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洞山歌衬词运用手法探究

2018-02-19钟秋月

北方音乐 2018年24期
关键词:衬词乐句山歌

钟秋月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1524)

“衬词”是我国民间歌曲中常用的一种艺术修饰手法,是指穿插于歌曲唱腔中正词之间的一些语气助词、形声词、谐音词等,大都是以一些无实际含义的虚词为主构成的衬托性语句,通过借用无实质性内容的字、词、句而摆脱唱词的约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在山歌中的音乐表述意义更大于在歌词文字上的表达意义,衬词不但丰满了歌曲旋律的结构及其抒情性、趣味性,还可以使其更加富于生活化气息。

木洞山歌是指流传于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一带的传统民歌,其包含木洞禾籁、啰儿调、劳动号子、风俗歌、表演歌等几大种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历经悠久的历史传承,从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中经战国时代的“下里巴人”、汉代的“巴子讴歌”、唐代的“竹枝词”,直至明清演化形成木洞山歌。

如同我国其他地区的民歌一样,木洞山歌也是采用当地的方言演唱,大大增添了山歌的乡土野趣与地域性韵味。同时,在演唱中,特别是在起歌赛歌、禾籁斗歌中随时会出现即兴编词的情况,为了音调旋律上的统一,也为了给自己的即兴演唱争取时间构思,聪明的民歌手们便常常在乐句与乐句之间填充上许多衬字、衬词、甚至是衬句来丰富旋律。这些衬字、衬词、衬句经过民歌手们娴熟流畅的演唱,使整首歌曲浑然一体,变得更加优美动听、趣味盎然。

木洞山歌的衬词从其歌词及演唱的结构和形态来看,大体可以分为衬字、衬词、衬句三类。衬字、衬词与歌曲正词不同,如果脱离开旋律来分析,它们的文字独立表现意义是有限的、含混不清的,它必须与旋律结合、与歌曲正词结合才能更准确、更充分地表现其情绪与含义。形态各异的衬词丰富多彩,有抒发情感的、描摹情态的、增强语气的、增添趣味的,它们的大量运用使木洞山歌具有更加浓厚的地域风格和更加有血有肉的艺术表现感染力,可以说无衬不成歌。同时,衬词使唱腔的结构更丰满,特点更鲜明,层次更清晰,风格更突出。

木洞山歌演唱中用得较多的衬字有“啊”“吔”“哟”“嘛”“哎”“哦”“呃”等;运用较多的衬词有“依哟”“嗨呀依嘿咗嘞”“哟嗬”“哟喂”“嘛庆啦庆”“哐扯哐扯”“咚咚弄咚咚”等。在木洞禾籁的衬句中还有一些花草类的衬词,如盘歌《什么吃草不吃根》里面的“红花绿花柳连柳”等;人物类的如矮腔禾籁《甲子乙丑》里面的“幺妹子、幺妹儿”等;生活类的如矮腔禾籁《太阳大来晒死人》里面的“阴火阳火阴阳嘛二火”;劳动类的如劳动号子《走在深山雨要来》里面的“搂一篙、哦嗨水倒水倒水倒”等;象声类的如矮腔禾籁《扯谎歌》里面的“吔洋嗬洋嗬柳连带唆嘞”等,千姿百态,不一而足。

衬词的内容丰富多彩,其在歌曲演唱中出现的位置也各不相同。有的歌曲一开始即咏唱衬词和衬句;有的衬词穿插在歌曲的正词中间演唱;有的在歌曲结束部分进行大段衬词衬句的演唱。我们根据衬词在歌曲中所占的位置,定义为首衬、间衬、尾衬三种形态。在实际的歌曲演唱中这三种形态的衬字、衬词、衬句经常是综合使用,它们成为木洞山歌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首衬

首衬是指在山歌起始的部分运用衬字、衬词、衬句来进行演唱的一种手法,它起到了悠扬嘹亮、营造气氛的作用,同时又有利于歌手演唱时开嗓润嗓。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木洞山歌的首衬通常是自由的高腔散版衬腔,如矮腔禾籁《大河涨水淹半岩》(见谱例1)中,歌曲一开始就运用了衬词“莫吔—莫来—莫吔—莫”。

谱例1

这首禾籁运用了首衬形态的衬词,其具有典型“引子”的性质与作用。领唱一开始便唱得悠扬高亢,让听众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首衬在木洞山歌中的运用,延伸了旋律的咏叹性,增加了音乐的抒情性,它们充分体现了民歌宽广、自由的山歌风特点。它把歌曲旋律与口语虚词结合起来,使闻者倍感亲切,极富生活气息。木洞山歌的首衬衬词简单明了,大多使用声能及远,也便于拖腔的“哟”“嗨”“吔”等,这也是大多数山歌衬字、衬词的共同特征。

二、间衬

间衬是指在演唱中运用在乐句正词之间或在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衬词,衬字、衬词在乐句之间又称插入式乐句,其多数为无实际文字意义的虚词或实词虚用。在木洞山歌的演唱中,间衬是最多的一种衬词形态,且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间衬衬词能极大地丰富正词内容和塑造更丰满的艺术形象,突出歌曲的地域特色及风格化,并为其旋律线条的起伏做有效铺垫与填充。如禾籁《远看小姣打把伞》中就有大量的间衬词句使用。

这首禾籁在没有加入衬词前是完整的七言四句体,其歌词是这样的:“远看小姣打把伞,连路走来连路喊。问你小姣喊啥子,蜂子蜇了我的脸。”加入衬词后变成了:“远看小姣(嘛)(盯到不转眼)打把(的)伞(啰)(大模大样甩),连路走来(嘛)(干妹妹儿)连路(的)喊(啰)(这边弯弯来哟)。问你小姣(嘛)(盯到不转眼)喊啥(的)子(哟)(大模大样甩),蜂子蜇了(嘛)(干妹妹儿)我(哟)的脸(啰)(这边弯弯来哟)。”这首歌由于衬词的加入,生动地勾勒出一位被蜜蜂蜇了的姑娘与其仰慕者的有趣对话,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同时,使得歌曲原本的句式变为不规则句式,使整首歌旋律出现了更大的灵活性与不稳定性,使乐句的结构更丰满。

三、尾衬

尾衬是指在歌曲演唱的结束部分加入衬词进行咏唱的一种手法。尾衬的运用可以延伸音乐结构,使歌曲表达更加淋漓尽致。其具有前后呼应的作用,是对歌词正词的有效补充和进一步渲染。尾衬的演唱在木洞山歌中运用得非常频繁,正词唱完后,歌手往往会意犹未尽地再加上几句拖腔:“呀-嗬-呀-嗬-咗-喂”“哟-嗬-咗”“提-篼-提”等。尾衬的形态多数较为简单,主要在于扩展了音乐的延伸性,增加了尾句的稳定感。如矮腔禾籁《火烧灯笼满天红》(见谱例2)中,歌曲的末尾就加上了“哟—嗬—喂”的衬词。

谱例2:

也有一些木洞山歌的尾衬结构非常长,甚至超过了歌曲正词的部分,这样极具特色的衬句大大拓展了音乐的容量,使山歌的风格更加鲜明,歌曲的结构更加丰满。如高腔禾籁《太阳出来照北坡》中,整个歌曲的正词只有前八小节,后面十小节的大段衬句都是属于尾衬:“(领)太阳(噢哪)出来(哟喂(和)梭二柳郎梭哟喂)(领)照(哟)北(哟)坡(哟嗬喂)(和)(划呀子划呀子嗬喂)(领)(吔嘿禾籁哟、大菊儿花啰喂)(和)(吔嘿禾籁哟、包谷粑儿啰喂)。”在整个第一段歌词中,只有“太阳出来照北坡”七个字是正词,后面都属于衬词。

木洞山歌这种衬词、衬句结构大大超过正词的现象在我国民间音乐中实属不多见的现象,这也是木洞山歌衬词运用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在木洞山歌的劳动号子中,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下,不管是作为领唱的号子头,还是众和的人们,都有大量的衬词、衬句演唱。这些衬词、衬句大多数是铿锵有力的象声词、感叹词,用以统一节奏、鼓舞干劲,协调劳动时的群体力量。如“上水号子”里面的《抓抓号子》(见谱例3)就是大量运用衬词的一首劳动号子。

谱例3

整首号子正词只有“拿起爬、拿下来”六个字,大量铿锵有力的衬词、衬句让我们仿佛身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给听众带来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

综上所述,木洞山歌的衬词内容非常丰富,令人眼花缭乱。这些衬字、衬词、衬句大多数是文字上无实际含义的虚词为主构成的衬托性语句,它们的来源多为木洞人常用的俚语和语气助词。衬词在木洞山歌中的运用也极富变化,常根据歌曲情绪变化及韵脚需要进行自由组合;衬词在山歌中出现的位置也极为自由灵活,它们的运用不仅极大增强了木洞山歌歌词的生动形象化、纯朴的乡野气息,同时也使得歌曲旋律更加丰满,即兴的成分更大,更加凸显浓郁的自由山歌风,体现出木洞人纯朴善良、幽默风趣的性格气质,将听众带入到美丽的田园诗意境中。

猜你喜欢

衬词乐句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衬词在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山歌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茹泣吞悲
——《陈杏元和番》音乐分析
苗山歌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浅析钢琴演奏中乐句划分与呼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