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民初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回顾与思考

2015-04-29张明靖

北方音乐 2015年22期
关键词:清末民初回顾思考

张明靖

【摘要】清末民初(1901—1919)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走向现代化,此时期的社会政治发生了巨变,对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大,美育音乐教育思想的提出、学校音乐教育法规及音乐教材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对中国现代的学校音乐教育影响深远,“以史为鉴可以之先后”,本文拟对清末民初时期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做一回顾并思考,从而为当今的学校音乐教育事业提供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使之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清末民初;回顾;思考

1840年鸦片战争在中国的爆发,叫醒了中国沉睡了几千年的“天朝迷梦”,中国出现了主张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洋务派,他们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以求富求强。他们主张“废科举,兴学校,养人才,强中国”,大量兴办新式学堂,开启了我国官办及民办的学校音乐教育历史。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从1901年开始,在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法规与教材建设以及音乐师资的培养等方面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一时期中,蕴含了丰富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内容,考察和学习此时期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对更好的建设当代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回顾:

一、清末民初音乐教育指导思想

清末时期教育宗旨主要是“忠君、尊孔”,虽然音乐学科在当时学校教育中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能够注意到音乐教育在贯彻教育宗旨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带着浓浓的封建伦理味道,同时也局限在“中体西用”框架里。1911年爆发了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推翻几千年封建王朝的同时,“美育”成为民国时期的音乐教育思想。中华民国成立,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其内容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力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美感教育列入学校教育的宗旨在我国教育史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为今后的音乐教育思想指明了方向。

二、清末民初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法规建设

此时期的音乐教育法规经历了由无到有的过程,涉及面广,有幼稚园、小学法规,中等学校法规,高等学校法规,师范学校法规,女子学校法规,社会教育法规,相对应的课程标准有幼稚园、小学课程标准,中学课程标准,师范学校课程标准,在《小学校令》《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和《中学校令》《中学校课程标准》中,第一次将音乐课作为一个独立科目列入了课表中,音乐课由清末时期可有可无的随意课变成了唱歌课,在《中学校令》中,唱歌课改为乐歌课,并规定一周至少一节,由此可见,音乐课的地位日益上升。

三、清末民初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教材建设

此时期的音乐教材建设主要由留日的学者编著,他们选用的歌曲大都是日本或欧美的曲调并填入中国歌词,教材内容主要是学堂乐歌,如最早出现的音乐教材是1904年由沈心工编著的《学校唱歌集》,歌词内容丰富,有体现爱国主义思想的,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有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歌词内容折射出浓浓的爱国主义色彩,也顺应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了新式学堂的教学发展及需要,一大批热爱音乐的乐歌音乐教育家又积极投入到音乐教材的编写中,如曾志忞于1904年在日本出版的《教育歌唱集》;叶中冷编写的《小学唱歌集》,是包含了歌曲、乐理知识、教学法等内容的音乐教材,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综合音乐教材等。

四、清末民初中国学校音乐教育音乐师资的培养

具有专业音乐水平的音乐教师要数留日或留美的李叔同、沈心工、曾志忞等,虽然留学海外的教师数以千计,但学习音乐的少之又少,大多是没有受到过专业训练的教师,他们有些连五线谱都认不准,他们的水平也就初等水平,普通学校的教学都需要大量音乐教师,没有合格的专业教师就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音乐教学质量,在刚刚起步的音乐教育培养中,对音乐教师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

承。

思考:

一、

此时的音乐教育思想主要是美育,当时所提出的美育教育思想至今受用,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就是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各个时期的音乐教育内容,基本上都包括思想道德、知识技能、体能情感的教育的内容,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就是情感教育内容,即美育。在当代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时,首先要把美育放在首要位置,其次再考虑到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美育教育就是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美的,如何变得美,美育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之学会爱人、爱事、爱生活,而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有基础性,不可为了学习某种技能淹没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够享用终身的还是通过美育教育之后的健全人格。音乐教育思想要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实施音乐文化的传承。

二、

此时期的音乐教材主要是以唱歌为主,所谓的音乐课就是唱歌课,涉及乐理内容甚少,可以说此时期的音乐教材建设还处于一个探索期,教材内容比较单一,也没有明确体现教学目的及方法,音乐教材的曲目大多都来自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曲调都带有浓浓的西化和日化,完全是“旧瓶装新酒”,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如今,目前我国的音乐教材发展趋向成熟,民族音乐在音乐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顺应了“弘扬民族音乐”的课程基本理念,但这些民歌是否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理解,是否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与美,是否能够唱出自己家乡的民歌,是否能唤起学生对家乡及祖国的热爱等一系列反馈性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音乐教材的编写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传承中国及世界的优秀音乐文化,在歌曲的选择上还要注意与社会音乐文化的衔接。

三、

一个国家的音乐师资的高低,衡量着这个国家的音乐教学水平,清末民初时期的音乐师资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直接导致音乐教学水平处于不高不低的“瓶颈”状态,总的原因就是国家不够重视,无怪曾志忞曾感叹道:“音乐之输入吾心世界,于今三年矣,然求一小学校唱歌教师而不可多得”。②当今我国非常重视音乐教师的培养,每年都有大量的音乐人才从音乐学院,出国留学继续深造的音乐学习者也越来越多,中国的音乐已经走出国门,世界音乐一体化的局势已经形成,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成为世界音乐的主体,我国要立足于时代,更要培养出优秀的音乐人才,顺应历史的发展与潮流。

注释:

①俞玉滋、张援:《中国近现代美育论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07页。

②俞玉姿、张援:《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0—1949)》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版 第10页。

参考文献

[1]杨和平、宋莉:《近代化历程中的中国近现代音乐教材建设问题》[J].人民音乐2010、9。

[2]雷达、张玉《关于中小学音乐教材改革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4年第五期。

猜你喜欢

清末民初回顾思考
清末民初文学变革与东北小说的文体构建
城市可持续交通行为研究述评
贴近实践贴近学生创新方法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民初外文报刊《大陆报》对女性思潮的影响
社会意识、诗学、赞助人视角下侦探小说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