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心通脉方研究述评

2015-04-16郑景辉

吉林中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述评

养心通脉方研究述评

郑景辉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摘要:养心通脉方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运用“扶养心气,和通血脉”之法治疗胸痹心痛的有效名方,现在已经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目前多位学者已经在临床疗效评价、基础机理方面开展研究,发现临床方面治疗冠心病心血瘀阻证、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伴胰岛素抵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在机理学方面发现养心通脉方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血管再生、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缺血心肌的修复等功能,并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了其作用的相关蛋白。

关键词:养心通脉方;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述评

DOI:10.13463/j.cnki.jlzyy.2015.02.028

中图分类号:R289.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3-5699(2015)02-0187-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605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102595);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合1347004-26);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13GXNSFAA019126);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S201308-01)。

作者简介:郑景辉(1976-),男,医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研究。

收稿日期:(责任编辑:赵玉芝2014-07-15)

Review on the study of Yangxin Tongmai Formula

ZHENG Jinghui

(Ruik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11,China)

Abstract:Yangxin Tongmai Formula is a famous decoction to “support frame of mind,effective blood and veins” in the treatment of chest stuffiness,it was discovered by Chinese medicial scientist Mr.Qin Bowei.Nowadays,people had extracted the effective component to make the active principle region of Yangxin Tongmai Formula (apr-YTF).At present,many scholars have researched i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evaluation,mechanism and others aspect.The clinical research find that the formula has good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blood stasis,hyperlipidemia,hyperlipidemia and insulin resistance,can effectively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biochemical markers.In the mechanism research find that it can improve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increase coronary blood flow,promote angiogenesis,mobiliz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volved in the repair of ischemic myocardium and other functions,and through its proteomics discovery effects associated proteins.

Keywords:Yangxin Tongmai Formula;active principle region of Yangxing Tongmai Formula;review

养心通脉方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运用“扶养心气,和通血脉”之法治疗胸痹心痛的有效名方[1]。其中人参、桂枝补益心气,温通血脉;生地黄滋阴生津,和通气血;丹参活血养血、宣通经脉,佐以泽泻利水渗湿,化其痰浊而补阴。在多年临床运用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已经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达到了量少效专的成效,现将养心通脉方的研究进展述评如下。

1临床研究

1.1养心通脉方治疗心绞痛袁肇凯等[2-3]早在1989年就开展的养心通脉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发现其对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1.7%,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达61.1%,中医症状总积分值减少49.4%,尤其是各项指标的远期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复方丹参片组。周秀梅[4]、袁肇凯[5]等进一步对其作用机制开展了初步研究,发现养心通脉片抗心绞痛的机制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1)增加心脏每搏出量、心输出量,提高心搏指数和大动脉的顺应性,降低外周阻力,提示在不增加心率和心肌耗氧量的情况下,能增强心脏泵功能,增加冠脉血流量。2)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从而改善病人血液的高凝状态,对于防治冠状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是有作用的。3)降低患者血清血脂含量,降低血糖含量,从而防止脂质在动脉管壁及红细胞膜上沉积,阻断冠脉血栓形成的环节,阻止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和发展。

1.2养心通脉方治疗高脂血症简亚平等[6]对养心通脉方的降脂作用开展临床研究,与绞股蓝总苷片比较三酰甘油平均下降0.89 mmol/L,下降率为32.6%;总胆固醇平均下降1.31 mmol/L,下降率为19.1%,与此同时,血糖也平均下降2.11 mmol/L,血压平均下降1.80/2.11 kPa,表明本方对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压的紊乱有全面的调节作用。简亚平等[7-8]又在高血脂病的基础上,筛选了对痰瘀互结证和老年气虚痰瘀互结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同样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效果,并且还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养心通脉方治疗血脂异常伴胰岛素抵抗胡志希[9]、袁肇凯[10]等对高血脂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进行的研究显示,养心通脉片降血脂的同时,空腹胰岛素和体重指数显著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增加,改善IRS甲襞微循环的指标方面与二甲双胍片疗效相当,而养心通脉片在降脂方面疗效较优。黄献平等[11-12]对其机制初步研究显示,治疗后养心通脉片组和二甲双胍组比较,IRS病人高亲和力红细胞受体的结合胰岛素位点数EIR-H和低亲和力红细胞受体的结合胰岛素位点数EIR-L均有明显提高,养心通脉片和二甲双胍对IRS患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提高ATP酶活性、降低(Ca2+)含量、抑制Ca2+超载、对抗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使细胞功能得到保护有关。卢芳国等[13]研究显示,养心通脉片组病人服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C-myc基因、PDGF-Am RNA的表达水平与服药前比较明显下降,其中C-myc基因mRNA表达下降的幅度大于二甲双胍片。认为养心通脉片能通过改善机体胰岛素敏感性,抑制C-myc基因mRNA的表达,而下调PDGF-Am RNA的表达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防止IRS的发生、发展。

2有效成分研究

陈清华[14]、黄献平[15]等在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各有效成分部位的有效剂量配伍抗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已研制成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ctive principle region of Yangxin Tongmai Formula,apr-YTF)。apr-YTF是由养心通脉方中提取出人参皂苷、丹参酮ⅡA、总生物碱、人参多糖、复方多糖、总挥发油等有效部位。通过对其中“起主要作用有效成分部位”“主要与次要有效部位交互作用”及“各有效成分部位的有效剂量配伍”等抗心肌缺血的系列研究,进而确定的“最佳有效成分部位”。它较之原复方富集了有效成分,在依据充分,基础研究深入,经动物及临床实验证实有效性的前提下,有效部位组方可减少服用剂量,提高疗效,更好更直接地发挥中医方药中有效物质的药理活性作用、有利于中医药的现代化。

3实验研究

3.1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抗心肌缺血陈清华等[16]探讨了apr-YTF各有效成分部位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心电图J点位移有纠正作用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袁肇凯[17]、韩景波[18]等探讨了养心通脉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冠状微循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养心通脉组能明显改善缺血部位心肌毛细血管墨汁灌流数,心肌组织MDA含量下降,Na+-K+-ATPase、Ca2+-ATPase活性均提高,血清CK水平下降,心肌组织NO的含量升高,血浆6-K-PGI2/TXA2平衡亦得到改善。

3.2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袁肇凯等[19]观察养心通脉方含药血清对心脏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率、迁移率、成管率的影响,结果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结构形成”不同环节,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生成。莫莉等[20-21]观察了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含药血清对CAM模型鸡胚存活情况、CAM标本形态、CAM血管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养心通脉方与bFGF一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且YTⅡ作用与bF-GF作用相当,优于麝香保心丸。

3.3养心通脉方对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王东生等[22]的实验研究显示,养心通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有明显的降脂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功能,能消退斑块并维持主动脉组织结构及功能,使细胞凋亡趋于正常。胡志希等[23]研究发现,养心通脉片通过影响斑块面积、bFGF表达和新生血管数来有效地逆转或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杨涛等[24]发现养心通脉片在兔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后,通过影响VEGF和新生血管的表达来有效地逆转或消退AS斑块。黄献平等[25]研究发现,养心通脉片能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保护与修复内皮细胞功能,同时也有稳定斑块不致脱落的作用。其机制与Cyclin E和CDK2表达增加有关[26]。

3.4养心通脉方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胡志希等[27]观察了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 resistances yndrome,IRS)大鼠血液流变学及IS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认为养心通脉片在改善IRS大鼠血液流变学及IS方面明显优于二甲双胍片。黄献平等[28]对养心通脉片对IRS大鼠模型胰岛素受体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IRS时,胰岛素受体浓度及亲和力均有明显下调,养心通脉片对EIR的上调作用明显优于二甲双胍片。卢芳国等[29]研究发现,养心通脉片对主动脉细胞凋亡及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明显优于二甲双胍。谢梦洲等[30]研究发现,养心通脉片对肝糖元和肌肉三酰甘油的调节优于二甲双胍片。增强葡萄糖代谢的氧化途径和改善脂质代谢可能是养心通脉片提高IRS胰岛素敏感性途径之一。

3.5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影响郑景辉等[31]研究发现,apr-YTF在体外能诱导BMSCs向心肌方向转化,功能蛋白titin、MHC、Cx43的表达增高,GATA-4m RNA表达增高,黄献平等[32]同样的方法发现其心肌肌丝蛋白(Desmin)的表达增高。李勇华等[33-34]探讨了apr-YTF对梗死心肌细胞因子分泌、血管新生及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的影响,发现apr-YTF能促进Ⅷ因子、Flk-1、VEGF、bFGF的分泌,促进血管新生,促进大鼠外周血MSCs归巢于急性梗死的心肌,有利于急性梗死心肌的修复。袁肇凯等[35]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后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用apr-YTF干预,结果发现apr-YTF组的LVSP、LVEDP、+dp/dtmax、-dp/dtmax均有显著改善,心室肌瘢痕面积显著减小,心室肌毛细血管数、心肌边缘区和外周血液CD34+染色阳性细胞数、心肌梗死边缘区中Brdu与cTnI双染阳性细胞数及Ⅷ因子、Flk-1、VEGF、bFGF的表达均显著增加,提示apr-YTF能促使BMSCs动员入血、定向归巢并转化为心肌细胞,且优于rhG-CSF,是一种良好的BMSCs动员剂。

中药及中药方剂成分复杂,单味药材就是一个化学分子库,复方更是多个化学分子库的集合[36]。疾病与证候是复杂的生物系统,如何进行中药及中药复方的科学基础与特色内涵研究,并推动中医药的创新,一直是中医药界多年来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37]。虽然并不是所有中药或中药复方的化学分子都是治病的有效成分,但是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各成分之间通过网络化作用,涉及到分子、细胞、组织、器官、整体多个层面,从转录、翻译、修饰、受体、配体、递质、酶等各个角度发挥作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对于养心通脉方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但是由于中医药作用具有“多因、多效、多靶点”的特点[38-39],养心通脉方的研究亟待从系统生物的角度出发,从“整体的、联系的”层面对于apr-YTF的机制作出解释,对于发现BMSCs药物作用靶点、基因转录、蛋白翻译的调控机制及其制剂现代化和后期的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208.

[2]袁肇凯,周泽泉,范福元,等.养心通脉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8,9(1):19-23.

[3]袁肇凯,周泽泉,范福元,等.养心通脉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98,25(2):67.

[4]周秀梅.养心通脉方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2):20-21.

[5]袁肇凯,周泽泉,范福元,等.养心通脉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2):110.

[6]简亚平,袁肇凯,张湘东.养心通脉片与绞股蓝总甙片治疗血脂异常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比较[J].新中医,2012,44(1):27-28.

[7]简亚平,袁肇凯.养心通脉片治疗血脂异常32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1,52(10):862-864.

[8]简亚平,袁肇凯.养心通脉片治疗老年血脂异常(气虚痰瘀型)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1,43(7):36-37.

[9]胡志希,袁肇凯,黄献平,等.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血脂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4(4):35-38.

[10]袁肇凯,黄献平,卢芳国,等.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5,16(6):427-429.

[11]黄献平,袁肇凯,卢芳国,等.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病人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7):373-375.

[12]黄献平,袁肇凯,卢芳国,等.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红细胞膜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12):12-14.

[13]卢芳国,袁肇凯,黄献平,等.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外周血单核细胞C-myc和PDGF-AmRNA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8):442-444.

[14]陈清华,袁肇凯,黄献平,等.养心通脉方起主要作用有效成分部位抗心肌缺血的作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2):169-171.

[15]黄献平,袁肇凯,陈清华,等.养心通脉方主要与次要有效部位交互作用抗心肌缺血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13):2505-2507.

[16] 陈清华,莫莉,袁肇凯,等.养心通脉方有效成分部位抗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1910-1913.

[17]袁肇凯,曹金枝,黄献平,等.养心通脉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冠状微循环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12):715-717.

术后复发与年龄、肿瘤直径、血管包裹程度、手术切除程度等有关(P<0.05),与性别、肿瘤质地、病理分级、肿瘤形态、是否脑干水肿及术前KPS评分无关(P>0.05),见表1。

[18]韩景波,赵海顺.养心通脉方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陕西中医,2008,23(11):1554-1555.

[19]袁肇凯,莫莉,黄献平,等.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脏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8):1405-1408.

[20]莫莉,袁肇凯,黄献平,等.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促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54-56.

[21]莫莉,黄献平,袁肇凯,等.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9,20(4):315-319.

[22]王东生,袁肇凯,黄献平,等.养心通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痰瘀”病理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4,45(12):937-940.

[23]胡志希,袁肇凯,杨涛,等.养心通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白兔斑块面积、bFGF表达和新生血管数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10):886-888.

[25]黄献平,袁肇凯,杨涛,等.养心通脉片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6):27-29.

[26]黄献平,袁肇凯,杨涛,等.养心通脉片对家兔动脉硬化血管中细胞周期蛋白E及其依赖性激酶2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6):584-586.

[27]胡志希,袁肇凯,黄献平,等.养心通脉片对IRS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5):255-257.

[28]黄献平,袁肇凯,卢芳国,等.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大鼠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3):220-223.

[29]卢芳国,袁肇凯,黄献平,等.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大鼠主动脉细胞凋亡及肌动蛋白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4,22(8):1434-1435.

[30]谢梦洲,袁肇凯,黄献平,等.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大鼠肝糖元和肌肉甘油三酯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5):278-280.

[31]郑景辉,李勇华,王丽萍,等.不同血清微环境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4):2497-2502.

[32]黄献平,袁肇凯,郑景辉,等.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23(4):427-430.

[33]李勇华,郑景辉,袁肇凯,等.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梗死心肌细胞因子分泌,血管新生及动员BMSCs归巢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5):514-516.

[34]李勇华,袁肇凯,郑景辉,等.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动员心肌梗塞大鼠MSCs归巢及对心功能和病理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9):2167-2170.

[35]袁肇凯,黄献平,李勇华,等.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大鼠梗死心肌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9):2321-2325.

[36]周奎龙,何叶博,王志恒.系统医学是中西医结合的新途径[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5):938-940.

[37]胡秀华,王如峰,赵丕文,等.现代生物学发展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2):195-197.

[38]吴小秋,刘志龙.中医证候的系统生物学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3,33(1):12-15.

[39]QIU J.Traditional medicine:a culture in the balance[J].Nature,2007,448(7150):126-128.

猜你喜欢

述评
河套文化研究现状述评
政策执行网络研究述评
国内职业高原(2002—2016)研究进展与述评
近年来群众路线理论研究述评
嵇康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