衬腔大多以相同的节奏形态出现,旋律的走向也以环绕型为主,出现的形式也十分有规律性可循。这些乐句形式衬腔将正词连接在一起,增加了乐曲的旋律性同时也使得正词之间的衔接更加自然,结构更加明晰。
2.衬腔的结构形式
常德丝弦中丰富的衬腔形式对其结构起到了极大的补充作用,使得曲调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变。
(1)完全重复形式
通过对乐句的完全重复,从而加深对旋律的印象,也使得曲调的结构更加规整。这也是常德丝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衬腔结构形式。
②
上述谱例为丝弦《秋江》中的专用曲调《流水》,曲调灵活自由。曲子的前三句的句首都加入了同一衬句“啊么子毆 啊么子毆”。三句衬句在旋律、节奏上都完全相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乐句。这种完全重复的衬腔结构形式使得曲调在变化中又能彰显统一,对曲调结构的完整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2)变化重复形式
变化重复形式是指采用相同的衬词而在衬腔上出现旋律的变化。
《夸货郎》唱段《元宵歌》中采用了上述的两种衬腔结构形式。出现在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中的衬句为变化重复形式,第二句是第一句的三度向下模进,且同时出现在乐句的结尾处。曲调所谓最后一句4小节出现了重复的两个“嗦啦啦妹子呦依呦”对四句式的结构进行了补充。使得乐曲的结尾更加完整。
衬词衬腔的使用往往是对正词和主旋律的补充,这种补充体现在曲式结构、旋律走向、调式调性等多方面。对乐曲的旋律性,完整性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常德丝弦的唱腔伴奏形式中也有衬腔这一形式,但与上文中的衬腔不同的是它是通过乐器演奏来衬托出唱腔的韵味,形式丰富又表演的恰到好处,与唱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
二、常德方言与衬词衬腔的关系
正如常德丝弦《常德是个好地方》里唱的“这地方的话谁懂能听懂”一样,常德方言与普通话极为接近,而常德方言因其本身的语言声调特色而具有一定的歌唱性。被称为“音乐化的语言”。常德丝弦中通俗易懂,顺口的语气助词类衬词。十分口语化又极具地方特色。充分显示出了地域特色,同时也使常德丝弦的音乐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更加易于传唱。
(一)与字调的紧密关系
常德丝弦的唱词字调和常德方言语调有着极大的关联。语调中的每一个“抑扬顿挫”都影响着衬腔的旋律。语调的上升与下沉往往和语言也关系密切。常德丝弦中的语气助词是衬词和衬句时通常都为轻声同辙。
例如上述谱例《新事多》中全曲平仄关系清晰。常德方言中“河,多,拖”都押“ou”的韵。唱词中反复出现的衬词“伊尔呦 ,旋律为 653,符合唱的方言中的语调下降趋势。同时,曲调出现的大量装饰音与方言的发音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二)与节奏的紧密关系
衬腔的节奏以及腔词之间的轻重关系与常德方言的语气语调十分契合。语言中对于轻声的处理和方言中的重音强调十分吻合。根据方言的特点,丝弦作品中的字词结构,作品演唱时换气的气口也与用普通话演唱的作品有较大的区别。
如:《摘菜苔》中
第一个衬词(呀)为语义强调,出现在次强拍上,第二个“呀么”则是语气助词,以紧凑的节奏在弱拍上出现。这种腔词节奏的有机结合使得常德丝弦在节奏节拍、语气、旋律走向上保存了极大的原生态性质。
三、衬词衬腔对常德丝弦的影响
(一)衬词衬腔对唱腔的“润色”作用
常德丝弦的润腔主要是通过衬词、衬腔和装饰音,如波音、滑音、倚音、花舌音等来进行。在常德丝弦的衬词中有时会出现需要用花舌音演唱的衬词,这些衬词的出现配以花舌音的唱腔为丝弦的演唱增添了活跃的气氛,推进乐曲的发展和进行。如牌子丝弦《九连环》中就用到了这衬词“依得儿 得儿 得儿呀”这一衬词加入花舌音赋予了整首曲调独特的韵味。
常德丝弦中衬词的拖腔为常德丝弦的唱腔也润色不少。常德丝弦的衬腔中“一词多音”的现象十分普遍。从乐句式衬腔的特点来看,衬腔中的级进进行和旋律充分体现了常德丝弦婉转的唱腔。再例如,因受常德方言的影响,语言中的抑扬顿挫,也通过衬腔中的滑音,倚音表现出来。对作品进行润色。也正是这些衬腔的使用造就了其独特的唱腔风格。
常德丝弦通过与地方方言相结合,把地方性的语言特征通过衬词衬腔表现在曲调中。使唱腔更加婉转,同时也更加的贴近人民生活,使得常德丝弦独树一帜,为人民所喜爱。
(二)衬词衬腔在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
衬词衬腔作为常德丝弦的特殊标签在常德丝弦中的地位很重要,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不断加深对衬词衬腔的创新,与时代相结合。发挥衬词衬腔在传承中的作用。将已有的,朗朗上口的衬词加以发扬。同时,对现有的进行创新,不断丰富它的内容,甚至可以将其发展成为常德丝弦的一张“名片”,让人们一听到某句衬词衬腔就想起常德丝弦,促使更多的人去了解常德丝弦艺术,从而对于常德丝弦的保护与传承起到推动作用。
注释:
①黄辉.常德丝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P54.
②黄辉.常德丝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P34.
③黄辉.常德丝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P29.
④黄辉.常德丝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P55.
参考文献
[1]黄辉.常德丝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2]雷正和,欧阳义怀.常德丝弦音乐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
[3]欧阳义怀.论常德丝弦音乐旋律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音乐,2005(03).
[4]刘友辉.浅谈常德丝弦音乐的艺术特征及创新[J].大众文艺(理论),2008(09).
[5]张婷.论常德丝弦的价值与现状[J].艺海 ,2008(04).
[6]冯光珏.对曲艺中说与唱创作规律及演唱技巧的探讨[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01).
[7]蒋林.常德丝弦的润腔艺术特点[J].大众文艺(理论),2009(04).
[8]常德丝弦音乐集成[M].湖南文艺出版社.
[9]倪淑萍.金华民歌衬词衬腔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0]邹渊.重庆民歌中的衬词衬腔浅析[J].中国音乐,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