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义务教育农村薄弱学校存在问题及改造对策

2015-03-28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师资办学理念

闫 龙

(合肥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安徽省深入农村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在当地政府主导下,教育投入加大,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师资队伍得到加强,学校管理日趋规范,有效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但调查表明,我省还存在一部分义务教育农村薄弱学校,他们在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及教学质量上,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新时期义务教育农村薄弱学校办学现状

义务教育农村薄弱学校主要是指区域内条件较差、没有达到中小学建设标准的农村中小学校,领导班子亟待加强,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相对较差。本研究以安徽省肥西县10所农村初级中学为案例,对义务教育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做深入分析。调查发现,安徽省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现阶段的办学质量上,与城市同类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与实际偏差、教学方式僵化、师资力量薄弱及生源严重流失等方面的问题。

(一)办学理念存在偏差

办学理念是指一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它主要由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定位、育人途径、校风校训、学校文化等要素组成。办学理念体现了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是指引学校办学行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调查发现,目前我省部分义务教育农村学校在办学理念还存在办学理念不切实际、发展方向模糊不清、文本描述千篇一律等诸多问题。就本研究所涉及的10所学校,校训雷同或表述近似的就有3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础教育最核心理念,也纷纷成为校训的最佳表述,而能够体现学校独特办学理念和育人特色的校训,几乎没有。对于一所义务教育农村学校而言,办学理念的确定要基于学校的历史基础和发展现状,体现国家现阶段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目的,在全校师生员工达成共识下确立的。一些学校的办学理念脱离学校实际情况,在明确办学理念时好高骛远,不顾实际,人云亦云,这样的理念看似花哨华丽,实际上不能起到引领学校发展方向,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应有作用。一些学校的办学理念在表述上笼统抽象,随意性强,以至于不能清晰描述学校办学方向,也就不能体现办学理念的价值追求。

(二)教育教学方式僵化

我国在世纪之交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方式上,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新型教学与学习方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开展新课程培训和课改推进工作,在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有益的成效。但在我省部分农村薄弱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特别在教学方式的创新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及师生访谈,发现在农村薄弱学校,虽然进行了数年的教改课改,但课程与教学改革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课堂观察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虽然运用了导学案,推行先学后教等新模式,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比如,在课堂上,探究教学有声有色,实际上是探而不究,学生的主动学习并没有发生,教师替代学生完成了活动过程,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得不到有效提升。一些教改课堂上,合作学习轰轰烈烈,热闹非凡。实质上,学生并没有在实质上获得发展,其教学效果也很难有效达成。

(三)师资力量薄弱

从被调查10所学校总体情况看,农村薄弱学校师资状况主要存在学科、学历、年龄结构不合理、整体师资力量薄弱等结构性问题。长期以来,受诸多因素影响,义务教育农村学校的师资发展一直处在不均衡、不饱和、不规范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学科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科教师师资匮乏,如有4所学校缺乏美术教师,3所学校缺乏音乐教师,3所学校地理、历史师资不足,存在教师跨学科兼课现象。学历方面,语、数、外三门学科教师学历达到本科及以上水平,全部达标。少数学科任课教师部分存在学历不达标现象,但就目前情况及发展趋势看,这个已不是主要问题。在师资年龄结构上,存在问题较大。表现在教师队伍严重老龄化,近年来由于编制问题10所学校都几乎没有进人,形成老中青教师青黄不接。如肥西县某乡镇学校21名教师中,45岁以上8人,35岁至44岁的7人,30岁以下2人,40岁以上教师人数占全校教师总人数的56.4%。10所学校教师平均年龄为42岁。没有年轻教师的新生力量补充,使得整个教师队伍思维僵化,缺乏活力,难以创新,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一定影响。这种情况极易造成教师观念陈旧,知识老化,使得教师队伍管理难度较大,整体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影响到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四)生源流失严重

调查发现,农村薄弱学校生源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城乡差异逐步加大,特别是城乡教育资源日益分化,越演越烈。城市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存在巨大优势,造成大量学生纷纷转入城市学校就学;二是农村人口出生率的自然萎缩,生源减少,学校规模萎缩。三是部分农民工外出进城打工,子女往往随迁到父母打工的地区就读,造成农村本地生源急剧减少。统计表明,10所学校近三年随迁外出就读合计流失学生占学生总数13.2%。总体看,10所农村学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生源流失的情况,而且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二、义务教育农村薄弱学校存在问题分析

从被调查10所农村学校来看,造成薄弱学校发展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学校管理、师资流失、经费紧张、发展建设缓慢等。下面作简要分析。

(一)学校管理低效

问卷调查发现,在被调查10所学校中,有3所学校教师反映学校多年没有召开教职员工大会,学校民主管理、日常教学常规管理也是敷衍了事,多数学校仍把升学率当作学校办学唯一追求;有2所学校三年换过2任校长,学校管理缺乏连续性和规范性,这种情况,也影响到学校的管理效率。有3所学校的工作考勤形同虚设,教师管理达不到精细化、人本化的基本要求。有5所学校存在一定程度的管理问题,如干群人际关系不良、学校管理缺乏凝聚力,校长工作执行力不够,这势必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管理不善,领导班子不团结,进而造成学校人心涣散,工作低效,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有效激发,教育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升。

(二)优质师资流失

由于农村中学受地域限制,学校教师的交通、生活、娱乐等条件和城市差异较大,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偏低,教师子女就学就业困难,教师专业发展受到限制,使得大量教师想方设法调离农村。特别是优质师资很难在农村中学长期任教。即使是本校、本区培养的优秀教师,当他们一旦有机会调离农村,多数情况,很难留住。例如,在本案访谈研究中,随访一位已经调往县城农村学校骨干教师,他给出调离的原因有二:一是农村学校观念陈旧,跟风严重,不切学校实际,课改教改很难落实,限制了个人教学改革创造性的发挥。二是现在工作的新单位,比原来单位福利待遇强很多。薄弱学校无法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优质师资的流失,也就在所难免。

(三)办学经费紧张

调查表明,近几年来,10所学校都普遍存在规模不断缩减、生源逐年减少,义务教育的人头经费也相应减少,而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费用并不会因为学生的减少而减少。这样一来,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经费不足是制约义务教育农村薄弱学校的又一关键因素。加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经费管理上重投入、轻管理,重分配、轻监督,义务教育经费使用及管理不善,也势必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效率。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使薄弱学校许多硬件、软件建设无法跟上,如现代教育装备的购进,教职工教学能力、学历提升等办学条件建设乏力,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

(四)发展建设缓慢

农村薄弱学校普遍存在交通不便、生源减少、规模萎缩、师资薄弱、经费紧张等不利因素,这些因素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建设,使得农村薄弱学校问题积累越来越多,学校管理逐渐走向落后僵化,人浮于事,得过且过,陷入自身无法摆脱的境况。长此以往,在办学机制运行过程中,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经费包干制等改革举措难以有效实施。发展机遇难以把握,内涵建设力不从心,学校发展建设极其缓慢。

三、义务教育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对策

(一)提升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指在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先进的办学理念能够有效树立学校发展目标,提升学校办学定位,鼓舞师生奋发进取,起到一定的精神导向作用。从宏观发展角度看,先进的办学理念,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也使农村孩子的学习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调查发现,自2012年《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颁布以来,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注重发挥教育督导评估的导向引领作用,一些农村学校能够着眼于学校发展定位,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凝炼办学理念,适应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时代的精神,对学校内涵发展起到良好提升作用。

(二)打造优质师资

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薄弱学校发展,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质教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政策导向上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扶持和激励,在职称评聘、评先树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针对目前薄弱学校师资匮乏困境,农村学校要建立健全师资队伍提升机制,想方设法提高办学条件,提升教师待遇,吸引优质师资,让真正投身教育事业的教师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同时要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提升教师学历水平,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自我培养本土名师。通过招聘农村“特岗教师”和推进高校师范生“三支一扶”,不断充实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大力推行“名师迁移”计划,引领“名师工作室”到农村学校,服务基层,提升薄弱学校发展的软实力。

(三)增加经费投入

2012年,安徽省财政厅、教育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通知》(财教〔2012〕570号),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使得全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从2012年开始,安徽省、市政府教育督导团(室)依据数据库实时监测各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变化情况及校际差异变化情况,据此指导各县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推动义务教育经费合理投入和使用。通过提高办学经费投入,我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实现全覆盖,基础教育教育信息资源平台逐步建立,将优质教育资源传送到农村中小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促进内涵发展

坚持内涵发展是农村薄弱学校寻求突破的必由之路。办学理念涵盖了学校对教育目标的理性追求,指导并影响全校师生的学生观、教育观和人才质量观。学校文化全面反映学校育人整体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农村薄弱学校内涵建设还需要制度依托、内涵支撑和核心价值观凝炼,还需要对校本特色建设核心内涵作进一步挖掘、梳理和提升。从当前农村薄弱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看,办学理念更新是首要任务。只有更新学校办学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育人理念,才能改变农村学校发展长期停滞、举步维艰的现状。从学校层面上,薄弱学校可以通过学校文化引领、课堂教学改革、优质师资培育、管理体制创新等强校策略,整体设计、逐步推进薄弱学校各项发展。从政策层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配齐配强教师,实现同一县域内县镇学校与农村学校采用同一编制标准。在学校管理、师资配备上,要加强校长、教师培训工作,落实培训经费,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形成队伍建设机制,以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同时要强化师德养成引领,围绕学校创建特色,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实施“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学与教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1]路光远.内涵发展:薄弱学校更新之路[J].全球教育展望,2005,(4).

[2]林光浩.浅析农村薄弱学校的现状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6,(2).

[3]邓静芬.薄弱学校改进对策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

[4]唐智松.论薄弱学校教育资源的多渠道供给[J].中国教育学刊,2009,(5).

[5]张侃.浅谈农村薄弱学校的成因和改造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2).

猜你喜欢

师资办学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