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馆建设中的“微服务”
2015-07-31李立群
李立群
(张家港市文化馆江苏·张家港215600)
数字文化馆建设中的“微服务”
李立群
(张家港市文化馆江苏·张家港215600)
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指标体系首次把文化馆“具备数字服务基本能力”列入必备条件,并对平台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张家港,作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早在2013年就完成了数字图书馆建设,2014年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又被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并与2015年8月建成投入运行。面对公共文化服务新常态,张家港市文化馆巧借微信公众号,向市民提供便捷、贴心的文化“微服务”,迈出了探索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新步伐。
数字文化馆微信公众号服务号移动互联网
放眼全球,移动互联网早已被公认为公共服务的新手段。经济学家也曾分析,享受的服务更加优质多元,是新常态下中国老百姓生活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张家港市文化馆在进行数字文化馆建设时,正是看到这一情况,从2014年8月起启用微信公众号向市民推行“微服务”,利用微信这个软件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向大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让普通民众随时随地享受公共文化资源,构建现代化文化馆,一年来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一、微信公众号成为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中拓展文化服务功能的利器
微信从诞生之日起,便迅猛发展,截止2015年6月30日,微信每月活跃用户达6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此外,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调查数据还显示,与主要使用人群集中在“18岁至35岁”的新媒体软件不同,微信的用户已经延伸到“16岁至60岁”的年龄范围。因为操作的简便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再加上微信有腾讯QQ平台上的用户积累,微信的社交影响力在智能手机使用者中迅速得到扩大和推广,因此基于对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文化馆选择微信公众号作为数字化服务的新途径,是自媒体时代的文化便民之举。
(一)文化馆工作的现实需求
由于受旧的服务模式影响,文化馆只知道埋头做事,对自身工作的宣传意识不强,所以在群众中缺乏知名度。老百姓只知道文化馆是唱唱跳跳写写画画搞艺术的,但是不知道具体是做什么的,甚至都不知道文化馆的具体位置,关注度也不高。因此,张家港市文化馆发现他们的首要工作是做好宣传,要向广大群众宣传文化馆实施的惠民政策,引导他们参与到文化馆的文化活动中来,然后才是如何让群众更方便地享受我们的文化服务。而微信庞大的用户群,恰恰满足了这一点。
同时,通过调查发现,市民对文化馆工作最迫切的要求是及时获取与自己切身相关的文化惠民信息,其次是如何方便地参与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活动。例如:文化馆今年有那些群众活动(赛事),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文艺演出,公益培训班有哪些课程、哪些老师教的、什么时候开始报名等等。这就决定了,文化馆需要一个能够及时将此类信息传达到老百姓手中的途径。微信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二)“价廉物美”使微信受到垂青
作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张家港早在2013年就完成了数字图书馆建设,2014年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又被列入政府实事工程。虽然公共服务部门制定移动应用程序供民众免费下载,把手机和平板电脑变成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的窗口,为大家提供更贴心周到的服务是大势所趋,但张家港市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之初的“指尖文化馆”建设方案中却放弃了APP软件的开发而选择了微信公众号。
APP软件提供的服务尽管更加方便自由,但其投入大、推广难的两大诟病无疑让人望而却步。独立开发一个普通的APP软件,需要兼顾安卓和IOS,甚至微软等多个系统,所需经费至少十万起。而APP软件的下载、安装与使用,较为麻烦耗时,市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大批量推广。
微信公众号除了需要每年缴纳一次300元的认证费用外,微信软件本身是完全免费的,使用自带的任何功能也都不再收取其它费用,使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则由网络运营商收取,仅这一点就足以使得微信公众号较之于APP软件更受服务单位的青睐。
为了将有限的实事工程建设资金用于实体数字文化体验馆建设和门户网站的改版优化,实现线上线下的双向互动,张家港市文化馆借助微信这一成熟稳定、性价比高的第三方软件平台,将文化服务拓展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助推数字文化馆建设。
(三)选择微信公众号的类型值得研究
自2013年微信5.0新版本发布,公众账号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两个类型。区别如下:
比对服务号和订阅号上表中的第二、第三项功能不难发现,订阅号必须到微信的文件夹中刻意查找进行“主动阅读”;而服务号则在微信的一级用户列表中,一旦有信息推送,即时提醒迫使用户“被动阅读”,这对提高微信公众号,尤其是新推出公众号的图文信息到达率、阅读量是大有裨益的。尽管服务号不能像订阅号那样天天群发信息,但只要合理利用每月四次的信息发布机会,馆内重要的动态信息完全可以以周刊的形式予以呈现。有些宣传内容还可以及时添加到自定义菜单的栏目中加以弥补,而这项功能恰恰是订阅号不具备的。
经过反复研究推敲,张家港市文化馆选择了微信服务号(公众号为zjgswhg)作为自己的数字服务平台,为大众提供公共文化“微服务”。
二、如何利用微信公众服务号拓展延伸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一)做好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工作
张家港市文化馆申请运行微信服务号后遇到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微信关注用户群。经过认真研究,我们认为文化馆的微信平台不应单纯模仿商业化推广的做法,必须放弃一步到位,一口吃个胖子的想法,而是稳扎稳打,追求稳中有升,利用文化馆自身的优势,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粉丝数量。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文化馆的优势所在,因为文化馆服务号推送的信息是纯公益、服务性的,不掺杂任何商业色彩,大众肯定对这类信息不会有排斥感,所以基本不会掉粉,保证了关注人数的净增长率。
基于以上分析,前期,我们要求全馆职工树立起宣传本馆微信平台的意识,通过他们的关系网传播我们的微信服务号。积极利用文化馆经常服务基层,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机会向群众宣传。比如,每年一百多场的“村村演”,我们在流动演出车车头的显著位置、演出背景上都印上了文化馆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演出前、演出中都要向观众推介宣传;与此同时,积极开发各种微信服务功能,比如数字体验馆预约、微相册、微地图(具备导航功能)、微信报名、电子节目单等,引导观众有意识地关注和使用文化馆的微信公众平台。
通过以上措施,文化馆的微信粉丝数量节节攀升,而且上升速度越来越快。自去年8月15日开通微信服务号,经过6个月的时间,今年2月10日突破1000人,接下来过了4个月,到6月13日突破了2000人,6月份借暑期公益培训班招生之机,张家港市文化馆正式开通微信报名功能,关注用户急剧增加,仅仅两个月便激增至3000人,目前已近4000人。虽然和企业、媒体、商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前景却非常乐观。更令人欣慰的是,由于选择的是微信的公众服务号,虽然粉丝人数仅三千多人,但每次推送信息的到达率很高,阅读人数基本都在千人以上,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微信平台的信心和决心。
随着张家港市实体数字文化体验馆的初步建成进入试运行阶段,我们把微信预约体验模式纳入到体验馆的日常管理制度中,这样既解决了体验者排队等候问题,大大方便了群众体验实体馆,同时又有效地宣传推广了微信平台,形成了微信公众号推广工作的良性循环。
(二)做好馆内动态信息的及时推送和定期发布工作
微信公众号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大难题就是它的日常运行管理。张家港市文化馆的做法是,明确馆办公室作为运行微信平台的责任部门,专人负责微信公众号的日常维护和信息发布工作。服务号每月只能推送四次信息,如何合理利用这有限的发布机会其实大有文章。因为信息的定期推送,不仅可以积累影响力,而且可以让粉丝逐渐养成阅读文化馆信息的习惯,所以除了特殊的紧急通告,如台风突袭时群文活动或培训课程的改期通知外,我们微信服务号的信息推送都是以周刊的形式,将一周馆内的动态信息集成在一起予以发布。
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微信推送消息不同于网站,它具有不可变性,也就是说,微信和短信一样发送出去就无法再修改了。因此,管理人员一定要在发送前仔细校对每一条信息。目前我们馆办专职的微信管理员在每一次信息推送前,都预发到本次信息所涉及部门的负责人手机里,交由他们审核各自相关的信息内容,最后由馆分管领导终审,没有问题再群发推送,以降低出错的几率。
(三)做好公众号的内容建设是打造微信服务平台的根本所在
微信公众号仅仅拥有大批粉丝,做好信息定期推送工作还远远不够。作为拓展延伸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做好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建设才是根本所在。而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从实际出发,以老百姓的眼光,站在群众的角度来开发功能,精心打造微信服务平台。
张家港市文化馆在最初建设微信公众平台时,建立了“微文化馆”、“活动通告”和“文化服务”三个主菜单,将文化馆的各项群文活动信息和文化服务内容进行分类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运行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微信平台的宣传功能是达到了,但服务功能却还没有彰显出来。
此时,恰逢张家港市政府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实事工程开始实施,我们请负责改版优化文化馆门户网站的网络公司制作了微网站链接到微信平台的“微文化馆”菜单下,策划设计了文化信息、通知公告、艺术培训、志愿服务、微视频、微相册、微地图和联系我们等八大板块。“文化信息”主要是介绍张家港市公共文化活动的新闻;“通知公告”主要是赛事通知、活动预告之类的信息;“艺术培训”主要是及时发布公益艺术培训的相关信息和展示培训成果;“志愿服务”除了推送志愿活动信息和介绍志愿项目外,爱心人士还可以在这一板块完成文化志愿者的报名事宜;“微视频”则是将文化馆的优秀艺术作品呈献给广大文艺爱好者;“微相册”是利用本馆有专业摄影师的优势,及时上传各项群文活动的高清大片,让市民朋友在手机上欣赏到演出的精彩瞬间和幕后花絮等,这个板块推出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欢迎,也成了忠实粉丝的某种期盼。
“微地图”和“联系我们”两大板块是我们为张家港在全国县域率先实施的文化馆总分馆制度量身定做的,“联系我们”里不仅有总馆和各分馆的介绍,还有总馆、分馆的精美图片和联络方式;可以导航的“微地图”板块更是功能强大,在它的引领下,市民可以轻轻松松找到总馆和各个分馆。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文化服务”菜单下研发开设了“数字体验馆预约”和“公益培训班报名”两个功能,让老百姓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完成操作,这样不单方便了群众,也让我们的微信的关注用户数出现了一次大增长。另外,我们还借鉴温州市文化馆的成功经验,在“文化服务”菜单下增加了“节目单”一栏,将文化馆承办的每场活动的电子节目单发到上面,这样观众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微信查看当场的节目内容,既避免了纸质节目单看完就扔的浪费现象,也大大减轻了活动结束现场的清理压力。预计这项功能将会在今年第十二届中国(张家港)长江艺术节期间发挥出响应国家节俭办节的积极作用。
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指标体系首次把文化馆“具备数字服务基本能力”列入必备条件,并对平台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张家港市文化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便捷、贴心的文化“微服务”只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新常态下文化馆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亟待全体文化工作者与时俱进,共同努力。
[1]社论《移动互联时代,公共服务也要“动”起来》新京报,第A02版,2012-09-14
[2]《腾讯发布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微头条网站,2015-09-05,17:39
[3]《新常态下看新生活》搜狐社区,2014-12-10,10:14:13.
G242
A
1009-8534(2015)06-0185-03
2015-09-19
李立群(1966-),张家港市文化馆馆员,党支部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