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校文化管理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2015-03-31李仲辉陈翊民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人文课堂教学文化

李仲辉,陈翊民

(衡阳市第一中学,湖南衡阳42100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学校的主要工作。高效课堂是最接近于理想的课堂教学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学校文化管理理念下的高效课堂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课堂”,在这一理念指引下的高效课堂必然呈现“人”的特性,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发展。与学校文化管理相对应,学校文化管理理念下的高效课堂具有人文与人本两个显著特征并最终呈现文化性。学校文化管理理念下的高效课堂必须是人文性、人本性、文化性融为一体的课堂。

1 人文性

1.1 人文性的内涵

人文性的基石是人性。人性是生命以内的东西,知识是人的生命以外的东西。“人文”就是人与文化。人文性包括人的文化性和文化的人性。其实质就是人文精神。其内涵包括知、情、意等方面,即人的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学校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想的教学形式,要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其价值取向就是人文精神的养成。其生成直接体现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

1.2 人文课堂的内涵

人文课堂就是指科学实施人文教育的课堂。它高举“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并实践之,让课堂成为以“人”为中心的课堂,这种课堂是师生生命运动与知识主动构建的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充满着师生民主交往、平等对话的和谐过程。其关键是还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堂中的地位,其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成长的责任心和内驱力,同时要具有丰厚的人文素养的积淀。在课堂中教师要设计与课堂、教材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恰当的时间通过恰当的素材有计划地进行人文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教育要不着痕迹,如“羚羊挂角”,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如春风化雨,自然地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境界。人文课堂的出发点是使学生在课堂的潜移默化中自然养成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自我激励,自我践行,自主发展,从而激发学生乐观向上、个性张扬的生命活力。

1.3 人文课堂的构建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文课堂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经验、认识水平、认知能力及认知方式上的差异性,构建梯度知识结构分层推进模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展的机会。因材施教,促进各层次的学生在各时间段的教学过程中都有收获;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利用、共享课堂教学资源;促成不同层次学生共同发展,体现教育公平共享的理念。具体而论,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活动的难度要适中,使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学有所获。这样才能体现人文性。

因此,人文课堂的构建:首先,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高效人文课堂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合作交流意识的形成、独立思维习惯的养成中的关键作用。从备课模式、预习模式、课堂模式、课后反思模式、评价与管理模式的研究和改革入手,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由单纯的教变为教与学并重,由封闭式教学变为开放式教学,由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要学会创设一切可能,让学生“心热”“眼亮”“脑动”“手举”“嘴动”“脸笑”起来,使课堂处处见“人文”。第二,进行人性化的课堂管理。人文课堂要求对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尊重和呵护。在课堂教学中,应摒弃训斥、命令、控制、束缚乃至体罚的简单粗暴行为,代之以尊重、理解、激发、引导等人性化的课堂管理。第三,培育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培育,要关注对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唤醒与培育,要关注人的自然发展,身心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陶冶感化,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示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重视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的需要,重视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可以说,所谓“人文课堂”,应该是“情感”的课堂,是“自主”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是“生长”的课堂,是“发展”的课堂。这些知、情、意等方面的综合体,就构成了人文精神。第四,进行人文性的教学评价。人文性的评价由侧重“定量评价”向侧重“定性评价”转变,即不再单纯地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以及学习的最终结果的“定量评价”,而是转向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定性评价”。这种评价揭示了评价改革的核心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2 人本性

2.1 人本性的内涵

人本,即“以人为本”。在学校教育中的人本性,就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位,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其特征就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和自主学习能力,把课堂学习权真正交给学生。中学生可塑性很强,在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知识水平为本,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思维品质为本,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为本,为学并不仅限于求知而已,道德体验、道德实践、成就理想人格才是最终目的。

2.2 人本课堂

高效课堂人本教育学认为,一切的学习和生长都不可被人为地替代包办,学校必须要让学习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1]。理想中的“人本课堂”是:文本与人本交融的课堂,个性和创意挥洒的课堂,合作分享的课堂,开放、链接生活的课堂,智慧生成的课堂,充满激情的课堂。人本课堂是把课堂作为人本化,以“人本”为基石建构全新的“课堂规则”,从对“人”的真正的“发现”来“认识”学生,清晰界定“学习者”和“学习条件提供者”的角色关联性,通过成就学生从而促进师生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其基本教育理念是学生第一。

2.3 人本课堂的构建

第一,以人为本,构建信仰课堂。高效课堂是以“信仰学生”为宗旨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它信仰学生,强调合作学习,以学生的快乐、幸福、活泼、自由、权利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它弥漫着求真、乐业、人文特别是宽容精神,滋养真正富有人格和强烈幸福感的老师和学生。这种人本课堂,具有和谐、尊重、唤醒与启发、生命力等特色。其目标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促成学习的盛宴。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2]。

第二,以人为本,构建生态课堂。人本课堂也就是“顺其自然”的课堂,这是一种原生态的课堂。它既是知识授受的地方,也是知识生成的场所;既是文化传承的环境,也是文化创造的天地;既是生理生命和感性生命存在的地方,也是人的精神生命、道德生命和人格生命孕育的园地。它以生态理论辩证地思考课堂中教师、学生与课堂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为价值核心的思维方法和发展理路。这种课堂可以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在原有知识水平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和提高。二是能够唤醒和激发学生发自内心需要的学习动力,学生把课堂学习活动真正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对待,以主人翁的姿态来“自主乐学”。

3 文化性

3.1 内涵

文化是课堂的灵魂,是生态的“生态”。高效课堂文化是自然的、鲜活的、自主的文化,它反对成人的、僵硬的、专断的文化;高效课堂文化是“开放”的,充盈着自由、民主与和谐,可变一潭死水为一池汨汨的春水,是充满生命的“泛活”的文化。

3.2 文化课堂

文化课堂,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的基础载体,是学校的价值取向在课堂活动中的体现,它指的是形成于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教学行为、教学理念和课堂精神。文化课堂建设以科学的教学观为前提,以课堂为主要空间,以行为实践为主要形式,促使学生逐步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的文化意识[3]。

3.3 文化课堂的构建

首先,要引领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教师是文化课堂建设的主导者,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决定着文化课堂的构建方向,它不仅影响着精神层面上的从教理念,还影响到其行为层面上的教师职业修养和行为规范[4]。教师的职业价值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有经世致用的时代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要有助于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荣誉感和幸福感,有助于教师保持职业尊严,也有助于文化课堂的形成和巩固。

其次,要有良好的文化课堂导向。推行高效课堂改革,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成才规律、个性发展,打造以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打造“美丽、和谐、快乐”的魅力课堂。“美”包含了课堂的语言美、教态美、设计美、板书美等,也包含学生感悟美、鉴赏美、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和”包含了师生之和、生生之和、合作之和、竞争之和等;“乐”包含了体验之乐、发现之乐、合作之乐、探究之乐、创造之乐等。“美”“乐”“和”的文化课堂有助于释放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达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

第三,要整合校内外文化资源。主动创造条件,对设备、场所等硬件资源优化配置,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各种显、隐性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规范化体育操场等场地和设施设备等多样性课程资源,长期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等;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企事业单位、部队、各类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和开发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有效发挥各种公众网络的资源价值,使之成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交流和共享的重要平台,让学生获得发现之乐、体验之乐、探索之乐。

[1]李炳亭.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2]李炳亭.高效课堂的九大范式[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3]李俊清.浅谈课堂文化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10):42.

[4]赵振杰.论教师文化的核心、功能与结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1):97-100.

猜你喜欢

人文课堂教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人文绍兴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