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历史印迹的利用来提升城市艺术文化品位

2015-03-28杨嵩

关键词:印迹品味历史

通过历史印迹的利用来提升城市艺术文化品位

杨嵩

(合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安徽合肥230001)

摘要:五千年的璀璨文明造就了东方中华悠久的历史,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在其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发展体系。随着超大城市群,大都市圈的建立,城市的发展也逐渐走向了国际,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剧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也造成了城市文化的复杂性,如何让城市在发展中走出一条合适自己合适中国国情的道路成了当前探索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历史印迹的利用来分析苏州市艺术文化品位,进而以帮助中国现代城市实现多元化发展,走向世界的前端。

关键词:历史;文化;印迹;城市艺术文化;品味

一、城市艺术文化品位

在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意识形态的控制领域里,中国社会的发展逐渐偏离了自己的轨道,只重视经济,却忽略了一系列的关于精神建设方面的问题,随着外来意识的“侵略”,本国很大程度上出现了“韩流”、“欧美流”,国内学者专家认为这是现代社会一种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发展方式,因此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应该注重本土化的悠久文化底蕴,提升城市艺术文化品味的号召就此展开,这是在发展商品经济中关于城市定位问题的具体规划,也充分反映出了城市文化品味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一)城市艺术文化品味概括

所谓的城市艺术文化品味主要指的就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追求经济发展是主要目标,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利用优秀的古文化资源对城市精神面貌和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和建议。就当代社会的城市艺术文化品味来说,功能是物质层面的,比较实;品位是精神层面的,比较虚。虚则虚,但它是客观存在,难以言传而不难意会。就像人一样,既要四肢健全、脏器健康、代谢顺畅,又要整体协调、五官端正,有神采、有气质。概括地说,功能的核心是“用”,品位的核心是“美”。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是美的,也不是城市的各个部分都是美的,美不美,每个成熟而正常的人都能感觉出来。

(二)城市艺术文化品味特征

城市艺术文化品味是城市品牌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对于城市品牌的推广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从城市文化方面看来,艺术文化品味还不是体现的特别明显,因此总结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文化艺术性浓厚

由于城市艺术文化品味是建立在文化艺术气息之上的,因此一个城市的文艺底蕴是其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品味建立的条件极为严苛,因此要求城市文化质量高且易于表现出来,文化是根基,立足文化才能建设好城市的艺术文化品位。

2.品牌意识性强劲

由于城市艺术文化品位的建立是需要规划,不能一蹴而就的,因此建立品牌意识不仅仅能促进城市文化艺术品位的快速提升,同时也为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并且不容忽视的是城市文化品牌意识的建立是保障城市文化艺术品位快速提升的必要保证。

二、苏州市历史印迹分析

苏州,古称吴,简称苏,又称姑苏、平江等,[1]中国华东地区特大城市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以南、太湖东岸、长江三角洲中部。苏州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被誉为“中国园林之城”,素有“人间天堂”、“东方威尼斯”、“东方水城”的美誉。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历史悠久,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历史上长期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经过考证,认为苏州城为中国现存古老的城市之一。

(一)苏州市历史文化底蕴

苏州坐落于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太湖70%以上水域属苏州),紧邻无锡和江阴,隔太湖遥望常州和宜兴,构成中国长三角最发达苏锡常都市圈;北濒长江,与南通、靖江隔江相望;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长兴。优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丰富的文化资源

1.城建特色。由于苏州城建城早,所以现今仍然保持着与古代相同的“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城市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这是苏州的特色,由于繁华的市中心也随处可见仿古建筑与阆苑乔木,从一点一滴中便可看出苏州市的城市文化艺术品位。

2.文化底蕴。东吴文化的发源地就是古苏州,苏州是江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由于东吴文化的精致与细腻表现淋漓尽致,所以不管是苏州市内的小街道还是郊区的路边乔木,都有着千年的艺术气息。苏州评弹是唱出来的“历史”,不仅仅在建筑物上表现出了苏州市的文化艺术品位,在诗词歌赋里也反复提及了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亘古名句。

(二)苏州市历史印迹分析

苏州市的历史印迹主要是人文与自然,自然风景就是江南之地的繁华场景,人文风景则是反映出了苏州市整个发展的历史印迹,东吴文化几千年的熏陶将苏州变成了一个细腻温婉的城市,从苏州市的城建方面我们不难发现,苏州市的历史不是陈列在博物馆,也不是放在名人故居,而是走在苏州市的街道上,你都能感受到苏州市的文化的魅力。

1.善于利用历史文化打造城市品牌。苏州市现今已经是中国的旅游大市了,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开发旅游资源是必要前提,苏州市由于人文景观多,历史气息浓重,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也成功打造了自己的城市品牌并提升了自身的城市文化艺术品位。

2.城市建设与规划合理且富有特色。前文已经表述过苏州市是建立在古苏州的基础之上的,并且在建城之初就已经规划好了自身的城市发展方向,在苏州市内并没有很多的高楼大厦,现代感在这里没有很好地体现,反而是由于仿古建筑与历史文化的渲染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像很多楼饰与街铺都是保留了原苏州的味道,这也代表着苏州市的城市品位——精致,儒雅。

三、历史印迹提升城市艺术文化品位

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部精神核心所在,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逐渐达到鼎盛时期,所以城市的现今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发展极不相符,甚至有的已经落后。城市文化艺术品位的建立有利于城市规划自身的发展目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应着文化的发展,甚至是发展成为文化经济,而历史印迹则是文化资源的储备库,不仅仅提供了大量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也为城市品牌的建立与城市文化艺术品位的提升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一)提升城市艺术文化品味

历史的沉淀不仅仅是历史,也是宝贵的文化资源,由于中国地大无博,文化的差异性也一直存在,因此要发展城市文化艺术,提升文化艺术品味,就必须要从历史文化中寻找资源,以发展形成城市本身的品牌特色。

1.由于城市的发展赖以支撑的底杆就是城市力量,经济力量已然不是这个时代比拼的筹码了,文化资源作为一种软实力,对外来的文化入侵与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善于发展的城市总会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对自身的城市发展做出一定的规划,这不仅是体现出了历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表明了当下历史文化的发展对城市改革与新型发展模式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与方向。

2.历史印迹都是大量含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的物件组合而成,在城市的发展与品牌的建立上提供了一个富足的文化空间,利用这个文化空间城市自身可以将现代感强的东西与历史印迹相结合,从社会风尚到城市文明,从街道建筑到城市规划,历史的印迹镌刻在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如果加以利用的话,城市发展将会继承优秀的历史印迹的力量,在市场突变的商品经济时代找到自己的定位,以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扩展城市发展空间

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无论是从城市内部还是外部,两极分化还是将继续进行,就是说现在发展的城市好的在未来可能会更好,无论是城市的人均收入,还是产业升级都会更好,落后的一些城市可能会更落后;城市内部人均收入水平也会出现两极分化,这不仅仅是中国的趋势,也是世界的趋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期,中国有一些城市在未来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像深圳、东莞,这些城市曾经出现过,将来还会有可能出现,但是缺乏了城市文化艺术品位的建立,导致了未来城市发展也将是梯度推进和动态演化。未来中国城市化是和工业化及产业发展将更加匹配,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将不断梯度推进和动态演化,从城市文化建设和品牌推广的层面来说,首先是东部有着历史文化底蕴的超大城市完成工业化、然后依次是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般城市、小城镇完成工业化。城市文化艺术品位的发展将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再者带动了高端服务业的出现与发展,就内地来说,环境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将会先行实现工业化,然后在转移到中小城市、小城镇。就从现在的国家政策来看,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的战略步伐也在十八大中重新做了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文化品牌的建立,由此看来历史印迹的利用对提升城市文化艺术品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影响到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

四、总结

从苏州市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现在的苏州市兼容了古典与现代美,从城市的随便一角就能发现其蕴含的文化底蕴,苏州的建筑受到东吴文化的熏陶,并没有满目的高楼大厦,更多的是仿古建筑,青砖黑瓦体现出的是清秀柔美的江南特色。通过分析,苏州的年均接待游客高居全国城市排行旁前端,并且调查发现游客的满意指数非常高,而且评价都说苏州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现代感强劲的城市都能适合其自身的发展,像苏州市这样的城市还有很多,大多保留了自身优秀的文化底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容了自身的特色,形成了较高的艺术文化品位,同时也提升了城市本身的魅力。通过这篇论文我们不难发现艺术文化品味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未来的中国发展还将持续加快,稳住自身的形式,找准自身的定位,打造自身的品牌与独特性才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希望本文予以更多的人思考,以促进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铁成.城市雕塑与城市形象[J].城市发展研究,2004,(5).

[2]季欣.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现状及发展态势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 2010,(5).

[3]翁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王爱君.城市竞争力的微观分析[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周大鸣.现代都市人类学[J].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印迹品味历史
品味年画
马 浩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成长印迹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