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2015-03-28赵晖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媒体教学改革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赵晖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武汉43006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愈加重要,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平台。在当今建设“中国梦”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新媒体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一系列对策与建议,以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述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含义界定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课程学习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其教学形式主要以理论传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实践教学以理论教学为基石,是对理论学习的一种拓展与升华,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简单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调动大学生的“看”、“听”、“做”、“写”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内化理论知识。翻阅前人的相关研究,笔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含义归纳如下: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在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一步学习和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征

1.参与性

毛泽东同志曾说:“社会实践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基于教育意义的角度下以教育主体认识和改造自然、自我和社会的过程。该过程必须有教育主体的参与,并且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思想认识和价值信仰,在实践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社会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主体是人,人应当是社会的人,所以其所参与的实践教学活动必然具有社会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社会性是指受教育者的实践教学活动必须是在社会生活中展开的,这也要求受教育者应当积极主动地了解和体验生活,进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受教育者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之间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不断改造和完善社会。

3.教育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完成教学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受教育者能够通过实践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社会认知度,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实践教学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那么只能将它列入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之内,而不能从严格意义上认定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4.组织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通常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实践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实施和评估并非都是个人行为,更多的是一种组织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教学活动,其要求比理论知识学习更高,需要将理论课程内容通过实践形式完整反映出来,这也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组织能力、较强的掌控能力和较深的理解能力。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教育是实践教育的基础,实践教育是理论教育的延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根本原则。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强化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观点对准生活热点,验证理论阐析现实生活的能力,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二)贯彻教育与自学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目前,教育理念正在由被动式的课堂教学向主动式的自学转变,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充分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时效性。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学生,只有当他学会研究自己,真正认识到内心世界,并且他在不断使自己变的更好的时候,他才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由此可知,教育不仅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还需要学生能够积极“内化”自我,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可和接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注重实效性,引导学生将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贯彻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培育大学生的德性,通过教授学生社会运行规则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以帮助学生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真正了解并且认可社会运行规则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但是,这种认可的过程需要学生亲身实践才能顺利完成,达到“知行合一”。因此,如果要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就必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认识和改造自然、自我和社会的过程中深化理论学习,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长期影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过分重视理论教学,从而造成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媒体日益涌现,老师与学生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也导致两者的观念产生一定的偏差。虽然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已经逐渐在全国展开,但是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没有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实践教学受时空限制较大

就时间方面而言,大部分高校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为3:1,实践教学所用的学时只占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总学时的一小部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学时最终难以完成,一部分老师就直接将实践教学变为室内实践教学演示,最终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就空间方面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紧贴生活世界,让学生到社会中、生活中去感知和认识

社会、他人和自我。但是,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缺乏、经济费用较为短缺等因素的限制,最终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难以真正贯彻落实。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实践教学评估是对教学工作质量的测量、分析和评价,可以不断推动和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估体系较为落后,难以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而造成任课教师产生一定的惰性。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现行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缺陷:一是评估主体缺乏多元性;二是评估标准缺乏系统性;三是评估内容缺乏全面性。因此,只有切实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才能有效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四、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融合

(一)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因此,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高校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平台。高校通过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成果等,让学生更加直接地接触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利用微博、博客等自媒体发布理论实践教学成果。学生可以在微博、博客发布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所思所得,与他人积极沟通交流,进行思想碰撞。三是利用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进行沟通交流。由于大学生时间较为分散,所以老师通过这些即时通信工具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发布最新的实践教学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下一步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

(二)新媒体应用突破时空限制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可以突破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信息的全天候、无缝隙传播。新媒体也可以让每一名学生亲身实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媒体可以真正实现“私人定制”,让学生能够通过新媒体展示自我,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新媒体自身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和及时性,能够反馈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效果,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面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而不用受到课程教学和时空的限制。

(三)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估体系

全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估体系有利于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估体系:一是健全多元主体评估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当组织由专家、同行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组成的考核评估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质量进行考核评估,避免“内部操作”、“流于形式”等现象的发生。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然后上报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备案,避免盲目地“因地制宜”。三是制定全面完善的评估内容。评估内容应当紧跟时代变化,契合新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要求,及时更新完善评估内容,确保评估内容与教学实际相符合。

五、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本文基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中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实践教学受时空限制较大、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等问题,然后借鉴其他高校成功经验,提出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新媒体应用突破时空限制、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估体系等一整套对策,以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崔华华,赵志业.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用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

[2]谢振荣,孙建英,张云霞.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3]汪馨兰,戴钢书.新媒体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

[4]汪馨兰,戴钢书.创新与发展:新媒体环境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2).

[5]杨宏志.实践育人的理论与实践——以新乡学院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

[6]李俊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3).

[7]丁春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思路与对策[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1).

[8]陈其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立论基础、现实困境、路径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2012,(2).

[9]张菁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3).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媒体教学改革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