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2016-12-23郭巧云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路径

郭巧云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涉及到知识传授效果、能力培养效果、品德养成效果等三个方面。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与其承担的任务还有一定的差距,受到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环节以及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应立足课堂讲授、科学组织教学,开展实践教学、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注重马克思主义原著的根的滋养。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制约因素;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110042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从宏观上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关系到能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微观上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则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实现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如何评价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自“05”方案实施以来,各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应当看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与其承担的任务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的评价、制约因素以及提升路径做些理性思考。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是指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实际效果。笔者以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既要立足当前又要关注长远,既要看显性效果又要看隐性效果。显性效果主要包括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以及教学质量是否优良,还包括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学习、学习后能否真正地入脑入心;隐性效果强调对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的作用,主要是指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大学生的困惑多大程度上得到解决、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多大程度上得到加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进行评价。

1知识传授效果

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是否接受以及接受程度是衡量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指标,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知识的传播过程组织上下功夫,就必须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教学,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当然,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经常变动,缺乏稳定性,就不容易使受众的接受,从而缺乏实效性。因此,知识传播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这里的相对稳定绝不是内容的一成不变,需要与时俱进,因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1]664,需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需要指出的是,教学内容不能照搬教材,照本宣科地讲解不会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不可能在学生当中树立较高的威望和地位。因此,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需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需要立足教材,但不照搬教材。

2能力培养效果

毋庸置疑,知识讲授固然重要,但知识如果不能被应用于实践,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134但同时也强调“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仅在于解释世界,而且关注改造世界,不仅教会学生懂得知识,而且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实践正确价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和灌输,不仅需要讲授正确的理论和观点,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学会科学合理地解释现实,充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出的过程,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需要把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需要教师要有充分的自信,具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善于和学生沟通、有效驾驭课堂的能力。

3品德养成效果

个人品德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综合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整个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都是立足于学生个人良好品德的养成,立足于培养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境界。当今时代,各种思潮、各种观点众说纷纭,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要鲜明,态度要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2]284显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单纯的知识和学术的讲授,要凸显课程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坚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性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衡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最终标准不是看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而最终看学生是否真懂、真信,是否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3]。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制约因素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以及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凸显,校园文化蓬勃开展,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队伍建设发展态势良好,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不断开创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局面。但应当看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与其承担的任务还有一定的差距,笔者以为当前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据姚昌、张晓波对N省107所公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显示[4],在当前省属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仍有16.2%和33.3%的教师非党员,且师生比符合教育部要求的仅占21.5%;从学科背景来说,仍有23.6%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知识;从教师进修提升来看,仅有9%的教师有过境外访学经历,11.8%的教师有过国内访学经历;近20%的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一职业感到“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可见,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创新不足

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的“填鸭式”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很多教师缺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不能有效开展师生活动,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在实践中,据有关调查显示[5],学生认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方法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课堂讨论”,排在第二位的是“分组评比”,排在第三位的是“教师点评”,排在第四位的是“撰写实践报告”。可见,学生更加希望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主体性的作用,这就迫切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3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

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入脑入心”,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相当多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要么根本没有,要么也只是流于形式。而据有关调查显示[5],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的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理论联系实际”,排在第二位的是“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学生更加期望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把理论讲解透彻,在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答疑解惑,真正把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

4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改进

目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的设置落实不到位,要么没有配置专项经费、要么在金额上大打折扣;对思政课教师的职称评聘和进修培训的支持力度不够,相当多的教师感觉到在职称评聘方面不及专业课教师有优势,晋升速度慢;学校管理体制不顺畅,存在党政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各自为政、配合不够协调的情况。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

1立足课堂讲授,科学组织教学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中,课堂讲授仍然是主阵地。高校教师应充分立足课堂,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其一,渊博的学识是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时刻牢记自己的政治责任感,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放在首位,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而要做到这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做到真学、真懂、真信,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回应学生关注的现实热点和难点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上,在讲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时,除了讲清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及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之外,重点要回答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表现形式,以及我们应如何看待和理解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其二,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把相对枯燥、抽象的教材转化为有血有肉的教学内容。首先,在教学资源的选取上,应坚持现实性和正向引导性的原则,即在资源的选取上要选择近期发生的国内外热点问题,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讲解,如在“概论”课中讲解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时,可以结合英国“脱欧事件”进行分析,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运用补充教学资源时,应传播正能量,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腐蚀的能力。其次,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如QQ、微信群、微博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充分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使课堂讲授生动化、形象化,使得理论讲解富有感染力,使得理论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载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般来说,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教育客体,但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他们也在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通过学生主动接受并内化,才能真正起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学会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跟上大学生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特征,探寻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如专题讲授、主题发言、课堂讨论、新闻分享、演讲辩论、角色参与等,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感悟和参与效果,使学生能在参与感悟中提升。

2开展实践教学,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当然,实践教学不能脱离课程教学的要求,应该是课程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完善,切实针对学生的实际来开展,不搞形式主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主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笔者以为,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知晓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意义,要转变教学只是为了完成教学时数的思想,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认同度和实现品德塑造上,要以生为本,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案和途径,教师负责答疑解惑及点评;其二,要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例如,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中,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并制定实施细则,由思想政治理论课部门和学工部门协同管理,共同组织好实践教学环节;其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学校可设立实践教学专项基金,保障专款专用,使实践教学制度化、常态化。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要从学生的团队精神、个人品德、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注重马克思主义原著的根的滋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效关键在于教师,当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不少教师来自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非马克思主义学科,让这些教师融入马克思主义学科,研读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是一个重要途径。这就需要这部分教师从根本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科意识,将原著的学习研读作为通识教育和必修课,原原本本地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底蕴和自信。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主导性因素。笔者以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具备如下因素:其一,道德修养高。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列宁说:“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6]267教师只有真正为人师表,才能发挥人格魅力,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导向性作用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其二,理论功底扎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自身就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作自己的终身事业,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其三,科研能力强。教学与科研是衡量高校教师的两个重要维度,一个不善于从事科研的教师不是一个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教学效果,需要积极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科研工作,将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中,这样才能真正说服学生,真正通过教学达到知识传授、学生能力养成以及品德提升的目的。笔者以为,这就需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力度,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增强教师的科研和学术意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以此拓宽教师教学科研的渠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盛湘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及其评价[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75—78.

[4]姚昌,张晓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5,(11):67—70.

[5]付桂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的调查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41—43.

[6]列宁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路径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毛泽东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