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做一个幸福的读者
2015-03-24王欢欢
王欢欢
【摘要】喜欢读书的人是幸福的人,因为他除了拥有五彩斑斓的现实生活,还拥有另一个更为广阔也更为丰富的世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也是重头戏,通过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书可读,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幸福。
【关键词】阅读;成长;幸福;兴趣;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人的一生离不开阅读,只有阅读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因为阅读,生命才会蓬蓬勃勃。做阅读的主人,从中收获幸福。因此,语文教师要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上,而是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
第一,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性情。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才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单纯的心灵。例如:从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歌中,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空灵与淡泊;从豪放词中,领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以及从婉约词中,领略“杨柳岸,小风残月”的意境;从鲁迅笔下的“痛打落水狗”,体会“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冷峭……都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
第二,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性美。在语文阅读中,不仅有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还有一个极为丰富的情感世界,它既体现科学性,又展现艺术美,因而语文教学所能给予学生的不仅是语文知识及其技能,还有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
文学作品是包罗万象的,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其思想性、人文性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美学熏陶的好教材。如《一厘米》中的人格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哲理美、《紫藤萝瀑布》中宗璞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生死的感悟等等,都会让学生激动不已。这样的作品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学生一旦深入到作品中去,实现人本对话,就能和作者一起去爱,去恨,去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阅读的重要性恐怕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认识到了,但能让学生读起来、读进去、读下来,并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健康成长的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做到了。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读书的氛围
用课外阅读来补充和丰富对教科书的理解和领悟。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是有阻力的,只要尝试过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老师恐怕都会听到过这样的声音:“能把‘正本唱好就不错了,还打什么‘外学子!” 这声音可能来自学生,也可能来自“业内人士”,但有阻力怎么办?你正确,你就不要放弃。教师应及时、经常地向学生推荐经典、民族、优秀的视听材料。在与仁人志士、智者哲人进行精神对话、心灵沟通的同时,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中学生在树立理想和人生的起点时就站在人文精神的制高点,这对中学生终身学习与长远发展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为学生撑开一片天,开辟一片地,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学生有可能过上阅读生活。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阅读中成长。
二、自主快乐地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你教什么课程,书籍都应当成为兴趣的首要发源地,你必须把学生引向这一发源地。”[1]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老师不能给学生框定什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味,你不去“抽书筋”,你不去讲结果,你的引导语中设有很多的悬念,点到很多的“景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看。美国著名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说:“真实的阅读,就是让学生自由地读,没有什么限制,不要求学生做阅读练习,也不要求学生写阅读笔记。这样的阅读才是学生所需要的。”只有解除了阅读负担,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三、养成阅读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一旦养成,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点燃学生们智慧的火花,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视阅读如同一日三餐那样的自然、那样的必需。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严厉地指出:“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开始,我们就在他们面前关闭了通向大自然迷人的大门,他们不能倾听小溪的淙淙声,不能倾听白日里融雪的水滴声和云雀歌唱。学生仅仅在背诵描述这些神奇事物的枯燥无味的干瘪句子。”这位大教育家是怎样使学生迷恋大自然这所学校的?他这样描述道:“我们坐在山岗上,感受晚霞、夏天的黄昏、星星的闪光、蛐蛐的齐鸣声……空气中弥漫着草原野草的芬芳……”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让学生去听、去看、去细细品味。
四、指引阅读的方向
教师本身所蕴涵的人文素养、人生态度、理想情操,总能通过他自身的一言一行,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文学作品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充满对新事物的强烈好奇,开朗乐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的机智,教师还应昂扬而奋发进取,充满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芜,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同、感情愉悦、和谐的气氛中,效果自然事半而功倍。
教师只有解决这四个问题,才能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健康成长。一个人,他在学生时代就爱上了阅读并且把阅读当成了生活的需要,那么,他走向社会后,阅读习惯将伴随他终身,无论他将来有怎样如意或不如意的境遇,他至少不会成为一个无趣的人、一个寡淡的人、一个庸俗的人,他的心中将永远充满阳光,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
参考文献
[1]蔡汀,王义高,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