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写音乐史”引发的思考
2015-04-29宋小婉
【摘要】“重写音乐史”这一话题在我国音乐界已经存在了二十余年,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悬而未决。本文针对“重写音乐史”的一些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浅析,希望通过对这些文章的解读,能够更客观的认识到这一课题的现状,对这个音乐界待解决的问题作出更直观的了解。
【关键词】重写音乐史 ;相关文献;现状
一、“重写音乐史”问题的提出背景
“重写音乐史”的最初提出,是香港刘靖之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明确讽刺汪毓和先生所编写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是“中共音乐史”开始的。其实我国近现代音乐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在编著史学书籍过程中会出现问题和疏漏也算是很正常的现象。
如音乐界普遍反映的,关于作者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从而将客观的历史无意识的加入了政治因素,这会导致对共产党的无端赞美,以及对某些音乐家的贡献的淡化,使这门学科失去了客观性;再如,音乐史书籍大量的介绍了突出贡献的人物、作品,而未能对一些音乐活动作出详细的说明,这样会使这门学科失去了全面性,范围变得太局限。
诸如此类的争议还有很多,戴鹏海1988年在《音乐艺术》上发表了《两点质疑 致成于乐先生》一文,在文章中就江文也的“右派”遭遇和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质疑,并且提出重写音乐史的必要性。他认为,重写音乐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惟有这样做,才是符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所一再强调的‘拨乱反正、‘实事求是的精神的”。而在此后,“重写音乐史”便不了了之。
时隔十余年,音乐界又重新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作为编著近现代音乐史的作者之一汪毓和先生,于2002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重写音乐史”问题的几点感想》。文章中指出,针对刘靖之、黄旭东、戴鹏海、冯灿文以及冯文慈在近几年发表的各路意见,他都采取了冷静听取的态度。而在这篇文章中,他也道出了他自己对于这个事件的一些看法。
二、关于“重写音乐史”的各路观点
重写音乐史,是指重写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在通过对音乐界诸多学者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关于重写音乐史还是存在着诸多不同观点。
首先,关于为什么要重写音乐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1)作为编纂史学书籍的作者,需秉持公正客观的政治态度,而近年来问世的近现代音乐史书籍被认为受到了“左”的影响。
(2)史学工作本就是应该不断的更新、改进。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不断会有新的文物出土、新的文献资料被发现,而史学书籍也应该随之而进行更改。
(3)对一些音乐家的评价不够客观。如对一些音乐家的贡献提及的过少,或只字不提,或是提出的是极具负面的评价,使史实颇具个人色彩。
(4)对人物和事件的介绍缺乏开放性。比如对作曲家介绍时很少将个人的创作思想放置在世界同期的文化潮流中去做比较,也没有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做综合考虑,这样单线条的思维方式会对我们认识历史产生局限性。
(5)对底层艺术家的关注过少。
从以上几点简单的梳理可以看出,业内对于音乐史的重写都非常的关注。关于备受争议的 “中共音乐史”这一观点,王军也指出,“持这种观点的人多数是港台学者。此观点的抛出,可能基于两点:一是对“文革”以后大陆史学偏“左”的倾向缺乏公正、客观的认识;二是一直处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体会不到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的合理性”。音乐史的更新,本就是音乐思想的更新。作者在对史实记录编写时,是会不自觉的融合当下社会因素的。在任何一个时代,人们对音乐人物和音乐事件的理解都会不同,若是因此就要下定论认为这是“中共音乐史”,说辞着实有显偏颇。
三、总结
对音乐史书籍的更新,本就是无可非议的。时代在发展和进步,新文物、新资料也在不断被发现,而这却并不足以将整个音乐史重写。究竟是怎样的“重写”才是最合理的呢?音乐史毕竟不是人物传记,也不是音乐事件的专题,若想要将每个人每件事都系统的具体的做出研究,恐怕一本书的分量是远远不够的。梁茂春在《重写音乐史 一个永恒的话题》中提出,重写音乐史包括三个层次:个别重写、局部重写和整体重写。他认为,若是推翻原本的编著而整体重写,以现有的水准是很难做到的,他提倡我们,尽量以修改和补充为主。
每个呼吁重写音乐史的人,对重写的定义都会不同,这是每个人主观意识不同,对史学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何做到使音乐史最公正最客观,我想这并不是通过某一本书籍就可以体现出来的。在现代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不仅仅是因为文物和文献的被发现,而是人们会用更客观和多元的眼光去认识历史。因此在编著音乐史时,也需要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这仅凭某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因此汪毓和先生也多次提出,他希望有更多的历史研究者对音乐史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从而使音乐史不是像木块一样毫无生趣。历史是已发生的事实,不容更改,可是看历史的人却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
虽然“重新音乐史”是一个充满荆棘的过程,可是它的提出已是一次质的飞跃。汪毓和曾在《音乐艺术》期刊上对戴鹏海的质疑作出了回应,对自己受“左”的思想而作出错误论断的行为做了自我批评。这也是为“重写音乐史”作出了良好的开端。我们也期待,音乐史的编写可以更为客观,更为真实,对于不够准确的信息,也能够有人勇敢的提出来。这也是学科能够稳步向前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戴鹏海:《两点质疑 致成于乐先生》,载于《人民音乐》,1988年第11期。
[2]汪毓和:《关于“重写音乐史”问题的几点感想》,载于《黄钟》, 2002年第3期。
[3]李方元:《关于“重写音乐史”的几点思考——历史与教育双重视角的审视》,载于《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4]黄旭东:《应还近代音乐史以本来面目 要给前辈音乐家以科学评价——评汪毓和先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载于《音乐学习与研究》,1998年第3期。
作者简介:宋小婉(1989-),女,汉族,安徽滁州人,文学硕士。单位:山东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专业。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