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对接的研究

2015-03-27刘昌辉,徐春梅,余武明

关键词:师资建设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对接的研究

刘昌辉,徐春梅,余武明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高等教育全球化,促进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发展,中外合作办学质量高低涉及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水平建设。本文针对中外合作办学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了人才培养观念的对接、师资队伍水平的对接与课程教学模块的对接。有助于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对接;师资建设;课程体系

改革开放推动高等教育全球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我国的高等教育也正走向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具体表现在办学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繁荣发展,从专科学历教育,本科学历教育,硕士乃至博士研究生学历项目等,中外合作办学随着办学形式的丰富,教学管理也日渐完善。课程对接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引进国外优质资源的核心。

一、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合作现状分析

王亚楠等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探讨”中,提出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最基础的教学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保证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而且还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李军在“中外合作办学护理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初探”提出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整合教学内容到课程设置改革。[2]于险波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研究”中就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课程设置、实施方法、相关建设以及固化课程建设成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不同课型的教师如何配合开展教学等问题进行了探索。[3]常玫在“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课程设置研究”中对河南省5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与合作办学项目院校师生的访谈,探讨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4]王催春从中外合作办学在语言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转向、教学材料的整合、评价方式的迁移等几个层面探讨了语言课程的体系设计,在实践层面上完成了对中外合作办学语言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教学要求的定位,有助于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在语言课程实施中把准方向。[5]张漾滨就外语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目标的实现。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点,实施小班分级组织外语教学,树立实用的教育目标与教学理念,积极创新外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注重学生精神风貌的培养,努力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6]孟春国就中外合作办学实践层面上的课程建设,探讨中外合作办学语言课程的定位及课程方案等问题。有助于合作办学院校在语言课程实施中把准方向,进而提高合作办学的语言教学效果。[7]

中外合作办学课程衔接注重引进国外教学模式及外文原版教材,结合国内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跨文化的国际视野及实践能力。[8]但是,就目前来看,课程对接与教学实施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现梳理总结如下:

二、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教学衔接中的问题

(一)如何解决课程设置中的文化冲突

许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课程的设置都是照搬国外模式,一味地引进国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忽略了与本土学生的习惯和个性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容易产生文化冲突。

(二)如何保证师资队伍水平建设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由于成本过高很难做到真正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实施者,中外合作办学中外籍教师比例仍然占少数,中方教师和外方教师之间沟通很少,更有不少教育机构打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幌子进行传统的中国式教学。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应加强外方师资的引进,同时也可派本国教师去合作方学校进行相关培训;另一方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双方教师应加强沟通,共同制定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后根据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阶段性调整。

(三)如何保证课程实施中的质量

由于成本等因素,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教学管理很难与国外院校同步,那么如何保证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课程设置的一个难题。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必须做好课程教学模块的对接。

三、中外合作课程教学的对接思考

(一)解决课程设置中的文化冲突关键要做好人才培养理念的对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发展,我国对高素质、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加强人才培养理念的对接,可以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我国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能较快地与国际教育水平接轨,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多年的努力,高校中外合作项目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培养出一大批适应国际和国内劳动力人才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通过人才培养理念的对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能充分认

识到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通过与国外大学理念的统一、积极合作,消除文化背景的差异,有助于高校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理念。包括先进教学、管理理念和方法,优秀师资、优秀专业和课程配置。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对于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上规模、上档次都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也有助于提高高等院校的综合竞争力,突出合作办学教育、办学特色。

(二)师资队伍水平建设的对接

1.遴选、聘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要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规划,服务于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贴近办学特色,扎实开展中方和外籍教师遴选、聘任工作,从层次、规模和结构等方面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引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有益于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并实现“学分互认、学生互换、教师互派”,从而搭建起坚实的国际教育平台,为合作办学高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从办学实践看,师资队伍建设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外合作办学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要有自己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只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师的质量尤其重要,必须是一支具有国际化教育理念的队伍和具有国际化教育水平的师资队伍,但目前有些中外合作办学现有的教师水平仍达不到此项要求,仍然缺乏国际化教育的理念和专门的知识,不能适应外语授课的要求,不能完全达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在外籍教师的聘任中还存在着只讲究数量,没有注重外教的教师资质审查,且外籍教师队伍流动性大,更换频率高,这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方面则还未形成一个科学的教学体系,课程、教材引进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照搬国外的学分制来管理教学,这些做法都无法使中外合作办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西合璧”[9]教育的独特功效。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合作,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不断优化和改善双师型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结构。另一方面加大教师培养力度,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双高”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同时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赴国外培训,提高专业教师外语水平和外语教师的专业阅历。此外,学校将努力为高水平的外籍专业人才来校授课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更多在合作办学专业领域具有高超技能的外籍专家、学者和技术人才来华授课,既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专业知识,又通过为外籍教师配备专业助手的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选派高校教师到国外学校进修、学习,掌握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最前沿的学科知识,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开阔了视野,也提高了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

加强师资水平的对接研究,还包括学习国外合作高校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进而促进国内教师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保证课程实施中的质量是必须做好课程教学模块的对接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鼓励中国高校积极引进国外高校的优势专业,或就中外高校的优势专业开展强强合作。这就说明,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对中国高校原有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造,合理引进国外合作高校先进的课程教学内容。既要大量借鉴国外合作高校专业课程的合理内容和研究方法,突出专业课程的理论特征,在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讲授上同国际接轨,又要避免全盘照搬国外合作高校的专业课程。认真筛选国外合作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教育主权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学生学习与就业有效结合的要求,更是融合中西文化、避免文化冲突、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取舍,专业课双语教师责任重大,一方面需要他们认真挑选教材和教辅资料,以保证专业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又需要他们与国外高校专业课程负责人及具体授课的教师沟通协商,做好国外教师授课内容的取舍工作,使之愉快地接受建议并自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专业课双语教师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专业建设责任人或课程建设责任人,他们是顺利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坚力量。加强对他们的培养,一方面要有制度,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中方让教师随时能赴国外高校进修考察,保证其专业素养与时俱进,增强对国外高校专业教学的联系与了解。

本着消化、吸收外方优质教育理念、专业设置的原则,中外合作双方对于该项目的课程体系要进行周密的重新设计。打通基础课教学,建立宽泛的专业口径,形成以基础课程为基础、以专业课程为主体、以相关学科课程为延伸的课程体系结构,以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实行模块化:

1.基础课模块。该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构建宽泛的知识结构,为专业学习提供知识和能力的增长点,着重职业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培养,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分分配及所占总学分的比例,都要进行对接。

2.专业课模块。该模块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的理论、应用知识,培养其较强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形成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适应性和创造性。每部分专业课程,按所在学科知识体系的结构特点,根据双方实际情况进行确立。不同侧重面的专业模块,形成宽口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模块占总学分的多少,要特别注重商榷。

3.拓展课程模块。该模块由与专业相关的学科和文化素质修养课程组成,其教学目标是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更为广泛的专业基础,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以模块形式呈现课程体系结构,增强专业学习的弹性,有利于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

4.课程共建。为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科和课程建设,并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还应该通过,聘请国外知名专家、教师来中方高校讲学、作报告。引进的课程、教材,以及教学计划、大纲的共同制定等可以促进了中方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科研的进步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力地推动学校的课程建设。

四、结语

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通过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吸收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教学质量是重要因素,课程教学是教学质量中的关键因

参考文献:

[1]王亚楠,马秀利,丁军海,丁宁,王雨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2,(35):17-18.

[2]李军.中外合作办学护理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出国与就业,2010,(17):99.

[3]于险波.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4,(2):30-31.

[4]常玫.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课程设置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4):100-101,103.

[5]王催春.中外合作办学语言课程的体系化设计[J].职业时空,2011,7(11):70-71.

[6]张漾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5):195-196.

[7]孟春国.中外合作办学语言课程的定位与方案设置[J].江苏高教,2010,(3):153-154.

[8]王奇.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依法促进中外合作办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3,(11):9.

[9]陈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中的问题和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

猜你喜欢

师资建设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关于强化区县公务员培训师资建设的几点建议
转型时期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孝德文化的渗透与传导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