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其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2015-04-04陈凌志明净净李晴孙鹏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济宁709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陈凌志,明净净,李晴,孙鹏(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济宁709;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其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陈凌志1,明净净2,李晴2,孙鹏1
( 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济宁272029;2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可存在多种并发症,营养不良是其中之一。营养状况(尤其异常的身体成分) 是COPD患者结局的重要的独立决定因素。目前营养筛查与评估的工具有营养风险筛查2002、主观整体评估、微型营养评估等多种,但各有特点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评估;代谢表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COPD可存在多种并发症,营养不良是其中之一。COP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相关因素包括机体分解代谢增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营养物质摄入减少、心理精神障碍、缺氧、全身性炎症、高龄、女性等[1~3]。营养不良会影响COPD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及预后,同时也是影响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欧洲呼吸协会在2014年COPD的营养评估和治疗指南[4]中指出,营养状况(尤其异常的身体成分)是影响COPD患者结局重要的独立因素;在营养不良患者中,营养干预可能是有效的,如果再配合锻炼计划可能更有效。因此,对COPD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非常重要,现将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评估方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
1.1营养不良的定义、流行病学COPD患者的BODE指标( BMI、呼吸困难程度、气流阻塞情况及运动量)对临床预后有预测能力,体现出COPD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性。Cavaillès等[5]指出,COPD患者的BMI<20 kg/m2(中国标准<18.5 kg/m2)表示其合并营养不良;从身体成分分析,COPD患者存在3种形式营养不良,60%患者体质量不足同时肌肉瘦体重减少、20%患者体质量不足但肌肉瘦体重正常、10%患者体质量正常但肌肉瘦体重减少。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25%~40%[6]。COPD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营养状况影响其流行病学资料[5]。Itoh等[3]指出,体质量明显下降且FEV1<50%的重度COPD患者,其存活时间可能为2~4年。哥本哈根心脏协会研究[7]表明,在0~2级的COPD患者中,BMI<18.5 kg/m2者占0~5%,但4级的COPD患者中,BMI<18.5 kg/m2者占15%~30%;另外,女性患者更容易合并营养不良。BMI<20 kg/m2者死亡的相对危险度为1.62( 95% CI: 1.15~2.31) ; BMI≥30 kg/m2者死亡的相对危险度为0.62( 95%CI: 0.41~0.94)。
1.2 COPD患者营养状况中的异常身体成分作为一个经验法则,在过去的6个月中无意识的体质量丢失>5%被认为是需要临床上重要考虑的自然变化。体质量改变和BMI分类不考虑身体成分的转移(包括脂肪量和分布、瘦体重量和分布、骨密度)。
1.2.1脂肪丢失在能量消耗超过能量供应时便会发生体质量和脂肪量的丢失。COPD患者能量供应往往受影响,在严重的COPD患者中,饮食本身是一种对血红蛋白饱和度产生不利影响和增加呼吸困难的活动[8]。在COPD患者中,老龄也是一个减少饮食摄入量的影响因素,原因有味觉丧失、齿列不良、吞咽困难、咀嚼和吞咽能力差、食欲不振、食物厌恶感、有社会问题(如单独生活或饮食、贫困)和无力自我喂养。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时正常代谢反应可表现为降低代谢率和降低全身蛋白质转换,但Kao等发现体质量丢失的COPD患者可以提高静息能量消耗和增加全身蛋白质转换。某些COPD患者除了由于异常的肺力学造成通气成本增加,肌肉收缩的更高的ATP成本可能导致下肢运动的机械效率下降和日常能量需求的升高[9,10]。总的来说,机
体如果能量供应不能完全满足代谢旺盛的状态,便可能导致体质量丢失,对能量摄入来维持或增加脂肪组织提供了证据。早期担忧COPD患者经口饮食碳水化合物会发生不良效应(起因于碳水化合物氧化增加二氧化碳的产生加载通气),虽然还没有研究证实,但在静脉营养支持后患者可发生;在临床口服营养补充中不太可能发生,特别是食欲不佳的患者通过小餐次均匀分布全天可以很容易地避免[4]。
1.2.2肌肉丢失肌肉量是由肌肉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的净平衡决定的。恶病质的COPD患者升高的肌肉蛋白质降解率以低BMI和低去脂体质量指数( FFMI)为特征。蛋白质降解的效应途径分析显示,恶病质的COPD患者泛素26s蛋白酶体系统组分高表达[11]和自噬增强[12]。相反,蛋白质合成信号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磷酸化苏氨酸蛋白激酶表达水平)没有变化[11]。Jonker等[13]指出,恶病质患者蛋白质转换增加时,营养干预能刺激蛋白质合成来平衡升高的蛋白质降解,有助于维持肌肉质量;机体处于正的能量平衡时,营养干预能提供足够的氨基酸来支持蛋白质合成表达,从而对升高的蛋白质降解反应起到代偿作用。机体血液中氨基酸的可用性决定蛋白质合成表达。Engelen等指出,伴有低的去脂体重的COPD患者相比年龄匹配的对照组有较低的血浆支链氨基酸( BCAAs)水平。BCAAs,尤其是亮氨酸,能够刺激肌肉蛋白质合成。COPD患者补充富含BCAAs的大豆蛋白将改变器官间蛋白代谢,进一步维持肌肉质量。COPD患者骨骼肌存在增加的氧化应激水平。肌肉活检分析表明,FOXO、MAPK、NF-κB(涉及对肌肉质量调节、对氧化应激敏感的信号通路)激活。MAPK和NF-κB信号表达可由炎症和增加的炎症细胞浸润启动,同时表达促炎细胞因子。这些蛋白质分解代谢的途径(或上游触发器正如氧化应激和炎症等)可能是营养调控合适的靶点[11]。
1.2.3骨密度丢失COPD和骨质疏松症经常同时发生。骨质疏松症容易发生骨折。在COPD患者,脊椎和胸廓骨折可导致脊柱后凸增加、胸廓动度降低和肺功能进一步减少。由于常见风险因素的共存如老化、吸烟、体质量过轻、肌肉减少症、体能或功能限制,COPD和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此外,在COPD更严重的阶段,患者存在全身性炎症、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维生素D缺乏症这些风险因素可导致其骨骼和肌肉的丢失。在细胞水平,由负责产生骨基质蛋白和矿化的成骨细胞、造成骨吸收和从钙储备释放钙的破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骨的重塑和重建。这种相交互作用是由两种细胞类型表面上表达的NF-κB及其配体( NF-κB受体激活剂/NF-κB受体激活剂的配体系统)来严格监管。维生素D在调节钙和骨稳态起着关键作用,但其他因素如一些促炎细胞因子也作用于这条途径。低25羟维生素D( 25-OHD)水平和骨密度之间显著的联系在不同人群已被揭示,包括COPD患者。低25-OHD水平也与肌肉无力和增加的跌倒风险相关。所以,除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增加体育活动,在户外花更多的时间,戒烟和限制饮酒),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仍然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
2 COPD患者营养筛查与评估
2.1身体成分评估中代谢表型与营养风险分层图
针对COPD,为了制定和评价有效的预防、干预策略,欧洲呼吸协会在2014年COPD的营养评估和治疗指南[4]中指出,将患者群体分层划入特定代谢表型是必需的。这些不同代谢表型反映了epi基因效应、生活方式和疾病诱因对肌肉、骨骼和脂肪组织复杂的相互作用。肥胖( BMI为30~35 kg/m2)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病态肥胖( BMI>35 kg/m2)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且身体机能受损;肌肉减少症肥胖( BMI 30~35 kg/m2和骨骼肌质量指数低于年轻的男和女参照群体的平均值2 SD)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且身体机能受损;肌肉减少症(骨骼肌质量指数低于年轻的男和女参照群体的平均值2 SD)增加死亡的风险,且身体机能受损;恶病质(在6个月中无意的体质量丢失大于5%,去脂体质量指数男<17 kg/m2、女<15 kg/m2)增加死亡的风险,且身体机能受损;恶病质前期(在6个月中无意的体质量丢失大于5%)增加死亡的风险。考虑到在COPD过程中不同代谢表型的共存,该指南基于前瞻性的体质量(变化)和身体成分的评估,建立了营养风险分层图。营养风险分层图在临床试验设计和个体化营养管理中将是有用的。营养风险分层图和常规营养筛查与评估工具有重要区别,后者主要集中在营养不良但不考虑异常身体成分。
2.2常规营养筛查与评估工具营养筛查、营养评估与营养干预是营养诊疗的3个关键步骤。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 ESPEN)创立了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营养风险被定义为“现存的或潜在的与营养因素相关的导致患者出现不利临床结局的风险”; ESPEN营养筛查目标为“是否有发生不利结局的风险”。营养评估被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 ASPEN)定义为“使用以下组合诊断营养问题的全面方法,即病史、营养史、用药史,体检、人体测量学方法、实验室数据”。营养评估是营养干预的基础,
医师根据评估获得的信息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营养干预。目前总共可能有超过50种营养筛查与评估工具,常用的工具包括:营养风险筛查2002 ( NRS2002)、主观整体评估( SGA)、微型营养评估( MNA)等。其中,NRS2002是纯筛查功能,SGA是纯评估功能,MNA则兼备筛查与评估功能。
2.2.1 NRS2002 NRS2002是国际上第一个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开发的营养筛查工具。2005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CSPEN)推荐NRS2002为住院患者首选的营养筛查工具。对于经NRS2002筛查为具有营养风险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就有可能改善临床结局。NRS2002采用评分的方法对营养风险加以量度,若评分<3分,则每周重复营养风险筛查,若评分≥3分,可考虑制定营养干预计划。徐丙发等[14]对COPD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的结果显示,营养风险评分≥3分占71.8%,且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其简便、有效、无创、无医疗耗费等,患者易于接受,能进行医患沟通,通过问诊、简便测量,即可在3 min内迅速完成,故可有效用于筛查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
2.2.2 SGA SGA是ASPEN推荐的临床营养状况评估工具,其结果是发现营养不良,并对营养不良进行分类。其评估内容包括详细的病史和身体评估参数。病史主要强调5方面内容:体质量改变;进食改变;现存消化道症状;活动能力改变;患者疾病状态下代谢需求。身体评估主要包括5个方面:皮下脂肪丢失;肌肉消耗;踝部水肿;骶部水肿;腹水。Gupta等[15]对106例住院COPD患者运用SGA工具调查发现,17%的患者为营养良好,83%为营养不良,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占59.5%,重度营养不良占23.5%。Günay等[16]对163例COPD患者采用SGA进行营养评估,指出SGA是用于COPD患者营养评估的一种简单实用的工具。
2.2.3 MNA MNA创建于1996年,简便易行,无需侵入性检查,并能较早发现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人群。MNA主要适合用于≥65岁的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和营养状况评定,还可用于预测健康结局、社会功能、病死率和住院费用等。2006年ESPEN指南推荐,MNA可作为对老年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和评定的主要工具。MNA包含人体测量、整体评定、膳食问卷、主观评定四个部分,总分为30分。MNA≥24分为营养状况良好,17分≤MNA≤23.5分为营养不良风险或潜在营养不良,MNA<17分为营养不良。Battaglia等[17]研究结果显示,MNA可以用于评估COPD的营养状态,并为确定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尤其异常的身体成分)是其结局的重要决定因素。营养筛查与评估是发现患者营养问题的重要手段,尽管ASPEN、ESPEN及CSPEN均建议,营养筛查与评估应列入临床常规操作中,但是实际临床工作中的落实与实施情况令人堪忧。营养筛查与评估的工具有多种,各有其特点和不足之处,但目前仍然没有任何一种工具堪称完美,因此,在临床对COPD患者实施营养筛查与评估时,应根据所需筛查对象的特点和筛查人员情况选择。针对COPD患者,通过运用营养筛查、评估工具和身体成分评估,判断出有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和具体代谢表型,进而进行营养干预,最大限度的改善COPD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Varraso R,Camargo CA Jr.More evidence for the importance of nutritional factor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Clin Nutr,2012,95( 6) : 1301-1302.
[2]黄少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 4) : 494-497.
[3]Itoh M,Tsuji T,Nemoto K,et al.Under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COPD and its treatment[J].Nutrients,2013,5( 4) : 1316-1335.
[4]Schols AM,Ferreira IM,Franssen FM,et al.Nutritional assessment and therapy in COPD: a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statement[J].Eur Respir J,2014,44( 6) : 1504-1520.
[5]Cavaillès A,Brinchault-Rabin G,Dixmier A,et al.Comorbidities of COPD[J].Eur Respir Rev,2013,22( 130) : 454-475.
[6]Grau Carmona T,López Martínez J,Vila García B,et al.Guidelines for specialized nutritional and metabolic support in the critically-ill patient: update.ConsensusSEMICYUC-SENPE: respiratory failure[J].Nutr Hosp,2011,26 Suppl 2: 37-40.
[7]Vestbo J,Prescott E,Almdal T,et al.Body mass,fat-free body mass,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from a random population sample: findings from the Copenhagen City Heart Stud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6,173( 1) : 79-83.
[8]Schols A,Mostert R,Cobben N,et al.Trans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 and carbon dioxide tension during meal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J].Chest,1991,100( 5) :1287-1292.
[9]Layec G,Haseler LJ,Hoff J,et al.Evidence that a higher ATP cost of muscular contraction contributes to the l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associated with COPD: preliminary findings[J].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2011,300( 5) : R1142-1147.
[10]Baarends EM,Schols AM,Pannemans DL,et al.Total free living energy expenditur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7,155( 2) :549-554.
[11]Langen RC,Gosker HR,Remels AH,et al.Triggers and mechanisms of skeletal muscle wasting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Int J Biochem Cell Biol,2013,45( 10) : 2245-2256.
[12]Guo Y,Gosker HR,Schols AM,et al.Autophagy in locomotor muscl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3,188( 11) : 1313-1320.
[13]Jonker R,Deutz NE,Erbland ML,et al.Hydrolyzed casein and whey protein meals comparably stimulate net whole-body protein synthesis in COPD patients with nutritional depletion without an additional effect of leucine co-ingestion[J].Clin Nutr,2014,33 ( 2) : 211-220.
[14]徐丙发,秦侃,李秀.COPD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调查[J].安徽医药,2014,18( 8) : 1588-1589.
[15]Gupta B,Kant S,Mishra R,et al.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on admission[J].Int J Tuberc Lung Dis,2010,14( 4) : 500-505.
[16]Günay E,Kaymaz D,Seluk NT,et al.Effect of nutritional status 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undergoing pulmonaryrehabilitation[J].Respirology,2013,18( 8) : 1217-1222.
[17]Battaglia S,Spatafora M,Paglino G,et al.Ageing and COPD affect different domains of nutritional status: the ECCE study[J].Eur Respir J,2011,37( 6) : 1340-1345.
收稿日期:( 2015-04-08)
通信作者:孙鹏
文章编号:1002-266X( 2015)31-0096-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R563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3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