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

2015-04-16盛叶,张琪

吉林中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作用机理动脉粥样硬化针灸疗法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

盛叶1,张琪2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46;2.常州市中医院心内科,江苏 常州 213003)

摘要: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在改善症状、提高疗效方面具有优势。从作用机理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进行了简要论述。近几年国内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献报道,临床研究领域主要体现在对中医治法的研究上,实验药理方面则以调控脂质代谢为主,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相对较少。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疗法;针灸疗法;作用机理

DOI:10.13463/j.cnki.jlzyy.2015.02.012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3-5699(2015)02-0141-03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

作者简介:盛叶(198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学、心血管病研究。

收稿日期:(责任编辑:王丹2014-08-29)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with TCM

SHENG Ye1,ZHANG Qi2

(1.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46,China;

2.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CM Hospital of Changzhou City,Changzhou 213003,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with TCM has certain advantages in relieving symptoms and enhancing the curative effect.This essay reviewed the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with TCM from the mechanism of action.In recent years,domestic on atherosclerosis has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In the areas of clinical resear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research on the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harmacological aspects is based on the regulation of

lipid metabolism,while the study on anti atherosclerosis is relatively less.

Keywords:atheroscler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mechanism of action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多发性血管内膜病变,最易累及冠状动脉和脑动脉,是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高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血脂代谢异常最重要。中医在治疗高脂血症时多从痰湿、瘀血出发[1],从遗传角度发现痰湿、瘀血体质者又容易出现脂质代谢异常[2]。“痰、瘀”之病机贯穿于病程始终,治疗上注重“祛痰化瘀”,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3]。

1中医药作用机理的研究

1.1调节脂肪代谢的关键酶此类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是鼎盛时期,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减少,但仍有零散报道。吴符火等[4]证实养心草胶囊呈减少趋势可以提高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和脂蛋白脂酶(LPL)的活性,其机理是提高载脂蛋白A1(apoA1)浓度来激活LCAT和LPL。

1.2对脂蛋白受体的介导作用近年来关于该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向脂蛋白受体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发展。陈民等[5]发现补益肝肾作用的中药复方可以有效下调大鼠肝细胞高密度脂蛋白(HDL)受体SR-BI基因表达及蛋白表达、上调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蛋白表达、抑制肾脏组织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受体CD36蛋白表达。罗先钦等[6]用山楂总黄酮给复合因素致脂肪肝大鼠模型灌胃,取肝左叶用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LDL-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发现山楂总黄酮能够增加肝组织LDL-R mRNA和蛋白的表达。

1.3改善血小板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性质对血小板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性质的研究是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二三十年间的研究热点。王婕等[7]总结文献研究发现某些中药有效成分对降低血小板黏附性作用显著,如白花丹参、川芎嗪等,另一些则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如白芍总苷、滇丹参等。除此,中药还具有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钙拮抗作用,影响膜糖蛋白等不同作用。

1.4抗氧化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内皮功能损害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首要和最早环节,内皮功能学说已逐渐超越损伤-反应学说,为学术界所认可。而内皮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故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抗氧化等作用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是近年来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焦点之一。

白静丽等[8]发现化纤通络颗粒能够提高SOD和GSH-PX活性及降低MDA含量。吴大梅等[9]报道应用野葡萄根、猕猴桃根能明显降低血脂,提高大鼠血清中的NO水平并降低ET的含量。肖胜等[10]发现通心络胶囊能够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ox-LDL的水平,改善血脂代谢障碍,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1.5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平滑肌细胞是组成血管壁的重要成分,调节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同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细胞间质。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是抑制其增殖的重要机理之一,近年来通过调节平滑肌细胞凋亡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张凤瑞[11]报道了丹酚酸B通过抑制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且呈剂量依赖性,提示丹酚酸B可能是丹参抑制VSMC迁移的效应位点。宋鲁成等[12]发现红花可以显著促进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作用,对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VSMC过度增殖具有重要意义。

1.6对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黏附分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血液中可溶性黏附分子的水平更是与疾病的程度及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抑制黏附分子及其介导的黏附作用有望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又一重要靶点。郭杨志等[13]报道调脂通脉颗粒可以降低血清三酰甘油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sVCAM-1)水平,从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俞丽华等[14]发现益气活血方、镇肝熄风汤、星萎承气汤3种不同功效的中药复方均可抑制sICAM-1蛋白表达。

1.7抑制内脂素的分泌内脂素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目前中医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15],内脂素与易损斑块形成、血管新生、血管炎症、内皮功能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变性等密切相关。张代娟等[16]观察发现青心酮延缓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的机制是抑制内脂素的生成,但未阐明内脂素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

1.8对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随着对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研究深入,对其基因水平的研究是今后研究的趋势。中医药对这方面的研究最早是陈可冀院士[17]研究血管通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血管壁PDGF-A、B及其相关基因c-myc表达的调控。近年来中医药对基因水平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药物作用机理层面,以逐步向疾病的病理方向发展。王东生等[18]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运用RT-PCR法动态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现基因c-myc、PDGF-A、c-fos、Bcl-2 mRNA均随着由“痰”到“瘀”的变化而呈递进关系,而p53 mRNA表达则随之下调。

2结语

全文介绍近几年国内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对中医治法的研究上,实验药理方面则以调控脂质代谢为主,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介绍了近几年来中医药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其中不乏经过长期研究工作,从临床研究到分子基因水平都比较系统、比较完善的研究。但仍有不足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研究虽多,但相对应的基础研究比较匮乏;2)大多数基础研究缺乏深度和系统性;3)研究的对象,即临床方药,大多为专家的临床经验,研发过程缺乏规范性。这为今后进一步应用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加快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及机理研究留下了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昌炳如.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与治疗探讨[J].中医研究,2005,18(8):3-5.

[2]邓小敏,唐丽丽,陆斌.痰湿体质人群血脂水平调查及体质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4):432-433.

[3]王洋,雷燕.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2,2(9):54-56.

[4]吴符火,刘雪梅,郭素华.养心草胶囊调血脂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2):131-134.

[5]陈民,陈欢雪,苏林.中药复方对高脂大鼠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2):369-371.

[6]罗先钦,黄崇刚,伍小波,等.山楂总黄酮对复合因素致大鼠脂肪肝模型脂质代谢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草药,2011,42(7):1367-1373.

[7]王婕,郭利平,王怡.中药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08,27(11):893-896.

[8]白静丽,姜海燕,刘庆彬.化纤通络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水平及羟脯氨酸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2):210-211.

[9]吴大梅,万安霞,杨长福,等.野葡萄根、猕猴桃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等影响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83-84.

[10]肖胜,肖劲松.通心络胶囊对血脂的调节作用及其对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3,33(1):41-43.

[11]张凤瑞.丹参和丹酚酸B对脐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1):3113-3114.

[12]宋鲁成,沈军.红花对AngⅡ诱导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31):26-27.

[13]郭杨志,杨惠民,姜洋,等.调脂通脉颗粒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脂及sICAM-1、sVCAM-1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3):583-586.

[14]俞丽华,王键,陈业农,等.3种中药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内皮生子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6):1544-1546.

[15]吴晓军.内脂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1):74-76.

[16]张代娟,刘同美,刘江月,等.青心酮对ApoE缺陷小鼠及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内脂素表达和分泌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1):1623-1627.

[17]李静,陈可冀,张靖溥,等.血管通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壁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B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33-35.

[18]王东生,袁肇凯,黄献平,等.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痰瘀”病理演变与相关基因表达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5):650-653.

猜你喜欢

作用机理动脉粥样硬化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在院前急症救治中的应用
便秘不想吃药?试试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媒体关注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甲状腺内注射奥曲肽治疗Graves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分析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脑小血管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益生菌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