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创造性开发探微
2015-04-29杨晓琴
杨晓琴
【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重点和亮点,将教学资源的创新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并重,有效拓宽了教学思路。音乐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在基础教育中有其教学特殊性。本文以初中音乐教学为例,简单探析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
在教师的传统概念中,课程资源便是教材和教案,教师将其作为课堂实施的标准和界限,也将教学限定在了这个狭小的教室之中,致使教学内容单一、匮乏,缺乏灵活性,课堂活力严重不足。事实上,除教材、教案以外,还要将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能够用以提高学生素质的资源加以利用,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育内涵。基于对课程资源概念的新认识,笔者对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了研究,下面分享研究成果,提供研讨。
一、创造性利用教材
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就曾指出能否创造性使用教材就可看成是“新”“旧”教学的分水岭。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为教学提供了依据,也设定了基本的教学范围。然而,由于教材的普适性,内容的选定是建立在统一的认知标准之上的,没有将学生个体的音乐背景、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兴趣倾向等考虑在内。而且容量有限,只是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典型作品,但这些作品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与周遭环境相结合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
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利用教材。新教材每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设置了多首歌曲,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一两首歌曲重点学习,而对于某些歌曲仅做欣赏,如果有必要,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富有特色、符合教学主题的同类型歌曲与学生一起欣赏、学习,拓宽学习视野,增加审美体验。例如《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彝族民歌,表现了彝族闺娘赶集归来的快乐心情,旋律轻松愉快,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感受浓郁的彝族特色,笔者引入了《瑶族舞曲》作为欣赏曲目,这首作品意境更加优美,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两首歌曲的共同学习让学生对彝族的音乐风格、文化氛围的感受更加强烈。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将音乐学习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舞蹈、诗歌、美术、历史等都是音乐教学的好搭档,让其他学科成为音乐课程资源的有益补充,呈现音乐课程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例如在学习《丝路歌舞》这一单元时,笔者用多媒体演示了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几个重要地区,让学生对西部的风土人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进行重点歌曲的学习,并且在本单元的学习后期,笔者还将《千年敦煌》作为背景音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王维脍炙人口的作品《渭城曲》,在音乐声中感受大漠的荒凉,同时表现出友人相送的离愁别绪。在这一单元,历史、语文都成了音乐学习的好帮手,课程资源得以丰富,教学思路也更加宽阔。
二、着力开发学生资源
学生是音乐学习最活跃的主体,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初中生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音乐学习经验。除在校学习,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外参加音乐辅导班,学习一门甚至是多门乐器,这些学习经验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也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正是有了这些学习经验作为载体,对音乐的认识才能更加透彻。
对于同一作品,由于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情感态度等的不同,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理解,同一首作品对每个学生的触发点可能都不同,他们由此产生不同的想象和联想,但是殊途同归,学生最终都能生发出情感,与作品建立联系,找到共鸣。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彼此交流理解,再选用擅长的方式演绎音乐内涵。由于很多学生都有一项音乐技能,因而他们表演音乐小品、故事等都是信手拈来,教师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课后自主组织排练,利用自己熟悉的乐器对歌曲重新演绎,奏出属于自己的版本。
例如《茉莉花》是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江苏民歌,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突出感受地方民歌的特点,笔者还引入了东北的《茉莉花》,为了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还有请班级一名有小提琴特长的学生当堂演奏《茉莉花》,随后再请学生比较异同。因为有了本班学生的演奏助兴,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从歌曲的速度、情绪、歌词等方面对不同版本的乐曲展开详细的讨论,增进了认识。
三、发掘课外资源
音乐教学本身的活动性和实践性让音乐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而是要从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中找寻教学创新点。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教学从狭小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带领教学走进校园,走进家庭,也走向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融入音乐,享受音乐。
首先,教师、学校要积极为学生创造音乐实践的氛围,用音乐装点校园生活,让音乐成为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学校的支持下,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团队,以学生的兴趣倾向和个人能力为参考,分设为合唱队、音乐话剧队以及各种乐器队,让学生自由参与,并由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帮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排练。为了发挥团队的积极性,教师还需以各大节日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组织比赛和表演,歌咏比赛、晚会表演、知识精彩、乐器比拼等都能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存在于当地的风土人情之中。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艺术,或者是某种唱腔,或者是某种乐器,也可能是某种与音乐相关的表演,将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课程资源融入音乐教学,能够实现初中音乐教学的本土化和个性化,凸显当地教学特色,让学生了解、认识家乡文化,并培养从生活中学习音乐的意识,真正实现教学与生活对接。例如海安花鼓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舞蹈,是海安地区的一大特色,笔者经常将海安花鼓穿插到音乐教学中,教给学生简单的舞蹈动作,鼓励学生配合已学习的音乐编排舞蹈片段。这种舞蹈与音乐相结合、本土与教材共融合的教学方式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更多活力,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初中音乐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让音乐学习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学习音乐,也参与音乐,亲身体会新课改下音乐教学的新鲜和惊喜,爱上音乐,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晓燕,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张玉春,如何挖掘音乐课程资源,中国音乐教育,2005
[3]何军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教育科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