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家罗家伦及其高等教育思想研究

2015-03-31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谢晓欣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央大学罗家伦清华

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 谢晓欣

一、引言

在我国近代历史上,罗家伦先生集教育家、思想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者,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出使中华民国首任驻印度大使。由于其长期以来担任国民党重要职位,学术界对其政治行为的批判多于教育贡献,这实为我国教育界的一大遗憾。在有关我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研究中,罗家伦也始终是一个有意无意不被重视的历史人物,尤其对其教育家身份的定位是很值得商榷的。

罗家伦出身于书香家庭,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执校期间与学生相处甚好,是学生们可亲可敬的好老师,深受师生爱戴。将儒家学派 “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先进的教育思想运用于办学实践中。清华执校期间,改革体制,健全清华基金管理模式;整顿院系,调整学科设置;以学术论英才;修建校舍、增添教学仪器设备,改善校园环境;主张男女平等,首开女禁等。执校中央大学期间,确立大学使命,提倡“四字校风”“六字”治校方略,抗日战争时期组织中央大学顺利西迁。罗家伦教育思想既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浓重色彩,又融合了很多西方大学的思想,将传统教育精华与西方教育精髓融合。

二、罗家伦的大学理念

1.有机体的民族文化

罗家伦认为,作为一所大学最重要的是紧跟时代,领悟时代精神的实质内涵,以为国家和民族服务为己任,时刻准备为国家振兴贡献力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罗家伦将大学教育与民族图强紧密联系,通过大学建立本土特特有的民族文化,并使其依附于大学而存在。他认为办理大学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认清大学使命,用心创造新精神和新风气。在中央大学期间,参照柏林大学在近代德国民族复兴过程的举动,将“创立有机体的民族文化”作为中央大学的使命,使中大肩负起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他认为文化其本身就像一个有机体生物一样,各部分都是紧密配合、缺一不可,而“有机体的民族文化”即整个民族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文化的内容和体系之间是紧密相连、协调发展,共同存在于一个大系统之中的。

2.学术独立是前提,研究是灵魂,环境是保障

罗家伦认为大学要以本土文化研究为基础,适当地接受西方科学文化。罗家伦坚持“学术独立”“学术立国”的坚定信念,延续柏林大学“重研究”的学术风气,坚持大学学术性第一,重视学术研究。执校中央大学期间,他提倡且发行了专门登载研究著述的《国立中央大学丛刊》和刊登国内外有名且高价值著作的《国立中央大学专篇》。这两种刊物的发行为中央大学浓厚的学术气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当时颇为流行。

罗家伦特别重视学校的建筑设计和环境:初任清华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兴建男生宿舍、图书馆、化学馆、生物馆、气象台、水利工程实验室等。执掌中央大学期间新建、扩建、整修院室。他认为校园建设是高校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如果原有校园环境和区域位置已不能与大学长远发展相匹配,不能为师生的学习、生活和交流提供便利条件,不能为学术研究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时,大学就该改变其环境,为师生创建适宜的环境。他通过精心准备,周密计划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在抗战时期非常顺利的转移了学校的全部资产,真正做到“鸡犬不留”,为中国保存了一个完整的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保存了实力。

3.管理体制革新

清华大学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缩影,清华想要获得长足进步,必先肃清阻碍清华长远发展的外来势力和本土保守势力。执校清华后,罗家伦对体制进行大力改革,将这所特殊时期的留美预备班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转为独立完整的中国国立大学。时任清华国学院教授的陈寅恪曾评价罗家伦在清华的举措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清华进行“改隶废董”,最初的清华大学是由大学院和外交部共同管理,清华基金也是漏洞百出,罗家伦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将清华基金真正用到学校,用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废除董事会,收回清华基金管辖权,改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负责保管,清华大学变为隶属于教育部主管。在中国,“教授治校”最先是由北大校长蔡元培建议提出的,而他的学生罗家伦则完全诠释了“教授治校”,也为之后梅贻琦校长的“教授治校”提供了极度方便的条件。罗家伦以国计民生为首要任务,以大学肩负振兴民族的历史使命为定位,调整设计学科院系,这一点也深受蔡元培的影响。

三、启示

作为我国近代史上的教育家,罗家伦竭力将大学建设成国际一流大学,经过努力和实际行动,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大学理念和办学实践也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经过发掘罗家伦大学办学理念的内在本色和价值追求,归纳其高等教育思想,可为我国现今大学教育的变革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1.注重大学责任与国家命运共相连

人才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支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学引领整个社会的发展,只有肩负大学使命,大学才能长久生存。大学只有明确使命,才能确保其目标和任务紧跟大学步伐。罗家伦对大学使命的认识紧跟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今天的大学站在新的历史台阶上,肩负更加重要的使命,伴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和中国急速前进的步伐,只有将大学使命与国家使命共相连、同进步,才能使大学发挥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作用。

2.以学术研究为重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日益成熟,国家应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使科研不再受资金的限制。国家和社会为学术研究提供环境,在思想自由、研究自由、学术自由的大好环境下,接纳百家之言。其次,大学要增加和社会的交流、合作,使科学研究真正做到服务于社会。

3.行政区分细致化

罗家伦执校期间,学校行政工作是分为教务和事务两个部分。教务工作是负责一切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事物,事务工作是除教学以外的学校日常管理事务及为学校发展提供的各种行政事务。两者有机统一,协调发展,共同保证大学发展的有序性。这对于我们现代大学治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大学要脱离行政,就要做到教授治校,就要将学术和行政分离,教授对于教学科研有发言权,给予教授更多权力,在学术研究和学生培养中能够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4.选聘优秀人才任教

一所大学的师资队伍水平决定了其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罗家伦在招聘教师方面坚持“绝无门户之见,只抱人才主义”的原则,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党派、国籍、思想等因素都不是聘请优秀教师的影响因素,坚决避免“近亲繁殖“,以严格的学术要求为基准,为大学聘请了很多优秀教师,为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血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也应考虑深化教师聘任制度改革。

首先,深化教师聘任制度改革,严格聘用标准。制度建设对于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招聘要合理、民主,避免且根绝“近亲繁殖”“论资排辈”等不良现象。“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以学术为标准来延聘师资是其本能所在。要建立教师资源的循环可持续发展,尤其要重视对青年学者的选拔和培养。罗家伦重视教师的潜力,在聘请教师时更偏重于专注学术兴趣且长期从事学术研究的青年学者,而对于学术研究上已经没有作为却徒有虚名所谓的名师大家不再关注,坚决不予以聘请。高校也应该借鉴这一理念,注重对青年教师的选拔与培养,看重长远利益,促进教师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小结

《教育的哲学》一书中,布鲁贝克认为大学实质上有 “知识论”和“政治论”两种。认为大学不但研究高深学问和高深知识,同时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罗家伦更重视大学对于民族和国家的时代责任,与民国时期特殊的国情相联系,他用实际行动更好的诠释了布鲁贝克的“知识论”和“政治论”,其历史功绩是非常显著,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大学同样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其教育思想在当代也是非常受用的。

[1]赵尚杰.罗家伦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徐 皓.罗家伦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

[3]熊星涵.罗家伦大学理念与办学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4]经盛鸿.罗家伦与“鸡犬不留”的南京中央大学[J].百年潮,2001

[5]王炳毅.民国教育家罗家伦[J].档案与建设,2006

[6]李 著.罗家伦与三所名校的教育情缘[J].教育,2007

[7]罗久芳.我的父亲罗家伦[J].教师博览,2007

猜你喜欢

中央大学罗家伦清华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1932年中央大学教授索薪事件研究
罗家伦:登门求贤彻夜不眠
罗家伦的倔劲
跟尼赫鲁较真的中国大使
从学人刊物看学人谱系
《国风》半月刊的思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