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尿方联合艾灸预防肛肠术后排尿困难75例

2015-03-22田艳玲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北京101100

陕西中医 2015年1期
关键词:施灸关元肛肠

田艳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 (北京101100)

排尿方联合艾灸预防肛肠术后排尿困难75例

田艳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 (北京101100)

目的:观察排尿方联合艾灸对肛肠术后患者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31例随机分为中药联合艾灸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排尿方(桂枝、泽泻、通草、石韦、车前草),中药联合艾灸组艾灸关元、气海、中极穴施灸20min;对照组56例,术后给予排尿方但不实施艾灸。结果:中药艾灸组发生排尿困难或尿潴留患者占5.3%,对照组占17.9%,卡方检验显示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艾灸能有效预防肛肠术后排尿困难或尿潴留。

排尿困难及尿潴留是肛肠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前者是指排尿时须增加腹压才能排出,后者是指膀胱内潴留大量尿液而不能自主排出,从而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我们运用中药排尿方联合艾灸的方法,对肛肠术后患者实施中医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肛肠科收治的肛肠疾病患者131例,术前排尿正常,无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年龄≤65岁,其中,男性68例,女性63例。将131例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艾灸组75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2岁。对照组56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9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1岁。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中药排尿方:桂枝、泽泻、通草、石韦各10g,车前草30g。水煎服每次服250mL,早晚各1次,1d2次。中药艾灸组将直径1.5cm,长约8cm清艾条2支放入20cm×13cm温灸盒中,嘱患者平卧,情绪放松,暴露下腹部,点燃艾条,将温灸盒置于患者下腹部前正中线上,施灸穴位为气海、关元、中极,热度以患者自觉适宜为度,时间20min。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排尿方,但不实施艾灸。

疗效标准 施灸后2h以内排尿且自述排尿顺畅为有效,虽有尿液排出但患者自述排尿不畅者为排尿困难,施灸后3h后无尿液排出为尿潴留。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运用SPSS软件,将“排尿困难或尿潴留”以“有”、“无”表示,统计分析时以1、0赋值量化,分别计算“排尿困难或尿潴留”在艾灸组与对照组中的出现频次,即阳性率,同时将两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以判定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1]。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中药艾灸组75例患者中4例出现排尿困难,占5.3%;对照组56例患者中10例出现排尿困难,占17.9%。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见下表1。

表1 艾灸组与对照组排尿情况比较

注: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典型病例 任某,女,62岁,以“间断便血、便时疼痛3年余,加重1周”收入院。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2型糖尿病史8年,冠心病3年;入院诊断:混合痔、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3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术前30min予0.9%氯化钠加头孢西丁2g预防感染,记术前尿量150mL,于手术室1%利多卡因局麻下行“混合痔结扎切除术”,术中顺利,术后患者诉伤口疼痛,给予哌替啶50mg肌注后疼痛缓解,术后约20min患者出现尿意,自行排尿约100mL,自述有排尿不畅及尿不尽感,遂于术后给中药排尿方:桂枝、泽泻、通草、石韦各10g,车前草30g。水煎服每次服250mL,早晚各1次,1d2次。30min行艾灸疗法,施灸主要穴位:气海、关元、中极,热度适宜,时间20min。施灸后约30min,患者再次出现尿意,自行排尿250mL,自述排尿不畅及尿不尽感觉减轻,于术后5h再次行艾灸疗法,方法同前,此后,患者症状缓解明显,次日查房,患者自述排尿不畅及尿不尽症状消失。

讨 论 尿潴留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自行排出。它是许多疾病、外伤、手术或麻醉等因素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正常情况下,膀胱内壁压力感受器接受尿压刺激,之后会向脊髓中枢传入冲动,中枢传出神经发出排尿信号,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括约肌松弛,尿液排出。引起肛肠术后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①麻醉药物在阻断肛门部感觉功能的同时,也阻滞了骨盆内脏神经,引起膀胱平滑肌收缩无力和尿道括约肌痉挛;②手术时对邻近组织的牵拉等损伤了膀胱周围组织,引起肛缘水肿、疼痛,进而使膀胱颈与尿道括约肌痉挛,引起排尿困难;③术后疼痛致反射性尿道和膀胱颈括约肌痉挛;④其他因素,如心理因素、术中输液过多过快等。

灸法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就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述。中医学中所讲的经络与现代医学所说的神经系统应该具有一定的关联[3],因此,刺激经络对于神经系统的感觉传导应具有一定的影响及作用,而穴位又是经络之气所汇聚的场所,故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达到刺激经络的目的。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属于中医学“癃闭”范畴,《类证治裁·闭癃遗溺》记载:“闭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凡小便排出甚少或完全无尿排出者,统称癃闭。其病位主要在膀胱,与三焦、肺、脾、肾等脏腑相关,虽发病原因不一,但肛肠疾病患者术中耗气伤血,多致元气损伤,故造成术后癃闭的病机多为元气不足,以致膀胱气化不利。因此,我们选中药桂枝温阳化气利水,助膀胱气化;泽泻、通草、石韦、车前草清热利水,通淋止痛。择气海、关元、中极作为施灸穴位。气海穴为先天元气汇聚之处,具有理气、益肾的作用;关元穴为膀胱下口之关窍,关乎元气,可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中极穴为膀胱募穴,能助阳利水。现代研究表明,气海穴可提高免疫,而关元、中极两穴对膀胱张力及膀胱功能均有一定的调整作用[4]。此外,艾叶能温经止痛,散寒通络[5]。利用温热刺激穴位,加之艾叶本身的功效,不仅可以培补元气,促进排尿,同时,对于术后疼痛及膀胱颈括约肌痉挛也具有一定的辅助缓解作用。

[1] 邓维斌,唐兴艳,胡大权,等. SPSS 19统计分析实用教程[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03.

[2] 林 涛. 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中西处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6):136-138.

[3] 沈饮彦.针灸治疗尿潴留200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2):77-78.

[4] 杨家三. 针灸腧穴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419-423.

[5] 颜正华. 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04.

(收稿2014-08-14;修回2014-09-26)

排尿困难/中医药疗法 温阳利水 艾条灸 @排尿方

R69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1.028

猜你喜欢

施灸关元肛肠
《针灸大成》关元穴应用规律探析
中暑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艾灸后那些奇怪的反应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
艾灸的烟气对人有害吗?
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治
艾灸三阴交和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
中医护理干预肛肠术后患者排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