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善文化对促进高中生成长的作用探析

2015-03-31查恩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湖南日报和善高中生

查恩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和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起于儒道显学,贯通于诸子百家,在中华大地传承数千年,历经沧桑,适逢盛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是提升国民素养、构建精神家园、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研究和善文化对高中生成长的作用,有助于我们了解高中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状况,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中生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和善文化及其基本内容

1.1 和善文化的界定

和善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国内关于和善文化的研究还比较少。陈志强将和善文化的科学内涵概括为5点:和善是一种信仰,和善是一种境界,和善是一种美德,和善是一种修炼,和善是一种快乐[1]。张怀承等认为,儒学追求“致中和”“止于至善”,就是强调以“和”而行、至“善”而止。人心向善,追求世界的和谐与社会的完善,则是人类文明史的不争事实[2]。践行和善最重要的是一心行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最真实的写照。刘建武认为,和善文化强调的是“和为贵,善为美”“和而不同”、和则多力、团结友善、和睦相处、与人为善等。和善文化为走科学发展之路,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内在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3]。周正刚提出,以“和善”为核心的伦理思想,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以诚相待、和睦共处、诚实恭让、力戒私欲等[4]。肖君华认为,和善文化就是“和”与“善”的统一,而“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等均彰显了和善的力量[5]。

1.2 和善文化的基本内容

和善文化的理念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观念对现代人的品质教育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在思想观念上,儒家遵从“人之初,性本善”,“仁爱”是其核心理念;佛家提倡“慈悲”的核心思想,以慈悲为怀;道家则提倡寻道以行,“清静无为”,诸事顺其自然;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目的是让天下人互爱互利,不要互相攻击。这些都体现了和善文化的和思想、善理念。

在理想信念方面,推崇和谐、和善。从“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到“君子”“圣人”,以及道家的最高典范“真人”,都体现了只为社会、大众谋利益而不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协和万邦”“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历来是中华民族对国家、社会、家庭的理想目标的追求和期望。

在价值取向上,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是“和为贵、善为美”,追求和善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儒家佛家道家都强调“天人合一”,主张“知足常乐”“自治其心”。孔子在价值取向上,将“民信”看得比“足兵”“足食”更重要,强调“民无信不立”。佛家崇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约束人们弃恶从善。道家要求返朴归真,旨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基本取向。

在思维方式上,强调知行合一,展示着和善的精神和人文关怀。儒家佛家道家都强调“中庸”“中和”“中道”等,反对二元对立思维。儒家的“中庸之道”就是强调“礼之用、和为贵”,不走极端,始终和善的看待以及处理问题。

在行为规范上,主张“和为贵、善为美”“与人为善”“从善如流”,以和善为根本准则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孔子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做到“温、良、恭、俭、让”。佛家的教义主要就是鼓励人们行善、勿恶,惩恶扬善。

2 和善文化对促进高中生成长的作用

2.1 有利于高中生形成以诚相待、人心和善的思想观念

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做到人心和善,人心和善是中国儒学的基础和根本。以诚待人,就是要诚信,诚信是完人的核心价值。高中生所处的群体是一个小型社会,在这个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以诚相待、和睦相处,有利于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受同辈群体的影响,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为高中生踏入大学或者社会提供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有利条件。这种和善的思想观念与当前高中校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能够积极引导高中生选择正确的思想观念。

2.2 有利于高中生树立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所谓和谐社会,就是国强民富、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高中生此时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以后的人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中国人最重家,家庭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家和万事兴”是几千年来中国老百姓的人生信念。和谐的家庭,是促进高中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的重要部分。和睦的家庭、良好的邻里关系、和谐的社会,能使高中生健康成长,同时也为高中生今后的理想信念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

2.3 有利于高中生选择以善为本、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

所谓和气生财,善恶有报,和善是做人的根本,可以使人豁达、高尚、纯真、愉悦,和善也可以使人和蔼可亲、诚恳待人、尊重他人、广结善缘、朋友众多、财源广进。高中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不仅能丰富自己的价值观,还能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明方向。高中生这个群体的价值取向正确与否,也关乎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以善为本,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谐,同时也能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快乐;以和为贵,就是要以和平相处为准则,高中生校园暴力和犯罪事件的发生,均违背了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树立以善为本、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净化校园环境,促进高中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价值观念。

2.4 有利于高中生形成知行合一、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

人的和善本质在于修炼。知行合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反省自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按照和善人的标准和要求,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中庸、平和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高中生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促进了和善的思维方式的形成。思维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知行合一、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有利于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按照和善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更容易在同辈群体中形成榜样的力量。

2.5 有利于规范高中生与人为善、从善如流的日常行为

高中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直接反映了高中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的成果。而与人为善是高中生最基本的礼仪规范,从善如流是高中生最谦虚的学习姿态。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为高中生逐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提供了条件;相反,坏的习惯则让高中生在今后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重重受阻。与人为善就是要做到善待他人,多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就是当与他人有矛盾冲突时,要用和善的理念处理问题,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计仇恨、不患得失;就是要做到人心和善,用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而从善如流就要求高中生谦虚地接受别人好的建议,而不是高傲自大、自以为是。做到了与人为善、从善如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谦虚的学习姿态就会悄然而至。

3 和善文化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的路径

和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善作为人类特有的品质,是人类内心的“纯净剂”[6]。良好的和善文化氛围,是高中生健康成长的建设性力量。

3.1 和善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和善文化中大量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经典语句,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高中生的价值观。和善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与其丰厚的历史传承密不可分。从西周太史史伯为郑国公分析天下大势时的“和六律以聪耳”“和实生物”,到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友善,均有力地证实了和善文化能流传至今、家喻户晓、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原因。和善文化的经典语句,如“人之初,性本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和为贵,善为美”“家和万事兴”“与人为善”“和合故能谐”等,都能较容易地植入高中生的心里,同时高中生也能够较容易地接受和吸收,这对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2 和善文化为高中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中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优秀的文化资源为动力,还需要有序的校园和善文化环境作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高中生心理疾病、校园暴力和犯罪的现象案例屡见报端。不良的成长环境、对虚拟网络游戏的沉迷、过早地进入成人的娱乐世界等,是诱发高中生心理疾病、校园暴力和犯罪的诱因。要遏制这种不良的现象,必须建设良好的校园和善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需要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除了要求校园有和善文化的氛围,还要求校园有倡导和善文化的行动。例如定期组织和善文化课程的学习、校园里张贴和善文化的经典语句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造良好的校园和善文化环境。

3.3 发挥家校教育作用,提高高中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按照社会功能的分类,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是主流文化的倡导者和捍卫者,高中生之所以会被各种形式的不良文化俘虏,不是因为学校和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而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有效地发挥。所以学校、家庭要及时更新和改进教育理念。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在高中生健康成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家长应该学会有效地和子女沟通,彰显他们的优点,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贬低他们。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千万不要让“5+2=0”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家长要及时向孩子传达和善文化的观念,用和善文化的理念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榜样,而不是盲目地要求孩子忽视自己。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应该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适当调整教育观念。在学校里,教师应当做践行和善文化的典范,运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文化鉴赏能力。

只有充分改进和及时更新学校、家庭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才能提高高中生的文化鉴赏能力,才能削弱高中生对主流文化的逆反心理。

[1]陈志强.弘扬和善文化 促进科学发展[N].湖南日报,2012-03-07.

[2]张怀承.率性而行 和善人间[N].湖南日报,2012-03-07.

[3]刘建武.弘扬和善文化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N].湖南日报,2012-03-07.

[4]周正刚.和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N].湖南日报,2012-03-07.

[5]肖君华.做和善文化传承者和实践者[N].湖南日报,2012-03-07.

[6]朱有志.弘扬和善文化 促进科学发展[N].湖南日报,2012-03-07.

猜你喜欢

湖南日报和善高中生
班主任:养成和善之品的育人德性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湖南日报》三论守好网络舆论阵地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黄希川
报刊交邮发行公告
党报发展探新路 融合创造“新湖南”
浅谈学校的校训与德育工作
与人和善宜安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