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摇摆不定的叙述者

2015-03-21孙晓冲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3期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孙晓冲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摇摆不定的叙述者

孙晓冲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主人公盖茨比理想的幻灭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全景图。对小说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研究,挖掘其背后深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关键词:不可靠叙述;卡洛威;道德斗争

一、“不可靠叙述”及小说概述

“不可靠叙述”是当今叙事理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有两种互为对立的研究方法,即修辞方法和认知方法。本文主要采取修辞方法,该概念是韦恩·布思在《小说修辞学》中创立的,他衡量不可靠叙述的标准是作品的规范。所谓“规范”,即作品中的事件、人物、文体、语气、技巧等各种成分体现出来的作品的伦理、信念、情感、艺术等各方面的标准。布思认为作品的规范就是“隐含作者”的规范,“隐含作者”指的是创作作品时作者的“第二自我”。在创作不同作品时作者可能会采取不尽相同的思想艺术立场,因此该作者的不同作品就可能会“隐含”互为对照的作者形象。倘若叙述者的叙述与隐含作者的规范保持一致,那么叙述者就是可靠的,倘若不一致,则是不可靠的。(Booth,1967∶100)布思聚焦于两种类型的不可靠叙述,一种涉及故事事实,另一种涉及价值判断。无论哪种情况,读者在阅读时都要进行“双重解码”:其一是解读叙述者的话语,其二是脱开或超越叙述者的话语来判断事情的本来面目,或推断什么才构成正确的判断。“在读者发现叙述者的事件叙述或是价值判断不可靠时,往往产生反讽的后果。”(申丹,2009∶60)它于不动声色中冷静地呈现事物存在的悖逆状态,作者所展现出来的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对种种谬误的辛辣嘲讽。

基于以上理论,本文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文本,通过分析其中的不可靠叙述来解读这部作品的深层含义,进而说明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人们不断在挽救旧传统和接受新事物之间摇摆不定,小说的叙述者也不例外。不可靠叙述的应用使整个小说的反讽意味跃然纸上,形象塑造更为鲜活立体。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盛大奢华宴会上的诗人”。他一生共创作了4部长篇小说和16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了不起的盖茨比》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牢不可破的地位。小说以“极其精彩的立足点和没有丝毫破绽的艺术性”(村上春树)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故事的叙述者尼克·卡洛威冷静、超然地讲述着盖茨比从一个中西部穷困潦倒的移民盖茨夫妇之子到后来成为自己虚构世界中的“大人物”再到最终理想的幻灭,成功地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和空虚的精神世界。然而,仔细研读整部作品就会发现,从始至终叙述者的声音都过于清晰,在人物刻画和故事叙述方面都带有主观主义色彩,而这种主观主义色彩背后所反映的是他与道德问题进行地不遗余力地抗争。

二、叙述者叙述话语的不可靠

从故事的一开始,叙述者就着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客观、在“道德上永远保持立正的姿态”“不对他人妄加评论”的形象,他的“美德便是诚实”,以向读者确保自己叙述的可靠性。他家三代以来都是中西部城市声名显赫的有钱人,由于一战后“中西部不再是世界温暖的中心”,而成了“宇宙破败的边缘”,因此,卡洛威只身来到东部学做债券生意,以期能像众多的在债券和房地产等投机行业中发了横财的美国人一样,实现自己许久的梦想。他与居住在长岛东卵豪华区的远房表妹及其丈夫有往来,同时与一战中的战友、住在西卵村的盖茨比互为邻居。通过汤姆夫妇,他认识了当时的网球健将乔丹,成为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交际网络的中心——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经历者和参与者。然而,他却从未与故事中的任何人成为真正的知己好友,即使是后来成为他女朋友的乔丹。他始终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超然感,冷眼观望故事的发展和谢幕。

出身豪门的卡洛威,却没有像汤姆黛西之流那样,只沉溺于感官享受,完全沦为物质财富和征服欲望的奴隶,相反,他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喜欢看关于银行、信贷和投资证券的书,对其他众多书籍也很感兴趣,热爱文学,并立志使自己成为一个“通才”。这种差异或者说是“边缘性”决定了他和其他所谓上流阶层人物的不同,这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他在叙述的过程中不会对他们有任何的偏爱和袒护,相反他时刻表现出对汤姆、黛西的鄙视和厌恶。在他看来汤姆对很多事情都感觉迟钝,但是对主宰其世界的中心力量却有着深刻的了解,渴望得到权力并非常善于玩弄权术。他主要抵抗那些威胁到他权力的人——盖茨比和威尔逊夫妇,有时是卡洛威和黛西。他的身躯“孔武有力”“蛮横”,嗓音“粗鲁而沙哑”,给人“粗暴”的印象,“说话总带有教训人的口吻”。卡洛威想当然地认为“尽管关系从未亲密过,但我总觉得他对我有些赞许,并且想通过他那粗犷而倨傲的神色,让我也喜欢他”。

三、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价值判断的偏离

里蒙—凯南指出“不可靠叙述由于其道德价值规范与隐含作者的道德价值规范不相吻合,所以这样的叙述者对作品所做的描述或评价使读者有理由感到怀疑。”(Rimon_Kenan,1983∶101)菲茨杰拉德正是通过叙述者种种价值观念跟隐含作者的差异来凸显叙述者在价值判断方面叙述的不可靠,从而使文本本身有了反讽的意味。我们可以推断,在这篇小说中,隐含作者的道德规范倾向于对梦想坚持不懈的主人公盖茨比的赞许和褒扬,对出身卑微的阶层的同情以及对黛西和汤姆所代表的特权阶级的残忍和唯利是图的批判。但是通过研读可以发现,叙述者并没有严格遵守这一道德准则,而是不断地摇摆不定。作为一个客观、公正、诚实的旁观者,叙述者应该时刻保持措辞的中立和客观,而事实是在面对出身卑微,想尽办法为自己设计理想形象的盖茨比的时候,卡洛威总有一种居高临下、屈尊又嘲讽的口吻,“盖茨比——他代表了我由衷鄙夷的一切”。他“说起话来文绉绉的近乎滑稽”,在他做自我介绍之前,“我就强烈地感觉到他正斟词酌句,挑选措辞”。与盖茨比出身一样贫寒的米特尔和乔治·威尔逊,卡洛威对他们的描述更是充满鄙夷和嘲讽。威尔逊有“一头金发,无精打采,面色苍白。他看见我们的时候,那双浅蓝色的眼睛里涌出一线淡淡的希望”。

然而,在对盖茨比的态度上,他克服了自己之前对他势利的蔑视,通过美化他的故事来“照顾”他。(萨科文,152)当卡洛威第一次意识到盖茨比的豪宅正对着黛西的住宅不是“奇怪的巧合”而是费尽心思的设计的时候,“盖茨比似乎突然从他那空虚的奢华中降生,有了生命”。这是卡洛威对盖茨比态度的一个最大的转折点。尤其是在第七章里,汤姆、黛西和盖茨比的冲突到达了高潮,两个男人就黛西到底爱谁和选择谁上爆发了最为激烈的冲突。盖茨比的伪装在汤姆咄咄逼人的气势下被彻底撕裂,“因为杰伊·盖茨比已经像玻璃一样被汤姆恶狠狠的敌意击得粉碎,而那出漫长的秘密狂想剧也落下了帷幕”,而盖茨比也认识到“钱——这是她抑扬顿挫的声音里永不衰竭的魅力”,从前的黛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笔者认为,叙述者之所以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表现出来不可靠,原因在于当时整个20年代都是不断在挽救旧传统和接受新事物之间左右摇摆。作为叙述者本人,自认为摈弃了那个时代的偏见和地方主义,然而他却无法摆脱自己出身的烙印,在叙述的过程中会在潜意识中流露出对下层阶级的嘲讽和鄙视,怀着各种野心和偏见;而对于盖茨比勇敢地追逐梦想这一点,他又是认可的,所以出现了摇摆不定的状况。这也凸显了当时美国人的普遍心理状态,同时也映射出作者真实的姿态和立场:经济的繁荣不断刺激着人们享乐和纵欲的渴求,然而盛大的宴会和放纵的狂欢终不能完全抚慰荒芜的内心,唯独能使灵魂得到救赎的就是梦想,或是坚持美国梦一定能实现的信念,所以一种强烈的感伤和失落情绪弥漫在小说的结尾,为盖茨比,也为所有执着于梦想的人们。

本文系宁夏师范学院校级项目研究之成果

[1]Rimon_Kenan Shlomith.Narrative Fiction:Contemporary Poetics[M].New York:Methuen,1983.

[2]Wayne C.Booth.The Rhetorical Fiction [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1.

[3]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海口:南海出版社,2012.

[4]申丹.叙事、文体与潜文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博科维奇.剑桥美国文学史.第6卷[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何岩

I106.4

A

1671-6531(2015)23-0025-02

孙晓冲/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宁夏固原756000)。

猜你喜欢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人物形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折射出的“美国梦”的破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凋谢的美国梦
爵士时代的英雄: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骑士精神
简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的二律背反心理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汤姆角色的定位
美国梦与《了不起的盖茨比》