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声乐基础课的教学教法
2015-04-29常艳妮
常艳妮
【摘要】声乐基础课是高等教育音乐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声方法指导的基础课程。由于课程设置的特殊性,因此在课程教学方法上也有别于其他课程。文章探讨了声乐基础课设置的目的及意义,并就该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教法做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声乐基础课;目的;教学教法
声乐基础课是高等教育音乐学专业的一门较强技术训练的主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声方法指导的基础课程。它旨在通过对学生系统的发声训练,促使学生系统掌握声乐艺术的基础理论和技能技巧,对不同风格的歌曲内涵都可以有准确的理解,同时还形成较好的范唱和演唱能力。
一、声乐基础课设置的目的及意义
声乐基础课课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生动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歌唱的兴趣,使学生在声乐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积极乐观的情怀;在于通过对声乐作品情感、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逐步提升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同时,通过对不同国家、民族、时代作品的学习,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歌唱传统、审美趋向、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从而增进对中华民族及其他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大学教育在注重智育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音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尤其是大学音乐课程,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纷纷吸纳各种教学教法将之应用于大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少教育工作者还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探究了大学音乐课堂应采用的有效的教学教法,从而极大提升了大学音乐课的整体教学质量,而声乐基础课作为大学音乐的主干课程,其教学教法受到的关注度自然较高,取得的研究成果也较丰富,下面笔者试图结合自己工作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对声乐基础课教学教法的见解。
二、声乐基础课采用的教学教法
(一)重视教师示范,边教边学的教学方法。为体现学生主体特征,当前大多数课程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课程目标、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围绕学生的活动而展开,教师则退居到次要的地位。但基础音乐教学课的特殊性则决定了其教法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完全为突出学生主体,而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因为基础音乐注重口耳相传,歌唱的技巧和原则只能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才能使学生掌握,如果一味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自己去发现技巧,那么很可能学生穷其一个学期的精力也难以有效掌握一种发声技巧,则课程目标的完成就将流于空谈。因此,基础声乐教学必须要突出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口型了解发声的技巧,通过向学生讲授发声的部位、音色的高低、音阶的长短等掌握歌唱的方法。
(二)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丰富意蕴。大学声乐基础课选择的视唱曲目都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传唱较广的曲目。可以说每首都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意蕴、文化特征乃至打下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深深烙印。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应仅仅只作为该歌曲的简单传唱者,而是应该将该歌曲的丰富内涵介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掌握其文字和旋律下面的东西,去深层次地发掘歌曲所体现的情感状态、时代特征、民族追求、地域特色等,从而为最真实地演绎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一年级歌曲《长城谣》创作于1937年,是潘子农(作词)、刘雪庵 (作曲)为故事片《关山万里》写的插曲,是抗日战争时期风行于大后方的一首抗战歌曲。歌曲苍凉悲壮,不仅抒发了国土沦丧的悲愤之情,而且表达了抵御外侮、勇上前线的慷慨之志,自周晓燕首唱并灌制唱片后,传遍海内外,鼓舞了全国人民及爱国侨胞的爱国热忱,是当时那个时代最让人难忘的歌曲之一。但由于时代已经久远,大多数学生很难真切体会歌曲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就需要教师首先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当时的时代特征向学生解释清楚,在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当时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所饱受的屈辱之后,才能对这首歌所传递出的慷慨悲凉色彩有更深入地理解,也才能更准确地演唱出这首歌,获取感染人的力量。
(三)坚持声情并茂的教学原则。音乐基础课程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和认识自身声音的特点、声部、基本发声状态等问题。同时还要将歌曲演唱时的技巧及注意细节向学生将清楚,此外,教师在做示范演唱的时候,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使自己的情感和作品展现的情绪体验吻合,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状态,提升歌唱的表现力,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四)教学基本采用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和大班课相结合的形式,以个别课为主。其中个别课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由任课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二、三)进行。小组课要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的观摩学习和教师辅导答疑;集体课要在教研室的安排下,教师集体研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大班主要讲授有关声乐理论知识或专题欣赏学习等。
三、结语
总之,声乐基础课是一门声乐知识和演唱实践相结合的技能课,通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声乐的基本技能技巧,而且还要对每节课教学曲目的思想情感、文化特征等意蕴有深入地了解,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基本教学目的。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教学教法,通过各类教学方法的引入,最终达到因类施教、教学相长的目的,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以及唱歌的技巧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丽.试论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师范性特色[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3(07)
[2] 朱惠华。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与专业性刍议[J]. 南昌高专学报. 2011(05)
[3] 陈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体现师范性[J]. 中国高等教育.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