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在越南的译介与传播
2015-04-05萧明当
程 革 萧明当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在越南的译介与传播
程 革 萧明当
一、研究背景
一八八三年,法国开始了对越南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在近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之中,法国殖民者给越南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无止境的剥削和压迫。与此同时,法国殖民者更是开始了对于越南人民精神上的压制和殖民,越南的传统文化。在这个期间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文学创作逐渐成为了政治的依附品,中国文学长久以来对于越南文学的影响,随着西方价值观和主流文化的侵入,逐渐减退。一时之间西方的文化价值观成为了统治越南人民的价值观念。更确切地说,这一时期,翻译的作品成为了越南文学了解外国文学的主要渠道,曾经能够阅读并进行中文创作的作家已经越来越少,越南文学和中国文学的交流和沟通随着法国殖民者的侵入,慢慢地退出了越南文学的舞台。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外国文学开始被大规模地译介到越南(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中国文学)。进入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暨越南的现代文学时期,中国文学开始被大量地译介到越南,这个阶段被译介到越南的主要作家有:鲁迅、郭沫若、曹禺、老舍、巴金等。本文认为: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中国作家的作品被译介到越南,主要原因在于,上述作家的大多数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人民渴望民族独立自强的愿望,而这样的内涵刚好印证了此时越南民众的心理,即通过自身的觉醒,从而达到民族的复兴和解放。
到了越南的新时期(即中国大陆一九七六年之后),被译介到越南的中国文学作品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内涵。新时期的概念,中国和越南的研究者没有什么歧义,即自“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也就是从一九七六年至今。本人的研究内容对中国新时期的界定也是根据以上时期确定的。而关于新时期文学的分期问题,本文认为:文学活动本身就包含了作家创作、批评家学者对文学作品的批评、研究与解析等。但本文主要以中国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在越南的译介情况为侧重点,同时主要以中国小说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此来说明中国文学在新时期对越南文学所起到的重要影响。
首先,两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关系较为亲密。然而,随着七十年代末期,中越边境战争的爆发,使得之后的十年之间,两国的交往日益疏远,文学上的沟通和交流也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直到八十年代后期,特别是在一九九二年两国邦交关系恢复正常化以后,中国文学又以新的姿态和形式被译介到了越南。本文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在一九四九年就已经形成了,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六年的十七年间的中国文学又被称作是“十七年文学”,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之间则被成为“文革十年”。诚如批评家张炯所说:“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文学似乎已经在西方一百年的路程里走到尽头了。”因此,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出现的时间就同这些作品被译介到越南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换句话说,中国当代文学的作品进入越南的时间,并不是中国当代文学开始出现的时间,越南的学者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接受和批评也是随着这些作品被译介到越南之后,才逐渐开始的。因此,这使得越南的批评家和学者在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时,很难还原真实的历史语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越南的进一步普及。另一方面,中国和越南之间的社会模型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两国在建国与选择社会主要组织架构的过程中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有“土改”,在越南就有“田地改革”;在中国有“人民公社”,在越南就有“合作社”;在中国有“改革开放”,在越南就有“改革创新”等。
如上所述,中国和越南在社会意识形态上有着很多的相似性,因此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被译介到越南时,受到了越南读者的欢迎。与此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道路或多或少的能够给越南文学以思考和反省。本文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在越南的大规模译介和传播源于已有的客观便利条件,中国当代文学能够从多个层面促进越南民族文学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的同一性。确实地说:“每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学不是孤立的发展,而始终在世界上诸多国家文化之间交叉的关系中存在与发展。”
二、在越南得到编译和介绍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至此,我们较为详尽地了解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越南文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编译和介绍概况。不难看出,这些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越南文坛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促进中越民族之间文学的沟通和交流的同时,更为中国当代文学在越南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当代文学的编译和介绍不仅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更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越南文学自身反省以及发展的重要模式。
二十一世纪至今,在越南得到编译和介绍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数量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相比要更为丰富,被介绍到越南国内的中国作家也越来越多。据本文初步统计,二○○○年之后被译介到越南的中国文学作品数量如下: 二○○○年有十四部作品;二○○一年有十八部作品;二○○二年有二十部作品;二○○三年有二十四部作品;二○○五年有十部作品;二○○六年有十八部作品;二○○七年有三十三部作品;二○○八年有三十四部作品等。其中,有些中国作家的作品更是被大量地译介到越南国内,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就先后有二十余部作品被翻译成越南文,其中有些作品(如《四十一炮》)甚至由三个不同的译者进行了多次翻译。除此之外,贾平凹有八部作品被翻译成越南文,李锐有五部,铁凝有四部,卫慧有六部,陶婷有七部等。
二○○四年,中国山西作家李锐进入
总的来说,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之中,越南所编译和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数量上呈现着增长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知名作家,被越南的读者所熟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进入越南,不仅有效地实现了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更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同时,中国当代文学为越南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前进作出了巨大而卓有成效的贡献。
三、在越南译介的中国文学批评理论
二○一一年胡亚敏的《比较文学教程》由黎辉箫(Lê Huy Tiêu)编译,越南教育出版社印发。该教程的主要包含四个部分:比较文学的历史和性质,比较文学的概括,研究超文化走向的东西方文学。据黎辉箫说:“在越南,很多大学的文学系还没教这门课(比较文学——作者按)。但是我深信,在国际融入、全球化过程正在剧烈进行的当口,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教比较文学这门课。是因为比较文学会帮助我们扩大眼界进行研究和改进学术研究方法,帮助我们明确意识到本国和国外的文学历史和文学理论,帮助我们促进文学交流、联网和各国的文化。”
总而言之,本文认为,越南一直以来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编译和介绍是一种符合越南社会意识形态、符合越南文学界的明确选择。因此,诚如芳榴教授所说:“融入不是处于被动,也不是时尚故事。”
结论
翻译与介绍国外文学是在各个民族的文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尤其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想要深入探究各个民族的内在文化价值,并能与各个民族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就首先要了解该民族的文化和文学传统,因为,文学的交流能够提供给所有人一个平等交流的话语平台,只有在这样的交流之中,每个民族才能够对本民族的文化和文学传统进行反思和更新,并通过不断的反思以寻找更为适合本民族文化和文学发展的有利因素。因此,本文认为,越南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责任编辑 李桂玲)
程革,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萧明当,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