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替口译的策略
2015-04-10连晓华
连晓华
(1.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000;2.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朔州036032)
浅谈交替口译的策略
连晓华
(1.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000;2.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朔州036032)
交替口译是口译活动中较为重要的口译模式之一。本文简要分析了交替口译的特点及英汉语言转换中语言表达、思维习惯等因素对口译表达的影响,探讨了交替口译过程中的口译策略,以直观、具体地形式提出并分析了三种主要的口译策略,分别是:增译法、转换法、顺句驱动。用以辅助口译学习者提高英汉交替传译的实践能力,更快、更准、更有效地完成口译任务,为口译活动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和参考。
交替口译口语表达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翻译在国际文化交流与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我国的翻译事业突飞猛进,成绩斐然,翻译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对高级口译的需求日益加大。完善自身的综合文化及专业知识素养、强化口译策略技巧已成为译员的共识。
口译有不同的分类,基本可分为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交替传译也称连续口译,简称“交传”或“连传”。交替传译的优越性在于可以准确又精彩地对原文进行重现。交替传译准确程度更高,保密性更强,在一些特别重要的商务、政治场合,记者招待会等,参会者仍然比较倾向于使用交替传译。交替传译是演讲者的演讲和口译员的传译是交替进行的,即:演讲者在表述的段落或演讲中留出间隙,口译员根据记忆或听演讲时记下的笔记,以另一种语言将原语信息传达出来的一种口译形式。在经过听取信息,逻辑分析、笔记、脑记等活动之后,译员以口语的方式,将译入语转换为译出语。口译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丰富的双语转化策略与技巧以更快、更准、更有效地完成口译任务。所以口译策略是口译员所能依靠的最重要的一个工具。口译表达策略的论述是交替传译过程论述中最直观和具体的一个部分,其研究结果比较有实践价值,能够为口译员和口译学生引以为用。本文就针对交替口译过程中三种主要的语言策略进行分析,为口译活动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一、增译法
在交替传译口译输出环节中,最为常用的就是增译法。有时,源语中虽无其词却仍有其义,译者需根据意义、句法等需要精准地传达其中内涵,使目的语听者更为清晰详尽地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信息。它指的是在原语信息基础上增加必要的词、词组、分句、完整句。目的是使译文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目的语习惯同时使译文在文化背景、词语联想方面与源语保持一致,已达到源语与目的语在内容、形式上的对等。通过增译,保证了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性,也使译文通顺流畅。常用的有增补解释性词语或注释性词语。如:特殊名词的增补、习语的增补、常识性知识的增补等补助方法。
(一)特殊名词的增补。在汉译英时,为避免译文读者产生歧义或者误解,译者需要对中国特色文化背景中传达出的原语重要的内涵信息进行适当的解释或者补充,以使译文读者更为深入全面了解原语意义,进而了解丰富的中国文化.所以在译成英文时要重视原语的文化内涵,尽量避免产生语义漏洞。如“夫妻肺片”这一中国成都传统美食,如果字对字的直译为“lungs of husband and wife”而不加增译部分,连中国人也会不知所云,外国人听了也会脸色大变。”the special features mixes cow internal organs”(特色风味混合牛杂)这样的增译即可使外国人了解这一美食的制作食材,进而了解这一美食文化。
(二)习语翻译要增补内涵解释。习语因其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在日常交流表达中极为常见,因此在翻译时要在其基本语义基础上进行增译补充,以使其表达意思精准、完整。如:“狗仗人势”这个习语,字面直译为:“a dog threatening people on the strength of his master’s power.”如此表达,还不能完全呈现其义,所以,增加解释部分,为:“be a bully with the backing of a powerful person.”这样就活灵活现地还原了作恶之人依仗背后强大势力欺侮他人之意。其他诸如“东施效颦”等众多习语都需要文化补充上的相关增译。
(三)常识性知识的增补。主要是历史文化常识及政治术语中需要增补。口译中的内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不仅要考虑到中外思维的差异,也要注意语言表达。在表达年代、地点时,就得适时增加内容,以符合受众群体的思维习惯。如“唐朝”一词,对于中国人来讲,对这段历史时期当然是非常熟悉,但对于外国人来讲,直接翻译为“TangDynasty”,也会使外国人云里雾里,所以最好增补这段历史的时间段。如:“Tang Dynasty,a period from the year 618 to 907”.再如:“This great scientist was born in New England.”如果不加补充,直译为:“这位科学家出生在新英格兰。”对外国地名不甚了解的人可能会认为是英国的英格兰的新称谓,所以,我们有必要增补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出生在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这样的常识性知识的增译就会减少大家的歧义。由此可见,增译策略在交替口译表达中发挥着着非常重要的语言桥梁作用。
二、转化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表达形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完全按照源语的词性进行翻译,有时译文会显得晦涩难懂或不符合译文的表达习惯。为了符合译文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反映源语言的立场语气,就需要根据情况对原句的词类、句型等进行转换,对思维视角的主客体进行转化。
(一)根据表达习惯的需要,对源语的词类、句型进行转换。英汉语言思维对此研究表明,英语基本倾向于静态表达而汉语则是以动态表达为主。所以,常常在语言转化中,需要适时地将译文翻译符合其文化语境及语言习惯。如:Th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shall have exclusive and overallresponsibilityfortheworkofexploitingoffshore petroleum resources in the PRC in cooperation with foreign enterprises.很明显,这个句子中多呈现静态化词汇,如果不经词性转化,其中的“…exclusive and overall responsibility”就会被译为“……总公司负有专门和全面的责任”这样的口语转化表达显然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所以得将其形容词性转化为副词,名词转化为动词,以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经转化词性后,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业务,专门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全面负责。
(二)对译文进行主客体转换。汉语往往以人作为句子的出发点,主动性较强,描述客观事物也是以人的视角着手,而不是从客观事物本身,汉语无主句也往往可以添加人为主语,被动句相对较少。在英语句子中,物做主语的非常多,在描述主体与客体关系互动时,往往从客体着手,客观性较强。如:“An idea came to me.”这个句子中,“An idea”这个客体做主语,按照中国人的主观思维视角,将物化人,进行主客观转换,更符合中国人的语言及思维习惯,所以译为:我想到了一个主意。“It smells fishy.”一句,按照中国人以“人”为本的视角出发,就得进行主客体转化,译为:我认为此事有猫腻。英语表达中,诸如此类以“物”做主语,翻译时需要进行主客体转换的比比皆是。掌握了转化策略,定会为口译输出如虎添翼。
三、顺句驱动法
顺句驱动法是英汉段落翻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翻译方法。它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源语相同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目标语言。在交替传译实践中,段落翻译篇幅较长,内容含量大,一般间隔或停顿时间较短促,口译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完成听取原语信息、完成意义转换和译语发布等一系列任务。因此,译员应尽量减少语言结构调整的范围和程度,按照源语的基本语序,步步为营,对源语的意群和意义进行分解、挖掘,再将这些意群以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形式组合起来,这种策略的使用既能基本保证传达原文整体的意义和信息,也能适时减轻译员的口译输出的压力。顺句驱动中最难的就是要知道如何断句,把长句按相对独立的意群切成语义完整的短句,再配合其他各种翻译策略,将各个短句自然流畅地连在一起,再适当地调整和修补之后做到语气连贯,语意分明,简洁明快,准确传达原文的思想和情感。尽量简化句子结构,有定语从句的句子,完全可以译成单句。如下句:The problem is that too many peaceful human rights activists,and journalists,and bloggers are sitting in prison for actions that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crimes in any country.这句句式较长,是典型的英语句式表达。以汉语流水句法的短句形式灵活处理,一个个信息展开,适时做出调整补充,按照顺句驱动的方法就能有更加自然流畅地表达。所以,译为:问题是许多热爱和平、尊重人权的积极分子、记者和博主们被关押在监狱里,而他们所犯的罪行在任何国家都不会构成犯罪。
结语:
本文探讨的三种主要的口译策略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有时,在单句、长句及段落口译中,几种策略会综合性运用在口译语言翻译活动中,翻译员只有灵活地掌握口译策略,以不变应万变,不断实践,积累经验,总结方法,才能出色地发挥出交际活动中的桥梁与媒介的作用。
[1]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杜争鸣,陈胜利.英汉互译原理与实践教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4]张文奕,等.实用汉译英技巧[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5]任文.交替传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6]汪涛.交替传译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H315.9
A
1009-8534(2015)06-0051-02
2015-10-06
连晓华(1984-),女,山西朔州人,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翻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