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辽代墓葬壁画形制及风格
——以库伦旗辽代墓葬壁画为例

2015-04-11兰中英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关键词:墓道库伦契丹

兰中英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浅析辽代墓葬壁画形制及风格
——以库伦旗辽代墓葬壁画为例

兰中英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辽代墓葬壁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30年代。80多年的时间里,辽代墓葬的不断发掘为辽墓壁画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考古资料。目前发掘并存有壁画的辽代墓葬遗址已超过80多座,其中大部分遗址分布于我国北方内蒙古、河北、辽宁等地及其周边地区。大量存在的墓葬壁画为考古学者还原辽代时期契丹民族的生活习俗及丧葬形制提供了真实而宝贵的图像资料,同时也为深入研究辽代契丹民族的艺术风格及绘画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对辽代墓葬壁画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契丹民族文化,深入认识辽代绘画艺术及工艺美术的发展。

辽代;墓葬;壁画

一、辽墓壁画的分期及其基本形制

辽代墓葬壁画是辽代贵族墓葬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布局和其存在时期的墓葬形制与丧葬习俗密不可分。在辽统治时期内,由于其与中原宋王朝的沟通不断加强,并大量吸收了相对先进的中原文化,这些因素的影响大量反映在辽代的墓葬形制和壁画内容当中。从时间角度分析辽代墓葬壁画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和辽代墓葬形制分期基本一致,基本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辽代早期的墓葬多具有显著的游牧民族特色,这主要表现在丧葬用具和墓葬形制上。早期的辽代墓葬形制十分简单,多为单室墓,内部没有装饰,贵族墓多为砖石墓。发展至辽代中期,由于与中原地区交往的日益频繁,文化与艺术开始相互融合,中原地区繁复的丧葬习俗和墓葬形制对契丹民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目前发现的辽代中期墓葬,如陈国公主墓、辽永庆陵等墓葬中,可以发现辽代墓葬形制从这一时期已开始从简单走向复杂。墓室结构开始出现多室的大型砖石墓。葬具及墓室都出现了装饰内容,题材多为契丹人的游牧生活,内容丰富多样,构图和表现内容与墓室布局相一致,墓室内顶部还出现了北斗七星等星宿图像。棺床和棺椁都出现了装饰性绘画,内容多寓意吉祥,表现墓主人生前生活地位。如辽代中期陈国公主墓,其处于辽代墓葬壁画风格形成发展的过渡时期,壁画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通过一人一骑来表现契丹民族的游牧生活,没有背景渲染,也没有描绘其他事物以协调各部分内容的链接,因此导致画面的整体感较弱。从整幅壁画描述的内容和方式,我们不难发现其只是单纯地表现并没有赋予绘画生命力。庆东陵是辽代墓葬壁画研究引起世人关注的起点,庆东陵与陈国公主墓一样同属于辽代中期,是仿木结构的七室砖墓,保存非常完好。内部壁画虽较陈国公主墓更为丰富,但是构图依然简单,从技巧上而言对空间的处理还显得不够成熟,纵横深度,上下空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但壁画基本风格正趋向成熟。发展至辽代晚期,由于战火不断,社会经济衰退等因素,等级制度对墓葬形制的约束力已逐渐削弱,这一时期的墓葬形制一般由墓主人的财力所决定。辽代晚期辽墓内的壁画基本风格基本形成,所绘内容情节丰富,画风精美,与中期壁画相似,也用大量篇幅描绘了契丹人所喜爱的游牧生活的繁华景象。同时在墓门等部位也有描绘寓意吉祥的门神等题材的内容。

二、库伦旗辽墓壁画的形制与风格

据目前考古研究发现,库伦地区辽代墓葬共有八座,相对保存比较完整的有六座,这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发现的辽代墓葬中壁画内容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为宏大的墓葬群。同时也是目前发现的规模较庞大的辽代贵族墓葬群。据史料记载,辽统治时期的等级制度十分森严,因此对于墓葬形制的要求也相当严苛。据《辽史》记载:“辽之秉国钧,握兵柄,节制诸部帐,非宗室外戚不使。”①“辽之共国任事,耶律、萧二族而已。”②结合从库伦墓葬群发掘出的墓志及其墓群的墓葬形制、内容和墓群地势位置基本可以推断为辽代贵族萧孝忠一系。

库伦辽墓中的八座墓葬只有三号墓的墓室发现一副侍女形象的残留壁画,在一号墓的天井处有壁画残留,六号墓的墓门处有壁画。其他五座墓葬除了墓道外都没有发现壁画。库伦辽墓中墓道最长的达30米,最短的也有11米。因此,墓道壁画是库伦辽墓中最具有代表性,最有研究价值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研究辽代时期契丹民族生活习俗和风俗特征,还原历史的最佳的图像资料。自北魏开始已经有大量墓葬以长墓道为特征绘制壁画,如宁夏、河北、山西等地的考古发现③。库伦一号墓相较之前的陈国公主墓和庆东陵的壁画,无论人物形象还是构图都更加丰满完整。

(一)库伦旗辽墓壁画的构图方式与绘画技法

作为辽代晚期墓葬的代表,库伦一号墓的墓道壁画对于空间感的处理已经十分成熟巧妙,这种技巧在其他几号墓中都有所体现,但因库伦一号墓的墓道壁画为墓群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故以其为例进行说明。库伦旗辽墓其中编号为M1的辽墓是辽代晚期典型的墓葬形制,整个墓葬规模庞大,结构复杂。一号墓的壁画组成主要以墓道壁画为主,壁画之间的布局形式以墓葬内的墓室结构加以区分。由于墓室内各部分结构不同,从而为壁画的表现提供了丰富多变的形态,墓室中的任何一种建筑因素都可以成为壁画创作者的表现手段,创作者可以根据墙面的实际状况设计画面构图和描绘相关内容。库伦一号墓墓道全长20余米⑤,墓道的两侧描绘了贵族出行时车马仪仗的宏大场面,其中穿插以松林,加强了画面之间的关联,由于画面整体规模较大,如果单一表现会使得画面僵硬,缺少生命力,所以画面的整体布局显得尤为重要。辽代晚期,艺术家们对大型墓葬壁画的创作能力已经基本成熟,并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绘制技法,对画面的结构和内容的安排已能兼顾并且能够以形传神。库伦辽墓墓道壁画基本延续了唐代“一元化”的布局⑥,在这个像卷轴一样的巨大空间中,艺术家以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给人纵横交错的感觉,使画面整体感愈发强烈。在墓道空间中,观者无法站在一个位置上看到全部的形象,于是就形成了多视角、多视点的空间流动形式。创作者采用一种散点透视、视平线逐渐提高的办法⑦。库伦墓道壁画与传统的卷轴画在画面处理上类似,这是辽代墓葬壁画的一个重要的绘画形式特征。

晚期辽墓的大型壁画多以组合的形式出现,画面之间以人群或物体连接,如在一号墓的南壁出现了卧着的骆驼、与北壁相同的人群和车马。而北壁则是用方斗、人群、旗鼓等来衔接和穿插以暗示其空间的属性。这样的布局不仅可以连接画面,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而且可以使构图疏密有致,不至于因为表现内容过多而使整体画面显现得过于呆板。这种表现空间的成熟技法是辽代晚期墓葬壁画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库伦旗辽墓的艺术风格及其表现内容

辽代的墓葬壁画带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题材基本都是有关契丹民族的生产、生活及其风俗习惯的,描绘内容丰富,具有情景性与写实性。在库伦辽墓墓葬群中,墓道壁画中的人物穿戴基本都是契丹服饰,并没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区分,人物多是用来烘托表现热闹的气氛,在场景中没有特别突出描绘的重点。契丹民族作为游牧民族对马匹的喜爱自然溢于言表,墓道中壁画一般的表现方式分为南北两壁,场景内容不同。一壁以马匹和人群为描绘中心,大量的墓道壁画中都少不了马匹的形象,契丹人以马为富因此契丹人对马的描写与中原汉族有巨大的区别。辽墓壁画在创作时对马匹的形态描绘十分鲜活具体。在一号墓中南北壁的马匹绘画技法基本一致,在其他几座墓葬中马匹的描绘方式也十分相近。这可以说明在辽代晚期时,辽墓的壁画中对马匹的画法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固定方式。而画家在描绘这些人和马匹的壁画时也使用了不同的组合方式以穿插贯穿整幅壁画。这也是辽墓壁画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另一壁则是以车驼形象为主。《魏书·契丹传》记北魏太和三年(479)契丹酋长勿于“率其部落车三千乘,众万余口,驱徙杂畜,求入内附。”说明契丹在北魏时已拥有大量的车。契丹在唐代开元天宝之前已经使用奚车⑧。可见车对契丹民族来说是也是一种标志性的存在,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工具而且十分具有民族特色。契丹的车有国舆和汉舆两种,目前考古未发现汉舆图像。契丹国舆有四种:包括毡车、大车、小车和用驼驾的车。对现存辽墓壁画中的图像进行归纳,车型约分为三类,即毡车、轿形车和附加凉棚车⑨。在库伦一号、二号和八号墓中都出现了契丹人牵着双骆驼和一辆车的情形。人物的动势刻画生动,画面安排布局合理,构图完整。在契丹墓葬壁画中,墓主人的地位可以根据出现的车驼的形制得到体现。契丹民族中视骆驼为珍视之物,由于数量稀少只能为贵族所用。骆驼和车马是契丹人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交通工具,非常适合其常年游牧的生活。这也是契丹民族与汉族人生活的最大区别,也是其生活中最具有特色的标志之一,是其身份的象征也是民族标志。因此在其墓道的壁画中用骆驼取代了中原汉族墓葬壁画中的牛的形象。

在与中原汉族不断的往来中,一些汉族的丧葬观念也深刻地影响了契丹民族,他们希望将生前所爱描绘在墓葬中,使死后可以继续享受生前的生活。在库伦的一号、二号、六号和七号墓道中都描绘了山川林木。这些景色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上文所述,出于构图原因,需要连贯的衔接墓道中壁画的各组成部分,使画面空间感更强烈,画面内容更加丰富,具有活力;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死后生活的希冀。库伦辽墓壁画中流水很少,更多的是以兽作为替代,在一号墓中出现的野猪与四号墓中出现的鹿都描绘了契丹贵族狩猎的场景。狩猎是契丹民族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辽建国后契丹民族开始定居,狩猎则成为了民族风俗的特征被保留下来。这些壁画所描绘的狩猎场面正是贵族们生前生活的写实表现,不仅可以从中探寻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也是对游牧民族生活的记录,为研究辽代契丹民族的生活和风俗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同时,辽墓中的壁画对山川林木的表现方式与中原汉族墓葬壁画的风格的不同,也为辽代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具体的实物图像资料。

综上可见,库伦辽墓的墓道壁画基本上反映了辽代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征,其整体风格古朴简约,画面构图完整,疏密有致,整体空间感强烈,线条粗犷,彩绘多为平涂法。多用写实手法描绘了大量的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场景,对马驼等物象描绘也进行了精心的艺术处理,辽代墓葬壁画在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中逐渐发展成可以用简单的线条使所描绘之物形神兼俱。

三、辽代墓葬壁画遗存对后世的影响

库伦辽墓壁画是辽代晚期墓室壁画保存比较完整,规模较为宏大,内容相对丰富的墓葬壁画群。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对契丹这个北方游牧民族独有风俗的描绘,这也是辽墓墓葬壁画最为显著的风格特征。在辽墓形制不断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契丹民族在中原汉族的丧葬形制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并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丧葬形制。库伦辽墓壁画描绘的大量的契丹民族生活狩猎情景,为研究辽代的契丹民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提供了图像资料,为考古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佐证。库伦辽墓壁画以其成熟的画面构图,对人物和情景的生动描绘和内容题材的丰富性成为辽代墓葬壁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一步的完善了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作为与中原宋王朝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对契丹民族艺术的研究也为宋代艺术史研究间接的提供了十分珍稀的影像资料。

注释:

① 辽史·卷一一四·列传第四四·逆臣传下·萧特烈传[M].中华书局1974(10).

② 辽史·卷一0六·列传第三六·卓行传·序[M].中华书局1974(10).

③ 宿白.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N].考古学报,1982(2).

④ 温丽和.辽宁法库县叶茂台辽肖义墓[J].考古,1989(4).

⑤ 文物1973(8).

⑥ 宿白.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N].考古学报,1982(2).

⑦ 罗世平.辽墓壁画试读[J].文物,1999(1).

⑧ 旧唐书·卷四五·志第二五[J].“舆服”:“奚车,契丹塞外用之,开元、天宝中渐至京城”

⑨ 冯恩学.辽墓壁画中的车[A]青果集·吉林大学考古系建系十周年纪念文集,知识出版社1998.

[1]王健群,陈相伟.库伦辽墓发掘报告[J].吉林省考古研究室,1979.

[2]宋协轲.辽墓壁画思想内容及造型艺术特点浅析[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9(3).

[3]张国庆.考古资料与契丹社会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0年

[4]王秋华.近十年问刊的辽代墓葬壁饰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5]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6]乌力吉.辽代墓葬艺术中的捺钵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

[7]郑绍宗.辽代绘画艺术和辽墓壁画的发现与研究[J].文物春秋,1995(2).

[8]来雅苓.辽代契丹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长幅画卷库伦一号辽墓壁画[J].东方收藏.2011 (6).

[9]何晓东.阜新辽墓壁画的特点与艺术价值[J].美术大观,2007(5).

[10]王健群.库伦旗二号辽墓发掘散记[J].社会科学战线,1978(1).

[11]刘萱堂.库伦一号辽墓壁画及其《鼓手图》[J].社会科学战线,1981(2).

[12]张明星.解读辽契丹墓室壁画[D].东北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武 亮)

兰中英(1988-),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品鉴赏与拍卖。

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L13AKG004)。

2015-08-07

J218.6

A

猜你喜欢

墓道库伦契丹
模糊生死界线:东汉墓内祭奠活动的考古学观察
内蒙古辽代契丹贵族墓葬门道初步研究
“一国两制”由契丹人首创?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读及其它
女真文“契丹”考
凤翥契丹
中国北方地区墓道发展与墓葬建设关系研究——以高等级墓葬为例
库伦兴源寺建筑及其文化蕴含
1806年,胎死腹中的中俄外交
简评《墓道》中的宋若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