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科学构建

2015-04-21徐丹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创新型构建

徐丹

摘要:本文以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概念简介为切入点展开论述,接着简单阐释构建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的重要性,最后从创新教学氛围激活学生心智、创新教学过程凸显学生主体以及创新教学评价提升学生体验三个角度详细阐述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科学构建。

关键词:创新型;品德与社会;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38-1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当作小学生课堂活动的主体内容,枯燥干涩、乏味生硬的教学过程让小学生苦不堪言,小学生对开放式、科学化的课堂教学充满期待,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应运而生,渐渐成为新课改体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

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为基点,通过为小学生构建实践化、生活化、互动化的学习平台实现“全心全意为小学生服务”,让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人,实现小学生的快乐学习、科学发展的目标。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主要包括开放化的教学氛围、主体化的教学过程以及赏识化的教学评价等内容。

二、构建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的重要性

首先,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能够为小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主宰课程学习、实现自主发展的好机会,小学生能够在互帮互助、合作探究过程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其次,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能够通过实现小学生的主体参与提升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让小学生在“同舟共济”和“荣辱与共”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而良好情感体验的获得又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具有推广意义的成功课堂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提供很多实践经验,也有力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

三、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科学构建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1]。

1.创新教学氛围,激活学生心智

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不是进行品德与社会学习的科学方法,只有让小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开放化、个性化、探究化的教学氛围,主动清除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清规戒律的思想束缚,还原小学生天真、快乐、积极的认知状态,让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以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我是谁》的课堂学习过程为例,教师要为小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愉悦的互动平台,让小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畅所欲言中充分展现个性特征和“暴露”自我意识的发展情况,从而帮助教师获得最真实的学生信息,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科学认识自我。

2.创新教学过程,凸显学生主体

品德与社会的课本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课堂学习也要回归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才能实现小学生的高效学习和主动成长。“情境创设是建构主义四大要素之一,建构主义关心学习环境的设计,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远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在具体环境中学习,实现认知和智力及情感的发展”[2]。以五年级(上)第二单元《我学会了与人相处》为例,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非常接近,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学理论的指导,让小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展示学习内容,实现直观教学。教师将小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注意文明礼貌的地方编写为剧本,然后安排具有表演天赋的小学生进行课堂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允许小学生有所改变和拓展,让其他小学生在观看表演中进行课堂学习,最后,让所有小学生展开班级课堂大讨论,一起探究如何与人友好往来。

3.创新教学评价,提升学生体验

虽然小学生的认知潜能还没有开发到极致,但小学生拥有着较强的情感需求,渴望从教师那里获得个人价值的认可和赏识,而传统教学忽略了课堂评价的教育价值,不注意强化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教学过程非常苍白和死气沉沉。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评价中积极实行赏识教育,用饱含“春天般温暖”的“阳光语言”对小学生进行激励和表扬,使小学生获得兴奋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积极主动的良好情绪,实现小学生课堂学习的良性开展。“赏识教育是一种体现着人文关怀的、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旨在通过教育工作者用赞扬、欣赏的方式去发掘、鼓励被教育者自身的潜能”[3],要通过赏识教育实现被教育者的快乐学习和主动认知,推动课堂教学最优化开展。

总之,教师要积极探究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科学构建,实现教师主动作用与小学生主体作用的完美结合,为小学生创设一条人性化、高效化、科学化的课堂学习之路,强化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生活化、实践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小学生的快乐合作、主动学习,让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莫雷,张卫.学习心理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2]王希华.现代学习理论评析.开明出版社,2003.

[3]张婕.赏识教育的内涵及其运用策略.俪人:教师,2013(19).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创新型构建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