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孝德文化的渗透与传导
2016-10-18吴松伟
吴松伟
【摘 要】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来促进高职院校发展,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探讨将中国传统孝德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以中国传统的孝德文化为素材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孝德文化的感染,改善他们的精神状态;在教师中搭建孝德文化的活动载体,在工作中推行孝德文化主题创新活动,让孝德文化走上网络、走进教师的生活,以此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高职;师资建设;孝德文化
1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面临的人文困境
1.1 职教现实导致教师难于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阶段,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生力军。目前有高中后三年制高职、中职对口单招三年制高职、初中后五年制一贯制高职、高级技工学校高技班等多种形式。本文的高职院校师资即指各种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中承担教书育人、科技服务工作的教职员工。
一方面在高等学校招生体系中招收的学生是第四批次,学生素质相对较低,不能很好地驾驭高深的理论文化知识,高职院校学生上课“不配合”,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课程学习上的问题还较普遍,导致教师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难于实现自身价值。再加上目前我国的学制体系的设置中,高职是三年制,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三年,在学校期间还要将各个学科门类的所有课程都学一遍,并掌握职业工作有关的实用性知识,导致教师疲于上课,而鲜有时间思考如何加强自身道德素质提升,使教师无法在精神上获得慰藉。
1.2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重点
教师应该要具备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拥有一种崇高的价值理念,能以良好的师德师风、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崇高的理想信念去启发、教育、影响学生。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教师师德建设,积极加强教师素质教育,采取多种手段培养教师师德师风,然而,加强教师师德教育的素材却难于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仅把教书当做是一项谋生的工作,而不是一项事业的教师依然存在。本文认为,可以尝试利用中国传统的孝德文化教育的素材来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提升教师的人文关怀能力。
2 孝德文化对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功效
教师的精神生态是决定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更是我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加强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从根本上就是要重建教师的精神生态。以中国传统的孝德文化为素材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重建他们精神生态的重要手段,通过孝德文化的感染,把爱和善良贯穿在他们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大大改善他们的精神状态,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自身价值实现。
2.1 孝德文化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工作者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2]而要形成教师职业上的这种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最重要的是教师心中要充满爱,要爱学生、爱课堂、爱自己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和孝德文化统一起来,中国传统的孝德文化首先体现在对父母的爱上,然后推己及人,也就是“爱人,泛众爱”,由小范围的爱推广到普遍的爱,接受了传统孝德文化熏陶的教师,心中是充满爱的,上课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项获取物质回报的工作任务,更是他们自身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追求,将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统一起来,他们会带着一颗虔敬之心,爱上自己传授的知识,爱上学生,爱上课堂,会不断地去学习和研究本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全心全意的在本职工作中奉献自己,做到教书育人,培育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孝德文化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它是保障知识顺利传授的重要条件,爱是教育最美的语言,教育是一项需要爱的事业,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享受到更多的亲情和关爱,习惯被人照顾,他们来学校后表现出很多的不适应,如在处理与教师的关系中,表现出紧张和偏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像慈母一样爱学生,对学生的爱,要明确爱的目的,在教育中爱需要把握尺度,也需要讲究方式,要做到宽严结合、恰到好处,要帮助学生不断的成长和完善,通过爱来感染学生,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将孝德文化的精髓通过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体现出来,感染到学生,从心理上和精神上鼓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构建“母慈子孝”式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2.3 教师可以在以孝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反哺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教师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制约着学校的整体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和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更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如果以孝德文化为主题来开展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孝德主题活动,让学校充满爱与善良的人文关怀,使整个学校浸润在以孝德为主题的文化氛围中,通过这种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让孝德文化深入到教师的生活中,使之成为教师的自我意识,内化为教师的精神土壤,让孝德文化在教师的精神文化中生根发芽,壮大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3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孝德文化的渗透与传导路径
3.1 以孝德立身,树立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
身教胜于言教,高职院校教师既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也是表现者。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常迟到或早退,思想觉悟不高,业务能力差,显然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不良影响。教师,只有心中有大孝,言行有大德,懂感恩、知践行,明白教育事业的真谛,才会自觉塑造、维护教师形象,做好本职工作,服务教育大局。为此,教师要通过对孝德文化的不断学习来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严于律己,从而促进自己专业能力的提高。最终以精湛的教艺和高尚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教师的形象和威望自然形成,学校教育自然也会收到最佳效果。
3.2 在师资培训和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孝德文化渗透
高校青年教师在走上岗位之前,一般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学习,既有理论的学习,还有实践的体验体会,以此提升青年教师对自身岗位的认知,增强青年教师对高校的认同。而认同感的培植与形成,首先是文化的影响与冲击。若高职院校弥漫的都是“孝”与“德”,或已经构建起了以“孝德”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那么新进的青年教师一定会自觉和不自觉的受此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认同孝德文化,最后内化自己的素质,外化为自己的言行。在岗前培训和常规的师资培训中,高职院校可以设置符合自己特点的师德教育模块,在该模块中可以融入孝德文化教育,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定期聘请“孝子敬老楷模”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教育,这样在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3.3 在教师中搭建孝德文化的活动载体
在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内网站、宣传栏、学校报纸及校内会议等宣传平台,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孝德文化”宣传活动,让教师们感知孝德、认同孝德、践行孝德。开展“孝德模范”宣传活动,在高职院校大力培养、发掘、奖励孝德典型,通过典型人物的引领示范,从而感召全体教师对父母感恩、对学校感恩、对社会感恩,进而做到忠诚于高职教育事业,努力工作,回报社会。还可以在重阳节、清明节、教师节等节日,组织教师开展“孝德育人”相关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固定下来,形成制度,比如孝德事迹报告会、孝德图片展、孝德演讲赛、孝德学习会等。通过这些载体来创设孝德教育情境,力促教师们知孝德、行孝德。
3.4 在工作中推行孝德文化主题创新活动
孝德文化的渗透需要日常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既在平时的管理,又在关键时刻的观照。那么,在高职院校可以举办孝德论坛、孝德讲座、孝德研讨等,比如每年拟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组织教师们进行相关活动,不断深化孝德文化的实际效果。地处中华孝文化名城的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定期举办“孝德教育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论坛,以此促进教师们进行理性的思考与总结,总结育人中的典型案例,思考如何将孝德教育与教学、管理结合起来;广东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孝德文化与高职院校发展”的研讨,引导教师们反思、梳理自己的工作,让其真正明白办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办文化、办氛围,孝德文化作为一种有根基、接地气的文化,对高职院校发展大有裨益。通过这些主题创新活动,也可以引导、鼓励教师们不断身体力行,践行孝德,更好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这样,也可以把“孝德文化”推向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在实践的基础上有理论的思考,在理论的思考中又有实践的回归。
3.5 网络传情,让孝德文化走上网络、走进教师的生活
众所周知,孝德文化的传播、提升离不开新媒介。网络是目前最先进的信息传播工具,人们对网络的依存度也越来越高。无处不在的网络造就了无处不在的网民。当前,网上学习交流是高校师生们非常喜爱、也非常普遍的一种交流方式。那么,在校园网络建设中,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在校园网主页设置“孝德文化”链接,也可以在校园论坛上开辟“孝德文化”专栏,使教师们能在网上长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对教师们进行孝德文化的宣传与讲解。甚至可以制作孝德文化方面的手机报,定期发送给教师们的手机。随着慕课的兴起,高职院校也可以开设或引进孝德文化方面的慕课,让教师们参与其中。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孝德文化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孝德文化融入教师们的工作生活之中,成为教师们人生成长发展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李文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J].教育与职业,2012(7):42-43.
[2]张书华.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大舞台,2011(12):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