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铁”时代的浅浅金光——苏雪林的儿童散文创作

2015-03-28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苏雪林文集合肥

韩 进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230071)

台湾地区儿童散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大陆迁台著名女性作家苏雪林、谢冰莹的散文创作。1960年代以台湾本土儿童文学作家林良为代表的儿童文学高峰和1980年代以儿童文学新人桂文亚为代表的儿童散文复兴,都深受苏雪林、谢冰莹等开拓者的影响。苏雪林(1897—1999)与同一时期的谢婉莹(冰心,1900—1999)、谢冰莹(1906—2000)并称三位中国文坛“祖母级”女作家,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还是文坛“常青树”。尽管她们以后的归宿不同,冰心一直生活在大陆,苏雪林由大陆而定居台湾,谢冰莹由大陆而台湾再定居美国,但她们都一生热爱文学,都有一颗童心,都与儿童文学结下不解之缘,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苏雪林“是一位极具魅力与个性特征的人物”,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女作家中,“集作家、学者、教授于一身者,大概仅苏雪林一人而已”,“新文学的许多重大节目,她都参与或经历过,是现代文学的见证人”[1]11,连新兴的儿童文学,也不例外。

“苏雪林是现代文坛公认的散文大师”[1]10-11。苏雪林的创作开始于幼时的“日记”,也终迄于逝世那年《苏雪林作品集·日记卷》(15册)的出版。五四时期,以散文集《绿天》(1928年)和自传体长篇小说《棘心》(1929年)引起文坛关注。到台湾后,陆续出版十多部散文集,如《归鸿集》(1955年)、《欧游揽胜》(1957年)、《闲话战争》(1967年)、《最古的人类故事》(1967年)、《遁斋随笔》(1989年)等。苏雪林虽然没有专门为儿童写的作品,《绿天》和《棘心》的影响“不亚于冰心的《寄小读者》”[2]1,今天仍可以当作少年文学来读。在台湾出版的神话小说《天马集》(1957年)、《趣味民间故事》(1978年)、翻译作品《梵赖雷童话集》(1954年),都是少年儿童喜爱的内容和体裁。在传记文学《我的生活》(1967年)、《浮生九四》(1991年)中,也有多篇书写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可以一窥她透明的童心。在她40万字的论著《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1979年)里,还有对周作人、冰心、谢冰莹、叶绍钧、巴金、张天翼等有影响的儿童文学家的独到评论。

一、“自然的孩子”:人与自然应有的关系

散文集《绿天》是苏雪林的代表作。“《绿天》中每一篇散文都贮着诗意,书写作者对自然的爱心,无论是青山绿水,还是森林大地,花鸟虫鱼,无不让人感到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是一座美的乐园,给人以性灵的愉悦和美的享受”[1]5。30年代,叶圣陶就将《绿天》中的《收获》《扁豆》选入《初中国文》课本,今日台湾《中学国文》课本一直将《秃的梧桐》作为保留篇目,其他如《绿天》《鸽儿的通信》《我们的秋天》《收获》《小猫》《她的书橱》,都是优美的散文。老作家林海音说:“《绿天》实在是一本富有诗意的散文,我在中学生时代读它,和今天我做了祖母再读它,一样使我深得其味。”[3]1151956年,苏雪林亲自增订《绿天》时,将初版4万字增至13万字,增收了系列游记散文《岛居慢兴》和《崂山二日游》(1934年)、独幕剧《玫瑰与春》(根据1927年三幕同名童话剧改编),以及续写童话《小小银翅蝴蝶故事之二》。《岛居慢兴》和《崂山二日游》每一篇都写得情趣盎然,叙议自如,细腻奔放,其中《青岛的树》《鱼乐园》《五只妖龟》《熊友》《栈桥灯影》《明霞洞》《中山公园》等,依然可以做今天少年儿童学习纪游散文的范文。

在苏雪林的散文里,“对于自然描写最为出色,成就特别高”[4]389。苏雪林说:“我常自命是个自然的孩子,我血管里似流注有原是蛮人的血液,我最爱的自然物是树木,不是一株两株,而是森然成林的。”[5]271又说:“本人虽忝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之一,但说来惭愧,我这个可怜的永不成熟的心灵,却时常憧憬于动物世界,所以那形形色色的飞走跂潜之伦,每每充牣于我的笔底,因此有人怀疑我原是个研究生物的学者改行而为文人的。其实觉得动物没有人类的心机,较易接近,其实也因自己上不得这个过分尊严人类的台盘,只好和动物做做朋友罢了。”[6]278明白了这些,再来读她的代表作《绿天》,就会理解为什么她写了那么多的树和动物的故事。苏雪林非常爱青岛,因为“青岛给她的第一个印象是树多”,而且“到处是树,密密层层的,漫天盖地的树,叫你眼睛里所见的无非是那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所闻的无非是那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所感受的无非是那清冰如水的爽意。从高处一看。整个青岛,好像是一片汪洋的绿海,各种建筑则像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大自然无尽藏的“美”,让她“满足”。[5]270-271

对动物的偏爱,成为苏雪林一种鲜明的处世态度。她说,“如其叫我爱人,我宁可去爱动物。举动太粗鲁,心理太单纯,和人周旋,往往有肆应为难之感;和动物周旋,却可以沆瀣一气,说起来也许又是那下流孩子气作怪”。她不仅爱驯善的兔和羊,最爱养猫,还和中山公园动物部的老熊“发生一种情谊”,差不多每天去喂熊一次,连他的先生也常用庄重的口吻笑问她:“今天不去拜访你的朋友吗?”没能理解苏雪林自有爱熊的道理:“我爱它那笨重的身体,浑圆的四肢,巨大的颈脖和那颔下一圈发金光的黄毛。你别瞧它这样痴肥臃肿,以为它别无作为,它一掌打来,可以将你打成一个肉饼,嘴一拱,可以倒掉一棵树,然而它的外表,却又这样温和良善,有如一只绵羊,真正的‘力’是应该威而不猛的,应该有所谓‘宽仁以教,不报无道’的气度的。动物里的熊,我以为算得‘力的象征’。”[7]270-288苏雪林常常在动物行为的描写中,作天马行空的联想,出人所料地引申出精辟哲理的议论,就像看到水族馆里的鱼,想到庄子《逍遥游》里“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大鹏鸟,《列子》里背负周围数万里员峤和蓬莱的巨鳌,继而发问道:“人类精神食粮,除了‘知识’以外,是否还需要点别的东西?”[6]270-279她这里所指的是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幻想”。可见苏雪林醉心自然与动物,实则是拜自然与动物为师,与自然万物取平等的态度,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自然观和平等思想,非常可贵。

二、“两位母亲”:伟大而高尚的母爱

对自然的爱,对动物的爱,对一切生命的爱,都升华到对母爱的礼赞上。苏雪林的长篇小说《棘心》无疑是一部用散文笔法书写的“母爱之歌”——母爱和爱母。她在书前抄录《诗经·凯风》的句子“棘心夭夭,母氏劬劳”表明书名的由来(棘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小树,木初生称为棘心,世人多以此比喻人之成长,需要慈母的深情养育,故称人子思亲之心为棘心。),又以“我以我的血和泪,刻骨的疚心,永久的哀慕,写成这本书,纪念我最最爱的母亲”来表达创作的由衷,字里行间,借海外游子之口,表达子女对祖国的情思和对母亲的眷念,两种浓烈真挚的感情交织在一起,读来非常感人。1957年,苏雪林在修订重印《棘心》时强调,“本书真正的主题,杜醒秋的故事尚属其次,首要的实为一位贤孝妇女典型的介绍,这位妇女便是醒秋的母亲杜老夫人。她是一个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妇女,一个大家庭制度和旧礼教观念的牺牲者。她一生所受的痛苦,正是当时大多数中国妇女所受的”。“我抱着莫大的虔敬之忱来介绍‘一代完人’杜老夫人”,是因为“杜老夫人的行谊,一‘忠’字可以括之。所以她的人格是完美的,纯粹的”,有了这样的人格,“国家才能够存在,家庭才能够存在,社会才能够存在”[8]2-7。在苏雪林的笔下,家和国总是这样自然相连,爱国首先爱家,爱家必然爱母,母爱在她心中的位置一辈子没有被替代过。她说,“小孩爱情的对象是父母”,“我的性灵永远不成熟,永远是个孩子”,“我觉得世界上可爱的人除了母亲更无其他,而我爱情的对象除了母亲,也更无第二个了”[9]269。每每见到别的孩子偎依母前的情景,就会“默默的在旁边看着,几乎感动得下泪……就想自己的幼时并想普天下一切的母子,深深了解了伟大而高尚的母爱”[10]393。“自从慈母弃我去后,我这颗心,就悬空挂起,无所依傍。幸而我实际上虽然没有母亲,我精神还有一位母亲,这位母亲究竟在哪里?我说不明白,但她的存在,却是无疑的。她的精灵弥漫整个宇宙,白云是她的衣衫,蓝天是她的裙幅,窈窕秋星有如她的妙目,弯弯新月便似她的秀眉,夏夜沉黑长空一闪一闪的电光是她美靥边绽出来的笑。这笑像春日之花,一朵接着一朵,永远开不完。我又在春水里认识她的温柔,阳光中领略她的热爱,磅礴流行的元气里拜倒她伟大的魄力……我深信我的母亲常在我身边,直到我最后的一日”。在苏雪林的心中,住着“两位母亲”,一位是生他养她的生母;一位是生养人类的大自然。对母亲的爱、对人类的爱、对大自然的爱,在苏雪林那里是融合为一的,这就是苏雪林“伟大而高尚的母爱”!

三、“黑铁”童年:用童心“编造美丽的谎言”

苏雪林之所以有一颗自然之心、母爱之心,是因为她永远有一颗透明的童心。苏雪林自述:“天生一颗单纯而真挚的‘童心’,善于画梦,渴于求爱,有时且不惜编造美丽的谎言,来欺骗自己,安慰自己,在苦杯之中搀和若干滴蜜汁。”她的一生是不断抗争才得来自己幸福的人生,她有一个不幸的包办婚姻,影响了她一生的生活,无疑也深深影响了她的创作。不仅《棘心》《绿水》中的所有写实作品都是她情感的真实记录,即便是童话剧《玫瑰和春》系列童话《小小银翅蝴蝶故事》,也是她童话版的爱情故事,是她“以一颗单纯而真挚的‘童心’”在“画梦”。披读这些“编造美丽的谎言”,自然会想到安徒生的人生和童话,体会安徒生那句至理名言:“最美丽的童话是从生活中产生的”。

幼时的苏雪林人称“野丫头”,好动、爱玩,像男孩一样抡刀、舞棒、扳弓射箭,去郊外捉蟋蟀、放风筝、钓鱼、捕鸟。她又是人们眼中的“神童才女”,十一二岁,能吟诗作文,曾模仿林琴南的笔调,用文言写日记,其中蕴藏着天真的快乐、透露出烂漫的童心,充溢着荒妙的幻想。童年时代的经历对她的性格和创作影响深远,追忆童年成为她散文创作永恒的母题。在《儿时影事》里,写自己慷慨给兰妹让玩具后的懊悔、写玩具棉花雀儿的制作、写对紫色的偏爱、写听鬼故事后不敢独睡的恐怖,童真童趣,无不勾起人们对童年的怀念[11]1-13;在《童年锁忆》里,她感慨儿童时代本是那“闪着悦目光辉的黄金”,可她的童年“是黑黝黝的生铁”,不仅“黯然无光”,而且“令人揪然不乐”[12]10-34。七八岁以前和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叔父、哥弟“混在一淘”,十岁后开始过“深闺生活”,与一窝小猫为伴;给她“名曰‘黄金’其实‘黑铁’的儿童时代镀上了一层浅浅的金光”的,是一位失去丈夫、从老家来投奔她家的农村妇女哑子伯伯,她“装了一肚皮的”故事,这些“朴素单纯,完全民间风味”的故事,不仅满足了她听故事的心灵,还为她后来“和世界神话传说相印证”,苏雪林称她为儿童时代“值得怀念的人物”。在《我幼小时的宗教环境》《我的学生时代》《我的教书生活》《我与旧诗》《我与国画》《人类的运命》《母亲》《家》《烦闷的时候》《猫的悲剧》等回忆散文中,她将自己骨子里的野性转换成其乐融融、其趣无穷的童年记忆,以表达她对大自然的礼拜和对亲人的怀念。

苏雪林以自己的童年经验为教训,对儿童读物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一生都反对“大人们向儿童灌输的荒谬的迷信和恐怖万分的鬼怪之谈”,指出“这种毒物虽尚不足致人于死,却也能在人心灵里永远留下恶劣的影响”[11]5-7。认为“儿童期”的文学是“神话或寓言之类”,“神话的满纸荒唐,寓言的幼稚浅薄,成人听了只觉好笑,儿童欲觉得醰醰有味”[13]9,因为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绝然不同,“孩童看世界一切,总是新鲜有趣,他的‘好奇心’总是非常强烈。孩童与猫狗为友,与其所玩之偶人为弟兄姊妹,摩抚爱护,无所不至,大人觉得可笑,孩童则竭其整个心灵以赴。他视宇宙间烟云山水,草木虫鱼,都具有生命,且与人相等”[14]77。她特别反对压抑儿童的幻想和个性,主张给“儿童顽皮天性可以得到充分流露的机会”,“至于儿童在教师压制下所引起的顽皮举动,乃系儿童纯洁的游戏,也是儿童的陶醉,儿童的满足,我们是不应该加以剥夺的”,如“把这种举动视为恶劣习惯,非取缔不可,则亦不明儿童心理之过”[15]49-50。所以,她推崇周作人的诗歌《过去的生命》《儿歌》,陆志苇的《摇篮歌》、朱湘的《摇篮歌》,以及冰心的《繁星》《春水》《寄小读者》、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欧游杂记》等作品,认为这类作品由“小孩的爱”推及“世间一切的美”,具有“永久的兴味”[16]229-234。肯定张天翼“由现实社会的刻划转为儿童文学的努力”,称赞“他的《蜜蜂》《小林与大林》《秃秃大王》,揣摩儿童心理和口吻,惟妙惟肖”[17]350。苏雪林还深受周作人文学观的影响,她说,“周作人先生是现代作家中影响我最大的一个人”,“我对神话童话民俗学等,兴趣的特别浓厚,大都是由他启示的”。她认为,“童话、歌谣是儿童精神上最自然的食物”[18]243-245。

苏雪林虽然没有一部专门为孩子创作或编写的作品,但她的童心、她的爱心、她的自然心,让她的作品特别亲近儿童,像《绿天》那样被孩子们占为己有;她的“黑铁”童年的浅浅金光,成为她童心创作的永恒母题,勾起人们对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时光的复杂追忆;她对儿童的理解、尊重和卫护,对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关注、肯定和推荐,都给儿童文学创作发展以莫大的推动激励。“在台湾儿童文学最需要灌溉的时刻,她和谢冰莹教授适时给予滋润使儿童文学的薪传可以持续”[19]176,并给后人做出表率。这是苏雪林反顾童年的儿童散文创作对于成长中的中国儿童文学的意义。

[1]沈晖.苏雪林——文坛的一棵长青树[M]//苏雪林文集(一).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2]鲁彦周.在苏雪林的故乡(代序)[M]//方维保.苏雪林:荆棘花冠.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左志英.一个真实的苏雪林[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4]阿英.绿漪论[M]//苏雪林文集(四).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5]苏雪林.青岛的树[M]//苏雪林文集(一).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6]苏雪林.鱼乐园[M]//苏雪林文集(一).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7]苏雪林.熊友[M]//苏雪林文集(一).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8]苏雪林.棘心[M]//苏雪林文集(一).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9]苏雪林.母亲[M]//苏雪林文集(二).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10]阿英.绿漪论[M]//苏雪林文集(四).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11]苏雪林.儿时影事[M]//苏雪林文集(二).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12]苏雪林.童年锁忆[M]//苏雪林文集(二).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13]苏雪林.生活反应与存在文学[M]//苏雪林文集(三).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14]苏雪林.作家论[M]//苏雪林文集(三).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15]苏雪林.我的学生时代[M]//苏雪林文集(二).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16]苏雪林.冰心及其《超人》等小说[M]//苏雪林文集(三).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17]苏雪林.张天翼的小说[M]//苏雪林文集(三).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18]苏雪林.周作人先生研究[M]//苏雪林文集(三).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19]邱各容.不失赤子之心的苏雪林[M]//儿童文学史料初稿(1945—1989).台北:富春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

猜你喜欢

苏雪林文集合肥
《熊铁基文集》出版
苏雪林:爱或不爱都是错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郭汉城文集》简介
苏雪林:维系婚姻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论苏雪林早期的文学批评
生态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