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戏剧教育的意义
2015-04-29邵洁琳
邵洁琳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针对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部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标准的修订,以及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加入的新模块—戏剧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戏剧进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强调了戏剧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独特功能和重要性。最后根据具体的调查与分析,提出戏剧教育的方法初探和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戏剧教育;京剧;教学
一、 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新课程改革
(一)基础音乐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源于20世纪初,经过了一段曲折、迂回的发展历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
尽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目前我过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在音乐学科中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爱音乐,不爱音乐课。具有爱乐天性的孩子们却不喜欢学校里的音乐课。多数在抱怨枯燥乏味的乐理、难懂的乐曲,课堂气氛沉闷。的确,现在很多教师仍然每节课都是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这种固定、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二)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0年1月至6月通过申报、评审,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研制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标准初稿。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9个地区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对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完善。2001年5月,教育部邀请了7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文史学家、艺术家及教育专家对18科课程标准进行审议,专家对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创新给予肯定。2001年7月, 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日前涵盖中小学义务教育18门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研制完成,9月1日起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戏剧教育
什么是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文学、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等形式,并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我国戏剧艺术包括戏曲、话剧、歌剧等。在西方,戏剧(drama)主要指话剧。按作品分类,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分类,戏剧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戏剧的基本特征,可简要概括为:故事性、表演性和综合性。①
三、戏剧教育的必要性及其独特功能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美存在于美的灵魂,艺术就是这美的灵魂的表现,艺术的目的就是教育,不仅是‘智的教育——这是学者的事,不仅是‘心的教育——这是布道者的事,而是整个人的教育。”②戏剧教育正是这样一种“全人”教育,它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在外化艺术美的过程中,促进人由“智”到“心”到整个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改革,应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艺术的兴趣,发展艺术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艺术文化素养,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高中阶段艺术课程和教材的改革应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特点。”③对照这一文件,我们认为戏剧教育完全能发挥其功能,而且比其他形式艺术更为全面。
戏剧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使人的各种感知、智慧与能力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对健全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对学生道德、智力、情感素质的提高,精神境界的净化、升华,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戏剧是一种综合文学、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等形式并由表演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中学生通过初学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戏剧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了解和赏析的阶段,教师从戏剧基础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剧艺术的欣赏之中。进而发展到对戏剧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丰富充实了艺术教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得以升华。
(二)丰富感知、完善人格
戏剧教育可以丰富感知、范导人生。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学家张伯苓认为,学生学习戏剧,能获得一些深刻的人生感悟,从而更好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他曾说:“在戏剧里面可以的做人的经验。会演戏的人将来在社会上必能做事。戏剧中有小丑、小生、老生等角色,如果在学习中学什么像什么,将来在社会上必能应付各种环境。”④
戏剧作为反映并超越日常生活的艺术,无论是观看还是参演,都能丰富个人体验、延伸自我实践,从而促进心智发展的作用。可见,通过学校戏剧教育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更好地认识世界、感悟人生。
四、戏剧教学一般过程与方法
(一)创造音乐环境,营造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写道: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⑤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经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⑥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戏剧的兴趣。在教学中建立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用教师自身的丰富情感使学生处于愉悦状态,让学生乐于主动接受相对陌生的戏剧。使学生对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言传身教”、“按部就班”为引导其自发,自觉,自主的学习。
(二)优化课堂教学,以趣激学
戏剧艺术的教学内容要富有创造性。戏剧艺术是一门集诗,乐,舞以及美术,杂技等多种艺术以表演为主的综合艺术,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种综合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比如在课堂导入时,可以以讲述跟欣赏剧目有关的历史故事,神话人物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欣赏京剧时还可以以模仿简单动作的表演,了解绚丽脸谱色彩的含义和绘制各种脸谱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手段,例如下载,复印有关京剧知识的资料分发给学生;欣赏戏剧音像片,公众京剧的VCD;利用网络教学举办戏剧艺术讲座。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戏剧艺术空间,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其在欣赏的时候充分感受到戏剧体术的独特魅力,从而达到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境界。
(三)欣赏与演唱同步进行
音乐欣赏教学是审美教育是审美教育有力的手段,是造就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音乐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鉴赏水平,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美好的思想情操。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发展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和创造力。⑦
教学过程中要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学生在欣赏戏剧时教师要注重剧情人物介绍,并渗透思想内容,让学生先激起对剧中正面人物的热爱;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看录相、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实际。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只有进入这样阶段,学生的鉴赏力才能得以升华。这一阶段要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例如八年级教材第三单元《梨园金曲》,其中京剧《沙家浜》“智斗”一场;《红灯记》选段,都可根据不同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一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为全方位音乐教学模式。
五、加强戏剧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教材内容编写建议
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中,教育部框定的15首京剧教学曲目,现代京剧唱段数量占据了近2/3,如《穷人的好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甘洒热血写春秋》《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智斗》等。样板戏绝不等于传统京剧,应该适当多选择一些优秀的传统京剧唱段,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
另外,进中小学课堂的曲目,全部选择京剧唱段是否妥当,引起了人们的争议。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静娴认为,被选中的几首京剧传统剧目,有些也比较冷僻。“如《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我也要想一想才知道这是《定军山》中的一段,这远不如《空城记》《苏三起解》等段子更耳熟能详。”⑧苏州市评弹团团长助理盛小云指出,要肯定京剧进课堂的积极意义,但推广传统文化不该独尊京剧。她建议采取“1+N”的因地制宜的模式,“京剧为主,地方戏为辅”,开设戏曲课,向全国中小学推广。⑨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则在本次两会上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传统艺术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议》。茅威涛透露,在浙江,越剧有几十万爱好者,在长三角地区有上千万爱好者。相反,杭州的公园、社区里,很少有人唱京剧,浙江的民间京剧团数量几乎是零。因此,江浙地区的课堂里应教授越剧,而不是京剧。如果只把京剧送进校园,就会削弱其他地方剧种的发展,文化保护需要本土化,因地制宜。
(二)培养教师自身的戏剧兴趣,提高教师自身的戏剧水平
《音乐课程标准》在提升素质及修养中指出:“音乐教学要想让学生感动,音乐教师自己首先要感动,因为只有音乐教师首先走进音乐,学生才有可能走进音乐。”音乐教师的道德品格和艺术修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要想真正以美好的音乐去感染和教育学生,首先教师本人就应该有高度政治思想觉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进入音乐殿堂的合格向导。⑩
要对中学生进行戏剧教育,建设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艺术师资队伍是前提条件。我们一味强调信息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让我们的学生对古老的戏剧失去兴趣,指责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得能力产生了偏差,对现状的改变毫无用处。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通过培养教师自身的戏剧兴趣和提高自身的戏剧素质来带动我们的学生。上海京剧院著名剧作家黎中城说:“京剧进校园要获得长期的成果,应该从师范学校的学生抓起,从现任的音乐课老师抓起。只有这样,京剧课教学才能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今京剧老师的稀缺,要求我们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中学美育的先到工程和奠基工程,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和配需体系。因此,一方面可以继续扩大艺术类院校招生规模,培养中学音乐教师师资;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全社会艺术人才资源,建立特聘教师制度,聘请戏剧表演艺术家,导演,音乐家等作为客座教授,这样既可以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带来新鲜的教育理念。
(三)注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课程标准写道:“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都有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智的平等权利。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六、总结
戏剧课程的设置,被教育专家认为是此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艺术教育的综合化趋势,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现代教育观念,说明音乐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了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 黄爱华, 朱玉林等著:《探索与实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戏剧教育》.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9.
[2] 曹理主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9版.
[3] 胡知凡主编:《艺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