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写作论据运用失误分析及解决策略

2015-04-21徐传宝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论据解决策略

徐传宝

摘要:文章从表达方式上选择概括性语言、全方位积累素材、论据与论点要高度契合、论述时不时“点题”、论据运用上做到“摇曳多姿”六个方面,论述了议论文写作过程中论据运用的一些失误之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分析议论文、学习写作议论文的过程中,明确议论文“论据”的运用。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论据;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41-2

学生初学议论文写作,在论据的运用上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如叙述过多,淹没了论点;论据不典型,没有说服力;或是事例重复,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例来论述同一个问题;论据不能说明论点等。那么产生这些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又怎样去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

一、表达方式上选择概括性语言

在初中时侧重于记叙文的写作,而很少涉及议论文,因此进入高中后,学生在初学写作议论文时,在运用论据的时候,经常会详细叙述事例,导致议论的力度薄弱,文章没有太多的说服力。因此在写作时要注意表达方式的选择。

记叙性文体注重从各个方面去叙述、描写,力求以详细的细节表现文章的情感或主旨;而议论性文体是摆事实讲道理,事例是为讲道理,也就是为论述服务的。因此在叙述事例时要用概括性的语言,而不用描述性语言,以求做到论据的简练、典型、有针对性。如广东一考生要论述“现代可以活得精彩,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的观点,运用事例论证如下:这个时代有被十八个路人遗弃的女孩的绝望,也有为素不相识孩子折臂的“最美妈妈”;有载去无数孩子哭声的“夺命校车”,也有让孩子们热泪盈眶的“免费午餐”。就用非常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将四个事例,凝聚在两句话中。语言干净、没有任何废话。

除了表达方式上的选择,还应注意,同一个论据,可以用来论述不同的观点,也是就“一材”可以“多用”,但叙述论据时,其重点不能说明自己要论述的观点,这种情况,下文还会有详细的论述。

二、全方位积累素材

初学议论文写作的学生,论据运用的另一个毛病在于论据不典型,基本上还是摆不脱学生腔,基本上都绕不开自己、朋友、家人的事例,而议论文是为了摆明一个让人信服的道理,要说服人,那么论据就应该有典型性,能说明问题。首先应是真实的事例,其次事例一定要典型,是大多数人都认同或知道的事例。自己、家人、朋友的事例有多大的真实性,只有写作者自己知道,而要作为论据去说明一个观点,显然难以令人信服的。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全方位积累素材,写作素材可以是当代的典型人物及事件,也可以是古代英雄人物及事件;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草根;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物事件,也可以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或者神话故事,还可以是名人名言、著名诗句。如果学生在文章中运用的事例论据是从以上不同方面切入的,那么这篇文章一定会呈现出“摇曳多姿”的状态,为文章添色不少。

三、论据与论点要高度契合

至于论据不能说明论点情况,一般会有这样几种表现:贴标签式;“一材多用”时,论据叙述时偏向另一观点;偏向论点的限定词、或抛开论点的限定词等。

贴标签式如:李白因多走一步,成为诗歌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鲁迅因多走一步,成为一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斗士。这段文字非常牵强附会,按这种逻辑,谁的事例都可以用在论述多走一步的效果。要防止贴标签的现象,就要对所运用论据具体分析,如分析李白、鲁迅分别在哪里多走了一步,才有这样的成效。

“一材多用”时,论据偏向另一观点的情况也非常多。因为同样一个论据,可以用来论述不同的观点。如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可以从莫言的角度出发论述其获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可以从其获奖后的反应论述其淡然的态度;也可以获奖后媒体等对他的热捧,论述要理性消费名人。

“一材”为什么可以“多用”,其原因就在同一个材料的切入点比较多,每个切入点可以论述一个观点,因此在运用论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方面叙述。也就是论据的重点,要能佐证自己的观点。如刘翔以前是练跳高的,李娜以前是练羽毛球的,在他人建议下,后来分析自己的优势特点,最终改变追梦的方向。这则材料就可以作为要听从他人建议、分析自己特长优势、让思维转个弯等论点的论据。当然在具体论述的时候,就一定要围绕所论述观点展开,而其他无关文字都略去。

四、论述时不时“点题”

要解决学生作文时,论据与论点不同步的现象除了上述方法外,还要注意在叙述论据的时候,不时地“点题”。如一学生为论述“面对青山般的困难与挑战,要学会坚持自己的信念”的观点,有下面一段文字:

林书豪曾一度不被看好,经常只能坐在替补席上等待,也曾一度被辞退,无力支付房租,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依旧每天刻苦训练,终于创造了一个“林书豪周”,让自己的名字响彻世界。正是他面对困境,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冲破重重阻力达到成功的高峰。青山遮不住你的努力,只要你学会坚定自己的信念。

这段文字没有突出林书豪“面对青山般的困难与挑战”这个限定条件,后来她修改如下:

林书豪曾一度不被看好,只能把替补席坐穿,甚至一度被辞退,无力支付房租等一座座困难的“青山”,曾重重地压在林书豪并不宽阔的肩头,但面对这些困难的“青山”,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

可以看出在叙述论据的时候,只是稍稍“点题”,就能使论据与论点结合得非常紧密。

五、论据运用上做到“摇曳多姿”

论据的运用还存在一种毛病就是事例重复,即用两个甚至两

个以上的事例来论述同一个论点。这一方面使得文章论述角度非常单一,另一方面淹没了作者的观点,削弱论述的力度。如有学生在论述不吝惜对对方的赞美这个观点的时候,同时运用爱因斯坦与玻尔就“不确定性原则”争执的故事,和当今世界足球领军人物梅西和C罗的强强相争,论述他们在竞争的时候,不忘赞美对方,从而赢得人们赞颂和尊重。且不说他们之间有没有真正地赞美对方,就看这两段文字每段都是将近200字,试想,一篇八百字左右的文章,就这两个事例就占了一半,而且论述的角度惊人的一致,还有多少空间去拓展论述的广度?即使有,又怎能保证论述的深度?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修改呢?简言之,就是要增强说理的成分,减少事例叙述的分量,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可删去一个事例,而围绕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对另一个事例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或是将这两个事例简化,用一两句话来将观点与事例摆出来,然后再加一个事例,让这三个事例形成排比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如下面的文字:

世界需要卑微角落里的无私奉献,看现代雷锋郭明义在平凡岗位散发光热;看乡村医生艾起夫妇在泥泞的山路撑起多少病人生的希望;看德兰修女以瘦弱的双手撑起多少“穷人中的穷人”生存的权利和生命的尊严。这些人就散布在社会的每个角落,他们如此平凡,卑微得如同沧海一粟,却依然在卑微角落无私地奉献,带给这个社会感动,呼唤人性的回归。

这段文字选择了郭明义、艾起夫妇、德兰修女三个事例,极其简练的文字,极好地论述了“世界需要卑微角落里的无私奉献”的论点。论据有广度,同时三个论据并列,也提升了论述的信度。

当然将几个事例并列,论述同一个观点,要注意抓它们的共同点,或经历的共同,或精神品质的一致,然后用简短的文字来总结这些共同点,而且这些共同点,一定要与论点一致。

论据的运用,还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通篇文章就只围绕一个论据来展开分析。对这种现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如果只就一个论据展开分析,很难写出优秀的文章来。一个论据至少从信度上说,说服力不够。但也有例外,2012年天津一考生的习作《热爱生命》就是用“小悦悦”事件一个事例来展开论述的。但这位考生驾驭素材的能力非常强,先是从路人的角度分析,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有短暂的心理斗争和良心挣扎,是否在头脑中蹦出过“这是一条生命”的念头,进而拷问自己会不会和这18个路人一样,成为漠然走开的第19个,还是“像那位拾荒妇女那样,毫不犹豫地伸出托起生命的手”。然后从拾荒妇女角度论述“要对生命尊重”的观点。最后从“18”这个数字,提出“道德滑坡”的概念,进而提出自己的思考:“当‘热爱生命的意义集合里只有对自身生命的珍视,当漠视他人的生命成为一种坦然,或者能给自己的冷漠找出这样那样堂而皇之的理由时,我们是否想过,每个人在他人的眼中都是‘他人,一旦哪一天躺在路边的是你自己,还能指望谁伸出援助的手?”可以说这是“一材多用”的最好诠释,小作者分别从路人、拾荒妇女、数字“18”三个角度去论述,有一定的深度。但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学生是很难做到从不同角度去论述,而且这些角度还必须做到与自己的中心论点契合。因此在运用论据的时候一定要多样化,要做到“摇曳多姿”。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论据“摇曳多姿”的多样化运用呢?

1.论据的角度要多样化。

为了使文章摇曳多姿,论据的来源就要百花齐放,涉及的面要广,如上文说提到的那样涉及到古今中外,有名人也有草根,有现实生活中的也有虚构的文学、影视作品等。但要注意,规避一些热点素材,及已经被用滥了的人物事件,如李白、杜甫、爱因斯坦等人物事件。但如果真的想不到其他素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这些材料并不是不可用,而是要注意,不要详细分析,而是如上文提到的那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与论点相关的内容,最好是能找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类似的事例,以某种固定的句式形成排比句,增强文章的论述力度。

2.论据运用方式多样化。

在运用事例的时候,也要做到摇曳多姿。也就是说,论述的时候,不要每论述一个分论点就详细分析一个事例,而是有变化地运用。有的学生作文,三段论式行文,除了开头结尾两段外,中间三段先摆出分论点,然后每段用一个事例佐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文章且不说太过模式化,每段都是详细分析一个论据,文章给人感觉非常呆板。

可以一个分论点详细分析一个论据;在论述第二分论点的时候,将几个事例并列,形成排比句,佐证自己的观点;甚至还可以事例进行对比论证。如下面的文字:

你说这是一个师德沦丧的时代,范跑跑的偏激言论刺伤了你的心,教师猥亵女童事件屡屡发生。可你有否换个视角,想想在你所谓的“灰暗时代”中,还有这个时代的光明面,那舍身护住学生的谭千秋,那为救学生失去双腿的“最美教师”张丽莉,那主动扎根偏远山区的八零后女教师邓丽,以及那千千万万坚守讲台,任劳任怨的普通教师?他们中绝大多数将自己献身于“传道授业解惑”之中,他们以自己最微薄的力量,诠释师德高尚的时代强音。

这段文字,先破后立,在对比中完成了对观点的完美阐释。

猜你喜欢

议论文写作论据解决策略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突出“重围”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在体育课中设计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第二语言议论文写作综述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
让议论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