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深度学习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7-01-19余小兰陈明
余小兰 陈明
摘要:《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与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孤立地储存信息的浅层学习相比,深度学习注重知识学习的批判理解,强调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着意学习过程的建构转化,重视学习的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大力倡导深度学习是提高初中生物学习质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深度学习;目的;启发;实验;迁移;评价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60-01
深度学习,也称为深层学习,是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借鉴了布卢姆认知维度层次划分理论,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创造性地提出的学习方式。虽然不同学者对于深度学习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在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差异性以及深度学习的本质理解上,基本达成了共识。浅层学习认知水平较低,一般只处于"知道、理解"的层面上,要求学生对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描述、记忆或者复制。而深度学习要求实现更高的层次,它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知识整合和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还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问题的解决。可见,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指学习者以高级思维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的教学活动。
1.将原有的知识激活,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知识为出发点开始进行教学,将他们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激活,使他们能够明确新旧知识在某些方面的逻辑关系以及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度学习目的。与生物学科的很多内容息息相关的是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了解的生活实例或已经掌握的日常经验为依据,为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提供帮助。
比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内容,要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的道理,就可举生活实例:新鲜葡萄晒干后会变成葡萄干,原因就是葡萄细胞中的水分子散失到空气中了,而散失的渠道就是细胞膜;人们吃葡萄干会尝出甜味,说明细胞膜没有将细胞中的糖类输送到细胞外。又如《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教师将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展示给学生,然后将其中的不必要条件进行排除,并拿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把课前收集的各种植物的种子图片(花生、黄豆、玉米、绿豆、西瓜子、松子、莲子……)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去感知种子外形的千差万别,但它们都能萌发,长出新的植物体,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结构: 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进行新课作好铺垫,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科学知识,感悟客观规律的存在。显而易见,激活原有的知识离不开排除的过程,而且种子萌发的不必要条件则通过家庭种植等生活经验来判断是光、土壤等,就这样学生加深了所有知识的理解。
2.深度学习过程需要富有启发性
一堂好课必须具备一个好的教学支点,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设计是深度学习的保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以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学生就会以一种深度投入的方式获得认知能力的发展。反之,学生就会以机械的表层的方式理解知识。
以生物课上"光合作用"一节为例,若是老师在黑板上列出叶绿素合成所需的条件,学生们在下面记笔记,相信这样的学习效果并不会很好.相反,如果老师在课上以植物的颜色引出问题,并提出"什么是合成叶绿素的必不可少的因素"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那么学习结果就一定可以非常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老师们正确引导,提出较有深度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是学生学习认识更加深入。
3.重现实验,进行认知体验还原,进行深度学习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生物学教学中,每一个重要概念的提出都有很多的实验在支持着。故而让学生自主实验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还原认知体验过程,进行深度学习。例如,以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探究为例,探究"植物呼吸释放的气体是什么"这一问题,那么在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就可以通过自己建立装置,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收集到气体并进行检验.检验的过程也由学生自己完成,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和带火星的小木棍边,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木棍上的火星熄灭,则确切说明植物呼吸放出二氧化碳.若是澄清石灰水无反应且木棍复燃则说明植物呼吸放出氧气.使用这样的方式教学不仅有趣,还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4.重视学习的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
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对学习情境的深入理解,对关键要素的判断和把握,在相似情境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也能在新情境中分析判断差异并将原则思路迁移运用。
例如,在学习微生物发酵技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制作米酒的活动。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也能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在制作的过程中,为什么将糯米置于旺米上蒸熟?(2)为什么待蒸熟的米饭冷却后再加入酒曲?(3)为什么最后用毛巾将容器包裹起来,放置温暖的地方?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需将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知识进行迁移,举一反三。
5.进行评价与反思
为了使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水平,需要有一套分别监控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评价体系,使整个深度学习的过程都贯穿着评价。例如,学习前要有诊断性评价,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分析与了解;学习中要有过程性评价,既让学生反思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又给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信息,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不断改进;总结性评价是学习结束以后,它可以确定学生的学习过程。此外,深度学习离不开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机,然而一些外界因素如教师、同学的评价也会对学生的深度学习产生影响,因此还应该从其他不同角色来考虑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深度学习是为了迁移所学知识以使实际情境中的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教师需要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过程性评价与质性评价。什么是表现性评价?它是一种新型的过程性评价和质性评价,要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其前提条件就是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表现。因此,与绝笔测验相比,更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深度学习情况的是表现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5、11
[2]孙银黎.对深度学习的认识[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27
作者简介:
余小兰,本科,中学生物二级教师。
陈 明,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