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015-03-29毛雅琴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会计专业

毛雅琴

(南通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通,226001)



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毛雅琴

(南通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引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对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调查企业人才需求和会计专业岗位设置的基础上,基于校企融合视角分析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探寻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存在问题,以期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微校企文化融合;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The Reform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Culture Integration

MAO Yaq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Nantong226001, Jiangsu)

[Abstract]The reform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is important to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alent demand from enterprise and the post setting of accounting majo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ccounting talents demand from enterprises from the respective of combining school and enterprise, and explor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eform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oping to propose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is reform.

[Key words]culture integration of enterprise and school, accounting major,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一、校企融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的意义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面向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抓住区域产业、企业、学生三个要素,保证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鉴于此,笔者根据会计行业的特点、企业用人的需求进行市场调研,探寻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存在问题,尝试构建“校企融合”型课程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合作教育需要通过企业、社会及高职院校间的伙伴关系来实现。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高校自行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而企业的参与,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校企联谊、企业资助的层面上,也不能只是单纯地为学生安排实习与就业,而是要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只有这样,产学合作教育才能走向深入,产学合作人才的培养效果才能令人满意,产学合作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

二、校企融合课程开发需求调查分析

2014年7月,笔者对南通地区10家企业、30名会计专业毕业生以及51JOB网站发布的南通地区25家企业会计相关专业岗位和招聘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如下:

(一)会计证几乎成为应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第一门槛

调查显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中小企业初级会计岗位,这类岗位以出纳、开票等工作为主。事实上,中小企业的出纳不但要跑银行,跑工商,还要跑税务。税务局一般要求办税人员要具备会计证,因而企业也会要求会计类相关岗位的应聘人员具备该证件。通过对招聘会信息的统计,用人单位认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相关岗位最低专业能力要求,90%以上企业在招聘条件中都注明会计相关岗位应聘人员应该具备会计证。

(二)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是应届毕业生的职业素养

调查单位表示最为看重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这是由财务工作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决定的。财务工作专业性强,对财务人员的依赖性高,因而财务工作能否真正做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排名第二的影响因素是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潜力,也就是应聘人员的可塑性;排名第三的才是应届毕业生的专业能力、知识、素质水平;排名四到六位分别是毕业生的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更注重能够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的同时,与会计业务相关的知识也有待提高,如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有单位主管就强调,应届毕业生不可能一下就上手,不会没关系,可以慢慢学,只要能专心,虚心,耐心,肯学,必定能发挥出自身的特点和专长。

(三)用人单位对学生技能要求高

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看,会计技能这块基本能满足单位需求,短时间内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但被调查者一致认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很重要,主要原因是高职会计教育目前还是注重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校内模拟实习,但被调查者认为校内要加强学生操作技能能力。学校的模拟实习或实训还是不能代替企业实习的。

三、校企融合视角下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企业需求调查,结合各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现状、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的分析可知,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

(一)课程开发流于形式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核心是“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但参与课程开发主体的教师由于自身能力教育背景的影响,认为学生没有理论知识为基础,职业生涯发展会受到限制。因此,在课程开发中重理论而轻实践,把项目课程等同于技能教育教学。目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较为简单,教学主要还是课堂讲授,很少依托企业或行业开发课程教学,企业专家的行业优势得不到发挥,专家的工作知识与经验也无法融入到课程体系开发中去,学生的技能水平难以满足用人单位要求,课程开发流于形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各高职院校基本都能按照会计岗位任职要求,设计与社会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但伴随着会计教育的扩招,如此“简单复制”人才的模式导致的后果就是: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另一方面,会计人才质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要开创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决不能用一种培养模式简单复制出众多人才。

(三)实训基地建设重模拟轻实战

目前绝大多数会计专业建设实训基地的重点是模拟实训,实训指导老师还停留在校内专职教师层面,企业师资只是作为校内专职教师的补充,且实训内容也是普通教材上的内容,类似于一般习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薄弱,技能水平不足,社会的接受程度自然也就低。

四、校企融合视角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会计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课程属于职业能力必修课,相关的理论和操作都与会计岗位相对应,并具有较好的可迁移性。构建会计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是以“会计工作任务”为项目化课程结构的出发点,打破与传统理论教学的束缚,着重考虑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适当借鉴行业专家的意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实践操作引领理论学习。

实际上,会计课程中填制及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及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内容是在相同工作流程下,根据岗位内容的不同做出账务处理的过程。笔者所构建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是在教育规律的指引下,理清会计岗位的操作流程,细化具体的工作内容为相对独立的项目课程,每个项目课程具有特定的知识、技能与培养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完成了所有项目的学习,就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会计岗位的职业技能。

1、构建与社会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的项目课程

根据会计领域及其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会计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并设计基于会计业务流程的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形成以后,由校内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学习情境、教学内容、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等。按照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要在校内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社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获得英语三级半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证书等多个社会证书。

2、构建与多元化行业特点相融合的项目课程

要想提高会计专业的办学水平,就必须要构建与多元化行业特点相结合的项目课程,决不能用一种培养模式简单复制出众多人才。简单点说,也就是“让学校管理复杂点,让会计人才多元化点”。具体改革措施是把会计专业与行业结合起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营销专业办学特色就是他把营销专业与机械专业结合起来,这对我们会计专业也是一个启示,会计专业是江苏省和南通市重点发展建设现代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我们可以把会计专业与建筑专业结合起来,开办建筑会计班。此外,课程设置这方面可以结合行业特点,在课程体系中开设行业会计课程(金融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餐旅服务行业会计等),这样可以达到会计人才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的。

3、构建与互联网+时代特色相结合的项目课程

日前,《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落地。指导意见提出,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互联网+教育,正在挑战着所有人的想象力。而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又会预示着怎样的前景?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者要不断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其实,国内在线教育的“大佬”正保教育已经着手“互联网+”的布局。今年5月份,正保教育向郑州财经学院、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等60多合作院校授牌,由旗下中华会计网校与合作院校共同开展会计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很显然,正保教育已经开启了“互联网+校园”的新模式。该合作模式的内容包括会计专业共建、会计真帐实训、会计岗位实习及学生就业推荐四个方面。具体操作是中华会计网校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和在线教学平台,协助高校分阶段、可量化培养学生,并通过“会计云平台”创建产业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还可使用“学习行为分析系统”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形成数据分析报告和学生能力评价,为企业招聘时提供与用人需求相匹配的学生,从而提高学生专业岗位就业率。

此外,眼下大热的微课也可列入项目课程的设计之中。会计课程的难点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短时间内无法消化,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实现长时间高度集中因而错漏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完美解决此类问题。微课的时间只有八九分钟,学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在多媒体上学习,率先把握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像看动画片一样轻松,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基于翻转课堂教育理念的微课,正在渐渐走进校园,成为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专业教育的一次革新。

因此,构建与互联网+时代特色相结合的项目课程,顺应O2O的在线教育模式,使会计专业的学习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逐步实施“互联网+会计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战略升级。

(二)开创综合性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招聘员工时更青睐于综合型人才,会计行业也是如此,只懂会计原理和做账的学生已经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了。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会计在企业做的大部分工作除了财务之外,还有业绩考核、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刘永泽分析:“记账、编报表早就不是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了,对应收账款的风险进行分析,坏账的可能性、资产的质量评估等这些才是目前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必备的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开创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基本都考虑了会计上岗证、初级证,今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结合审计、统计、证券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实现项目课程化教学,这样可以达到综合性会计人才培养目的。

此外,会计工作与行业特点的紧密结合也愈发明显,如物流行业会计、旅游行业会计等都是新兴的会计人才领域。将来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外语、金融、计算机都是考量综合性会计人才的重要因素。所以,量身打造综合性的会计人才,教育者要充分考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将有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课程列入项目课程中去。

需要补充的是,在校企融合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价值观,他们是否有责任意识、诚信意识、主动意识、服务意识,是否很好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自我教育,培养了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现在笔者所接触的一些会计学生,个性沉闷,不善交流,缺乏学习和创新能力,缺乏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这些都是传统教育带来的硬伤。在课程体系中要增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项目课程,改革以往说教的方式,坚持开放性的设计原则,邀请处于实际工作一线的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将企业会计实务操作层面的知识以及对实际工作会计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等融入项目课程中。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企业价值观念、经营宗旨、道德准则的凝结在学生价值观塑造中发挥效能,争取在培养学生娴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诚实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良好职业操守”。

(三)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要解决重模拟轻实战的问题,要根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建设需要,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因此,可建立“厂中校,校中厂”互动式校企合作模式。首先,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企业选派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会计为实习指导教师,这样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了解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正确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和技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尽快适应毕业后会计工作的需要。其次,将企业业务活动引入校内,构建校中厂。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感受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体会职业活动过程,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企业工作。还为学生的会计认知实习、会计模拟实训等相关课程提供真实的材料,并与校内教师一起共同指导学生会计实务操作,突破了企业单位接受会计实习生的人数约束,使学生“批量实践”成为可能。

五、结语

“一条主线、整体推进”是校企融合视角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牢牢把握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这一主线,从企业行业调研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到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每个阶段都与行业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在实践过程中,朝着既定的目标,整体推进改革的步伐,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争取强有力的保障体系,坚持“人尽其才,多维发展”的理念,努力为学生搭建培养应用能力、技术能力、素质能力的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胡清、易飚.基于校企融合的高职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01).

[2]李瑛珊.构建高职“校企融合”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4,(08).

[作者简介]毛雅琴(1983-),女,江苏南通人,南通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工业文化对接研究”(项目编号:2013SJDFDY077);2015年南通职业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5-YB-19)。

[收稿日期]2015-7-24

[中图分类号]G712;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004(2015)06-0001-03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改革会计专业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2+X”培养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下的机电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基于CBE模式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模型研究
基于“3CE+B”模式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