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2015-03-31周菁菁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客体公平文献

周菁菁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00)

1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1.1 按文献发表年份统计

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以“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理论”为关键词,设定时间为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09月01日,在“文献”检索项中检索,共得到检索记录158条。2005年4篇到2013年35篇、2014年为19篇。可以看出来,十年来关于学前教育理论的文献总体上呈现的是从少到多的特点。其中以期刊发表文章为主,其中硕士论文有11篇,博士论文仅1篇,可见学前教育理论这一题材虽已引起有关研究人员的注意,但缺乏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1.2 按论文第一作者所属单位统计

从文献来看,作者绝大部分来自于学校,包含高等师范院校、普通高校、高职高专、综合性大学。其中排名前三的是南京师范大学发表9篇,华东师范大学发表7篇,湖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都是发表4篇。

1.3 按论文的发表刊物统计

文献所刊发的刊物中,排名前五的刊物如:《早期教育(教科研版)》杂志发表了14篇、《幼儿教育》杂志发表了8篇、《学前教育研究》杂志发表了6篇,《教育导刊》与《早期教育(教师版)》都发表了4篇。对照南京大学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共有5种期刊属于核心期刊。说明目前该研究受到了高质量杂志的关注。但是从近十年158篇文献的发表量来看,还存在文献量较少、核心期刊种类不多等情况,因此该研究还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

2 文献资料内容分析

2.1 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史研究

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学前教育史不仅包含对学前教育历史事件的记录,更包含对学前教育历史事件的理解与叙述,这使学前教育史必然是不断被研究者重新书写的思想史与当代史,开展学前教育史研究必然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过去,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深刻地解释现在和预见未来,更好地发现与认识学前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好地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的时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蒋雅俊在《对学前教育史研究的三种认识及其学术价值》一文中以学前教育史是当代史、学前教育史需要不断被书写、学前教育史研究是富有创造性工作这三种对学前教育史认识的观点来认识其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1]。而朱宗顺在《百年中国学前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认为百年中国学前教育史研究可分为三期,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中国学前教育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例如学科意识开始凸现、通史性研究相对成熟、断代研究初步拓展、人物开始逐渐丰富等;但仍有诸多领域尚待开拓,例如可以开展中国学前教育史的元研究、深化断代史研究、亟待拓展专题研究等方面[2]。

2.2 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具体内容研究

学前教育理论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三方面:主体、客体以及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方式方法与手段。主体指的是那些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而处于学前教育年龄阶段的适龄学童,自不必说,甚至连学前教育的规律都可称之为客体。那研究最多的当属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方式方法手段了。在何时何地设计什么课程,才能更好的作用于客体,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让客体更好的成长呢?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于慧慧、王中华以宏观的大视角解读了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中的具体内容,坚持科学发展观,注意均衡发展,恰当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充分利用和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是实现我国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3]。而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杨宁的《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中的动作和运动问题—四论进化、发展和儿童早期教育》[4]与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张往颖、张世锋的《英国开展儿童户外游戏的理论与实践》[5]两文中,则是以微观的小视角具体分析了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中对儿童教育的内容,杨宁认为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不仅是其智力发展的重要指标,更是发展的普遍特征[4];除了对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方式方法的研究外,也有研究学前教育理论中客体的文章,例如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的张利洪、李静在探讨了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要回答学前教育学研究什么的问题。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经历了“规律说—现象说—现象及规律说—综合说”的转变过程。他们认为从科学哲学、教育学与学前教育学的关系来看,把学前教育问题定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比较适宜的[6]。

2.3 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价值取向研究

所谓价值取向,是每一个主体对一件事物的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在学前教育理论上各位学者也是如此。有学者认为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有其独立存在的必然性,这一必然性源自学前教育的独立价值,即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不依附于其他层次和类型的教育而独立存在的价值。田涛与吴定初指出,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实践中存在若干独立价值失落的现象,如超前的教育与强化训练,误读了基础,因而必须加强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也必须强化学前教育政策与制度的保障,来促使其独立价值的回归[7]。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的朱家雄则更加准确的指出自己在学前教育理论中的价值取向,认为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应该由科学主义走向生态,科学主义取向的儿童发展理论是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基础,但如果陷于对科学主义的崇拜,将无法解释和适应学前教育的复杂性[8]。康建琴与李志宇则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层面在价值取向上冲突的原因,融合的方法。理论工作者不仅是理论的介绍者,更应该是理论的创造者、生成者;实践工作者不仅仅是理论的践行者,更应该是行动的研究者;管理工作者不仅仅是政策的传话者,更应该是政策的研究者、理论的解释者、地方课程建构的组织者和协调者[9]。

2.4 我国学前教育理论评价标准研究

教育乃是国民的教育,是一种公益性的活动,因此公平性成为了教育的根本属性。在探讨教育公平这个话题上,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什么是教育公共,相对公平与绝对公平的区别与联系,如何实现教育公平,这些都是教育的评价标准上的问题,学前教育也是如此,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的基本价值诉求。蔡东霞认为质量话语曾长期在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中占重要地位,对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近年来人们对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评估提出了多方面质疑,认识到忽视差异、去背景性和去情景性的质量标准不仅不利于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更会使实践因盲目追求统一的质量指标而造成学前教育的不公平。学前教育应寻求建立更具适应性和包容性的质量评估体系,以最终实现学前教育领域的实质公平[10]。总之,我们需要加以强调与权衡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中质量与公平的问题,要坚固学前教育中的公平与质量,不只是为每一个儿童提供优质的、科学的、统一的环境,还必须努力的根据每个儿童的差异提供合适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有关学前教育公平的评价标准体系,来保证公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3 思考与展望

上述文献梳理为我们研究学前教育理论既提供了发展脉络,也勾勒了清晰的发展趋势。

第一,体现一种趋势。从查阅的文献来看,关于学前教育理论这部分内容虽已引起学者专家的注意,但相比其他各级各类教育来看,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术上,学前教育理论研究还是属于较少的那部分。但随着学前教育独立学科意识的增强,通过十年来文献的分析,关注学前教育的人群从最开始的一线工作人员慢慢发展到高级知识分子、学者,并且这种趋势还是逐年增强,已经可以用较高的理论水平来研究学前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学前教育理论在主体作用客体的方式方法这类具体范畴与价值取向等范畴研究较多,而在历史文献、特别是评价标准方面研究还可以继续深入。

第二,把握两个重点。从有关学前教育的文献内容分析来看,在研究其理论的学者中,普遍的提到两个重点问题,一个是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相关文献中无论是在对学前教育历史的研究还是具体活动中主体对客体作用的方式方法,都是一个相结合的过程,或者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或者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性;二是在研究学前教育理论时,必须从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出发,《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中的动作和运动问题—四论进化、发展和儿童早期教育》一文就结合了我国儿童早期发展中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学前教育独立价值失落与回归》中也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独立价值的遗失问题,以上篇篇文献都是建立在解决具体问题上的理论性研究。

第三,发挥三项功能。学前教育是国家的教育,全民的教育,即使是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也绝不单是学者或者工作者的事情。因此在未来发展好学前教育的方向上,应该要充分发挥三项功能:首先充分发挥国家的作用,确保政策与制度的完善,这是其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舆论作用,保证政策的实施,确立制度的完备;然后要积极发挥个人的作用,学者可以从事理论研究,一线工作者可以从工作经验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等。这三项功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配合的好了,才能确保解决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向着积极健康的方面不断发展。

[1]蒋雅俊.对学前教育史研究的三种认识及其学术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11(6):31-33.

[2]朱宗顺.百年中国学前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46-50.

[3]于慧慧,王中华.打造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解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4):38-41.

[4]杨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中的动作和运动问题—四论进化、发展和儿童早期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1(10):3-9.

[5]张往颖,张世锋.英国开展儿童户外游戏的理论与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10(8):60-63.

[6]张利洪,李静.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J].学前教育研究,2011(9):38-42.

[7]田涛,吴定初.学前教育独立价值失落与回归[J].教育理论研究,2013(4):33-36.

[8]朱家雄.从对科学主义的崇拜到主张学前教育走向生态—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3-12.

[9]康建琴,李志宇.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层面价值取向的冲突与融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60-62.

[10]蔡东霞.公平与质量:对学前教育“质量话语”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9(20):11-14.

猜你喜欢

客体公平文献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笨柴兄弟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公平比较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