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2015-04-16邓明维
邓明维
【摘 要】参与意识是学生主体地位自我意识的内化。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要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文章主要从教学实践或具体操作的层面上,浅谈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着重强调了教师作为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的主观能动性,为其他学科面临同一问题提供一个解决的参数。
【关键词】学生 数学课堂 参与
参与意识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目前我们的教育正在由原来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就成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学校要利用各种学科平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且要让它成为教学目标而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本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参与意识,谈谈自己的想法,仅供参考。
数学课堂同其他课堂一样,都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平台。数学教师应结合本学科教学任务,以开发学生抽象思维为主要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一、采用更加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
数学是抽象思维,因此,数学语言也是抽象语言。抽象语言思维缜密,但听起来枯燥难懂,给人带来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学生甚至是高年级段的学生来说,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要学好数学,首先得克服这一困难。教师这方面有工作可做。数学课上,能将抽象思维转换为具体形象的语言是一个好老师的标志,相对于低年级老师更是如此。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不高,生活经验大都是肤浅的感性认识。有的老师,特别是刚刚从教的老师往往站在成人角度看待孩子,因此带着要求孩子也应有成人一般认知的潜意识走上讲台,其结果可想而知。只有当我们俯下身子看孩子,才知道孩子还沉浸在具象世界,需要我们用孩子喜闻乐见的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打开抽象世界的大门,引导他们进入抽象思维的天地。教师将大量来自生活中的新鲜语言引入课堂,这些贴近孩子的语言,孩子喜欢,易于接受,无疑能吸引孩子的兴趣。
我们知道,如果单独讲数学概念学生会觉得十分抽象,有的学生可能完全听不懂,因此不如借助一些“物件”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这一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先用剪刀剪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模板,然后一个一个的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并讲清每个图形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出教师随机说出的图形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形象地认识图形,也形成了深刻的记忆。
二、课堂玩游戏是最直接最好的参与
除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外,适应低年段学生的游戏可大行其道。它的双向互动特点更加有利于孩子参与,它丰富的肢体信息,能最大程度为孩子接受。比起刻板的传教,不知好多少倍。例如,在“认识零的意义”教学中,一场游戏解决问题:讲台前请上几位孩子扮演位数横列成排,一个较为活泼的孩子扮零。告诉孩子,只要扮零的孩子往谁身边一站,左右边同伴大小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它逞能非要争到最前头,却反而什么也不是。孩子于嘻嘻哈哈的玩乐中认识了零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在讲解《分式的运算》这一重要数学知识时,可以采取“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方法。先考考学生:“前面一堆草,后面一堆草,你看到了什么花?”有个别同学找到了答案是梅花(没花),此时学生的思绪一下被调动起来了,接着再问:“前面一堆野草,后面一堆野草,你看到了什么花?”此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野梅花(也没花)。此处应该给学生鼓励或夸赞,最后以此游戏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式加减法。借此游戏的道理来告诉学生该内容的学习可以对比分数的加减法来学习,就十分轻松了。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学,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指引,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三、给学生获得成功满足的体验机会
成人都很现实,讲究功利。其实学生、孩子也都很现实,讲究功利。学习获得进步、取得成功,是他们最大的功利。抓住这一心理特点,聪明的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为他们创造无数个机会,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其中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最好的助手。如果数学老师是兼班主任的最为有利。比如,定期的班会上,拟些知识性强、富有生活情趣、难易层次不同的相关数学题目或问题,以猜谜、抢答、比赛等形式组织活动,效果显著。在这里,老师注意力特别要放在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身上,鼓励他们参加较为简单问题的探究,给他们创造心理满足的最初机会,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还有,平时课前课后提出一些好奇而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带回家揣摩,养成学生学以致用的好习惯,而这个“好习惯”的内在表现就是强烈的参与意识。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教师角色转为管理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改变了以往师生的从属关系。以上的一些教学实践和做法正是角色转换后取得的。总之,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理论上,业内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但实践的还不够,需要同行同仁继续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化桥.中学地理开放式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D]. 辽宁师范大学.
[2]许海波.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思考能力的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8.
[31]袁静.无奈者的越轨——对上海市三峡外迁移民生存策略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
[4]张佑林. 江浙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